读书摘录:《教儿童学会思考》第四章
(2011-12-21 11:04:33)
标签:
教育 |
分类: 我和书 |
第四章
1、为了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一个有知识的、民主的和多文化的社会中并成为其中的一员,未来的公民需要培养能够反思、批判性思考、质疑信息并能够灵活、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2、杜威所言的教育源于经历,是指这种经历应当包括从故事中所获得的想象体验。
3、贝特尔海姆说,儿童在童话故事中做出什么选择,更多的不是基于对或错的概念,而是谁唤起他的同情或是谁引起他的反感。
4、故事,一旦被儿童所理解,就很容易植根于人类所关心的比如性格、事件和经历中,并且让儿童“远离”他们个人生活的直观性。他们变得能够从看待别人和考虑别人的角度来看待自己。
这一过程可以概括如下;
质疑故事——对叙述的文本或故事提出疑问;
解释故事——寻求准确的意思并给出判断的理由;
讨论故事所引出的问题——找到出现问题的解决办法。
5、所有伟大的人性故事都有着不同场次阶段的人类关心和需求,也就是说它们自身有着不同层面或层次的意思和含义,随着我们的以经验和见识逐渐增加而能够被理解。
6、儿童对故事的消化理解,需要进行注意力和思想集中的复杂活动,是思想多次地高度集中于故事整体和不同部分的结果,同时也是儿童对故事的情感做出反应的结果。
7、怀海特提出“循环学习”阶段:
阶段一:浪漫——表现为激起兴趣和学习参与的热情;
阶段二:精确——注意力表现为学习内容的细节上;
阶段三:概括——所学内容被应用、运用。
1、
2、
3、
下面是一篇故事所引发的几个问题特征:
情境;时间顺序;特定事件;意图;选择;含义;叙述。
4、
故事是何时发生的?(历史的情境:时间)
它发生在什么地方?(地理的情境:地点)
谁在故事中?是关于谁的故事?(叙述的情境:人物所处的社会)
故事中的人物关系是怎样的?(社会情境:关系/交往)
故事中的人物感受如何,想什么,相信什么?(经验情境:个人观点)
故事中的所有人物感受如何,想什么,相信什么?(文化情境:共同的观点看法)
故事中谁有权力和权威?(政治情境:谁有权力?)
一个与所有这些情境相关的关键问题是:
怎么会有时间、地点或社会的不同?(比较故事的情境和你所处的情境)
5、
帮助儿童理解故事的时间顺序的问题包括:
“很久以前”是什么意思?
故事中发生了什么?
故事的起始、中间和结尾各发生了什么?
6、
它是什么样的事件/片段/故事?
为什么发生了这一事件/是什么引起的?
到底发生了什么?
有可能发生了什么?
应该发生什么?
下一步可能/应该发生什么?
7、
甲相信什么?
甲需要什么?
甲认为……?
甲想要其他人认为什么?
甲会给出什么原因?
甲认为乙应当做什么?
为什么甲那样认为?
甲希望会发生什么?
8、
针对故事中做出决定或选择的提问包括:
故事中的决定时刻是什么?
将要做出决定或选择是什么?
是谁不得不做出选择?
他们可能做什么?有什么其他的决定或选择?
他们应当做什么?你会做出什么选择?
做出了怎样的选择?结果如何?
是正确的选择吗?为什么?
9、
它是什么样的故事?
你认为是谁第一次编写/讲述了这个故事?
这故事出自何处?
你能为这个故事起一个/另外一个名字吗?
你认为这故事是说什么事的?
这故事有什么令人疑惑的地方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作者/故事没有告诉我们……?
这个故事的主要意思/道德含义是什么?
在哪些方面它与别的故事一样/不一样?
10、
这个故事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它是一个很普通的故事吗?
你听过其他类似的故事吗?
这个故事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你能用不同的方式讲述这个故事吗?
你会怎样改变人物和事件呢?
假如你以不同的方式讲述这个故事,那还是同一个故事吗?
11、
12、
古典儿童小说,比如《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绿野仙踪》、和《快乐王子》等都可以用来与年龄稍大的儿童共同思考并进行哲学的讨论。其中一种办法是挑选一段你最喜欢的故事,事准备一些问题,与儿童共同讨论。
13、
提问——提出恰当的问题并将注意力集中在诘问上;
推理——要求给出理由或证据支持论点和判断;
定义——运用关联、区别和对比澄清概念;
沉思——运用力的思考生成思想以及选择性的观点;
求真证明——汇集信息、判断证据、范例和反范例;
想法延伸——激励并扩展各种是非题论点;
概括——从一系列的事发中范例中抽取关键点或普遍原则。
14、
15、
问题 |
问题的认知功能 |
发生了什么? 他们做了什么? |
确认故事中的事实 |
在故事中他们感受如何? 你读故事时有何感受? |
对经历做出反应 |
在故事中他们想到了什么? 你对此有何看法? |
对个人和社会问题进行思索 |
他们做出了什么选择? 这故事可能有怎样的不同? |
探索道德决定 |
为什么你那样说? 你能给我一个理由吗? |
推理 |
你那样说……是什么意思? 有谁能向我们解释一下……? |
定义/分析/阐明 |
有谁能给出其他意思/想法/例子? 还有谁想对此说些什么? |
生成选择性观点 |
我们怎么才能辨别它是真的呢? 你们/我们怎么会知道呢? |
求真验证 |
谁同意/反对……(某某)的观点? 你能说出你同意或不同意谁/什么的观点? |
为什么?继续对话/论点 |
谁能概括一下我们刚刚说过的观点? 我们提到过的想法/论点是什么? |
概括 |
16、
自尊——儿童希望有能力对重大、困难的问题进行讨论;
听的技能——儿童更期待倾听并彼此尊重;
高级思考——儿童喜欢挑战讨论困难的问题;
提问——儿童更愿意在所有的课上提问,找出问题的答案;
交流——儿童更喜欢交谈并促成讨论进而吸收彼此的想法;
读写能力——儿童在阅读和写作上更善于运用推理和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