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由的心灵拒绝爱情?——试析李银河对爱情的谴责

(2012-10-14 06:46:47)
标签:

李银河

爱情与孤独

谴责爱情

公理力

分类: 专题探讨
该帖被浏览 77,826 次,回复 275 

自由的心灵拒绝爱情?——试析李银河对爱情的谴责

 文:公理力


社会学家、性教育专家李银河女士在新博文《爱情与孤独》中说:“我今天准备冒天下之大不韪,来公然谴责爱情,……”。无独有偶,论坛上亦有女性公然宣称:“那玩意一辈子信一回就可以了,最多两回,绝对不能超过三回,信四回肯定是脑残,信五回及以上的人先天性无脑!”这让公理力没来由地想起“男人都不是好东西!” 我想李女士一定会反对对男性的这类浅薄微词,其她女性也未必同意,或许只是两种抱怨和发泄的心态并无本质区别使然吧。

 

应该说,《爱情与孤独》一文颇有些追寻真理的味道,其对个体精神世界的反思亦达到了相当深刻的层面,这反映出李女士对人生参悟的不俗境界。如果该文让某些读者产生一种已经接近真理的错觉,我不会感到讶异。但我的疑问是:爱情应该受到谴责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应该回答爱情是什么及其属性问题。公理力曾就该主题在论坛发过系列博文进行讨论(链接附后)。个人理解,爱情是指心智基本成熟者对恋爱对象发自内心的真挚仰慕,并渴望奉献自我,成为其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的感情形式。通常指恋爱阶段表现出来的具有性心理、审美愉悦、浪漫色彩和排他性等特征的一种特定情感。从爱情的这个定义可以看出,爱情现象的主要部分并非客观实体!而是一种基于主观感受的个体情感体验。无疑,这种带有强烈个体色彩的情感体验不具有像样的客观评判标准。相反,它有赖于差异性很大的主观认知,尽管将其客观标准化的企图古今中外都曾层出不穷!


弄清了这一点就应该明白,对一种主观体验进行谴责是一件相当不靠谱的事情,尽管每个人都有这样做的权利。即使思辨再深刻,参悟境界再高,也难免囿于个体主观偏见而难以自拔。李文在对爱情正反两方面的特点进行形象化描述之后,提出谴责爱情的两个理由。


1】“仅仅从它蒙蔽人生真相的角度:对于一个自由的灵魂来说,爱是不自由的,不爱才是自由的;爱是束缚,不爱才无束缚。”


或许,作者无意否认爱情之外的许多事物也都会危及心灵自由吧!她似乎只是要强调:爱情对心灵自由的危害最甚!公平地讲,这个观点不谬,但却不是拿来谴责爱情的理由。公理力坚信,有多得多的自由心灵不仅相信爱情,而且愿意为了获得爱情而宁愿牺牲某些自由作为代价。


何况,谴责爱情很可能陷于被浅薄化理解的境地,我想这一定不是李女士愿意看到的。除了酸葡萄心理的误解,正如公理力开头提到的,不少人或许会认为,这与女人对“不是好东西”的男人施行谴责没什么不同!尽管我不认为李女士对男性有偏见。


2】“一个自由自在的灵魂只能独自一人面对宇宙。人生来就是孤独的,所有的关系(包括爱情关系)都是身外之物,对于渴望自由飞翔的灵魂来说,都是羁绊。”“所有的思想家都是孤独的:尼采,叔本华,卡夫卡,梭罗,盖因不如此不能面对真实的世界和宇宙。人生也是绝对孤独的。应当安于这种孤独。”


我想,李女士应该明白这样的道理:与自然科学讲究论证的严密性不同,社会科学最大特点之一是,在揭示事物的普遍性基础上,也承认某些特殊性的存在。异化就是表征这种特殊性的一个专属概念。否定了社会科学的这个特点,也就不存在社会科学,而成为自然科学的延伸了。从这层意义上讲,诟病社会科学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只是准科学也不为过。但社会科学绝非伪科学。有鉴于此,区分普遍性和特殊性就是社会科学领域一项重要的基本工作。拿特殊化的个案作为论证的依据,是论证者常落入的一个非人为陷阱。李文在试图论证自由心灵的孤独普遍性时正是犯了这样的错误。思想家本来就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小群体,举例再多也丝毫无助于论证大众心灵的孤独普遍性需求。


诚然,在理性的犀利目光面前,爱情有些“衣不遮体”,感性、浅薄、虚幻、非理性、甚至丑陋的一面暴露无遗,正如李文和很多评论者指出的那样。但也正是因为衣不遮体,理性才更容易发现其最有价值、最值得珍视的部分——真、善、美!简而言之,在公理力看来,在任何意义上对真善美的爱情之谴责都应该豁免!


当然,蝴蝶梦式的飞蛾扑火堪称伟大,但无需效仿。无论是中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还是外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都是爱情的千古绝唱,那样凄美的悲剧也要力避。不爱江山爱美人的温莎公爵才是完美诠释爱情的典范!但对于芸芸众生而言,难免遥不可及。但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属于自己的那份或许波澜不惊、平平淡淡的爱情,追求执子之手,共同变老。即使为了这样的爱情,人们不得不付出很多代价,甚至在理性看来是不必要的代价。即使最终没有收获爱情的果实。否则,不仅人生有缺憾、不完美,更重要的是,没有这样的爱情,一个人也很难长大、成熟。


思想家需要看破红尘,芸芸众生更需难得糊涂。偶尔,人们会有冲动:像孩子般去淋一场大雨,或痛痛快快地打一场雪仗,泥浆里摔跤也不错,能去蹦极就更好,甚至裸泳、裸奔一把也无妨!无疑,这些肆无忌惮地放纵自己的做法都有其缺点,形象不佳或弄脏衣服或许不算什么,还可能生病、受伤,甚至有危险。但这些也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每个人都有心理需求,都有体验的冲动,都有放纵的欲望。在这些需求、冲动、欲望面前,形象、清洁、生病受伤的可能、甚至危险都成为愿意付出的合理代价,而不会在乎得失。

 

其背后的道理也不复杂,合理合法的欲望、心理需求、身心体验等毕竟构成生命意义的最本真的部分,在人们终于醒悟对其刻意的抑制和忽视是多么愚蠢的人性违背之后,以忠实于感受,回归质朴的态度为基调,书写个体生命意义的最本真部分才是最真、最美、最有意义的事情之一!没有这样的“书写”,生命将是不完整的,更谈不上完美。而爱情恰巧是这种“书写”过程中最不可或缺、最绚丽多彩的高潮部分!人们宁愿为其付出更大的代价。正如心智正常的女人不曾因为孕育下一代必然带来的身体折磨、体型变化、心理沮丧、撕心裂肺的痛苦与创伤、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和蒙受永久健康损失而拒绝这一人生独特的体验一样。


最后,在爱情甚至可以被一处房产绑架的今天,其生存环境已经前所未有地恶化,请李银河女士还是放爱情一马吧!


相关博文:

爱情思考(一) 时下还有爱情吗?

爱情思考(二) 爱情总是专一的吗?

爱情思考(三) 性与爱可以分离吗?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