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代文学史(二)第五编 第一章、北宋初期的文风与诗

(2009-07-24 18:09:43)
标签:

白体

西昆诗派

文风

古文运动

西昆体

杂谈

分类: 汉语言文学

一、单选识记

  1、最早起来反对五代体的古文运动先驱者是柳开(曾名肩愈,字绍元;后改名开,字仲涂)

  2、宋初,倡导复古和坚持写作古文的过渡性作家是田锡(字表圣)

  3、宋初继柳开之后专力作古文的作家是穆修(字伯长)

  4、在宋初,“三体”诗中,王禹偁(字元之)应属于白体;他在学习白居易的同时,更重视和推崇的唐代大诗人是杜甫;他的文论观点之一是有言有文,著有《小畜集》

  5、被称为“梅妻鹤子”的宋初诗人是林逋

  6、宋初西昆诗派作诗仿效较多的是李商隐

  7、“西昆体”的代表作家是杨亿(字大年),其艺术风格是华丽典雅

  8、“西昆体”能够形成一个诗歌流派的重要标志是《西昆酬唱集》的编撰结集。

 

 

二、多选题

  1、北宋初年倡导复古并坚持写作古文的作家有:(ACD)

    A、田锡  B、林逋  C、柳开  D、穆修  E、刘筠

  2、宋初诗坛诗派林立,主要有:(ABC)

    A、晚唐体  B、白体  C、西昆体  D、荆公体  E、东坡体

  3、宋初重要文学流派西昆体的代表作家有:(BDE)

    A、王禹偁  B、杨亿  C、王安石  D、钱惟演  E、刘筠

  4、杨亿是:(BCE)

    A、宋代古文运动的先驱人物  B、西昆诗派的代表作家  C、北宋初期的作家  D、晚唐体的代表作家  E、《西昆酬唱集》的编撰结集者

 

 

三、名词解释

  1、宋初“三体”诗

    宋初诗坛诗派林立,主要有三派:一是白体,代表人物是李昉、徐铉和王禹偁,他们倡导学习白居易后期的闲适唱和诗;二是西昆体,代表人物是杨亿、钱惟演和刘筠,他们倡导学习李商隐的近体律诗;三是晚唐体,代表人物是林逋等,他们推崇贾岛、姚合,多写闲情逸趣。宋初“三体”诗,即指三个诗派。

 

  2、西昆体

    西昆体是北宋初年的一种诗歌文风。特点是模拟李商隐追求词藻、堆砌典故。代表作家有杨亿、刘筠、钱惟演。代表作《西昆酬唱集》收录“更迭唱和”的诗作。

 

 

四、简答题

  1、简述柳开在宋代古文运动中的先驱地位。

   (1)柳开,在宋初以恢复韩、柳古文的传统为己任,最先起来反对五代体。

   (2)他标举文统和道统,主张文道合一,有鼓吹复古、倡导质朴文风的筚路蓝缕之功。他的复古主张和实践为后来宋代的古文运动揭开了序幕,成为宋代古文运动的先驱。

 

  2、简述北宋初期复古思潮在文坛的表现。(也可选论述1题的回答)

    宋初承五代余绪,骈文盛行,文风卑弱。

  柳开最早起来反对骈体文,自觉地以恢复韩、柳的古文传统为己任,标举文统和道统,力主文道合一,倡导质朴文风,并从明道、致用的角度强调文章的社会功利价值。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宋初华而不实的浮靡文风,成为宋代古文运动的先驱。

  田锡,在文学理论方面颇有建树。他崇尚韩、柳,提倡文统和道统,但能突破“宗经”的狭小范围,从作家创作的角度来谈论“道”和“道统”;他首言性情,并用道家“任运用而且自然”的观点来强调性情的自由抒发;他在文论中发扬了韩、柳求变通的文学精神,对文学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穆修继柳开之后专力写作古文,并搜求校刻韩、柳文集,为文能沿溯韩、柳的道路,是北宋古文运动的先驱者之一。

  王禹偁致力于倡导古文,强调以文来传道和明心,要求文道合一;继承韩愈“文从字顺”的理论,在提倡平易的文风方面有开创之功。

    复古守正以求新,这是宋初文学发展的一种趋势。柳开、田锡、穆修等是先驱自觉的人物,他们的理论和创作对古文的承传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他们过分强调“道统”和文章的教化作用,他们的创作也多因艰涩而成就不高,故他们的复古思潮并未成为宋初文坛的主流,亦未能真正改变文坛的风气。

 

  3、论述王禹偁在文学理论上的贡献。

    第一、提出了“传道而明心”的主张。他要求文章既要“传道”,又要“明心”,即在传道的文中可以抒发作者自己的政治见解和内心感受,做到叙事言理与主观感情结合。于“传道”之外提出“明心”,于“有言”之外提出“有文”,这实际上是要求文道合一和文行合一,并表现了重“文”的倾向;

    第二、他在推尊韩愈时,去其奇险而取其平易,有意继承和发扬了韩愈“文从字顺”的传统,强调古文“句之易道,义之易晓”,这种平易晓畅的文风,对有宋一代文风的形成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4、为什么说杨亿是西昆诗派的代表作家?

    杨亿在参与撰写《册府元龟》过程中,与同僚钱惟演、刘筠等人吟诗唱和,切磋诗体,后由他将这些酬唱诗编撰结集为《西昆酬唱集》;《西昆酬唱集》收十七位诗人的诗作二百五十首,而他和刘筠、钱惟演就有二百零二首,占五分之四,可见他是存诗最多的诗人之一;在《西昆酬唱集序》中,他提出了“历览遗编,研味前作,挹其芳润”的创作主张,他写诗宗主李商隐之近体律诗,辞采华妍,音节流转,属对工整,精于用典,最能表现他的才学和工力,也最能体现西昆体“取材博赡,练词精整”的特色。所以,世人公认杨亿是西昆诗派的代表作家。

 

  5、何谓“昆体工夫”?

    所谓“昆体工夫”,主要是指西昆诗人在讲究修辞技巧方面的才学和工力。西昆派诗人特别注重修辞,注重格律和借代,音节铿锵,属对工整,设色浓丽而富于感情;又十分讲究典故的运用,对宋诗“以学问为诗”这一突出特点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西昆诗人特别讲究修辞技巧,在这方面表现了很深的工力,实际上也是他们有意对“白体”末流诗庸俗化、鄙俚化的矫正,与“白体”、“晚唐体”相较,它具有堂庑大、气象宽、思致深、措词婉等特点。

 

五、论述题

  1、议论宋代初期在复古思潮方面不同作家的不同途径。

    (1)复古守正以求出新是初初文学发展的一种趋势,从学韩到弃韩是宋代许多古文家走的道路,但不同的作家对这一时代课题的认识、接受和参与的途径是不一样的。

    (2)柳开是北宋复古革新思潮中最初觉醒的儒者代表,在他身上既显示了“文”、“道”之间与生俱来的联系,同时也预示了两者本质上的某些对立和最终的必然分裂。

    (3)与柳开不同,田锡更具备文人气质,他在文学思想上接受韩、柳的影响,代表了五代文气习染较深的文学之士对改革文风的自觉。

    (4)穆修则在搜求韩、柳文集方面功不可没,于古文的承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5)但复古思潮在北宋初期并未成为主流,仅处于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少数几个作家先驱自觉的阶段。

 

  2、论王禹偁在宋初诗风和文风变革中所起的促进作用。

    王禹偁是宋初作家中成就较大的一位,他的理论和创作实践都对宋初诗风和文风的变革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

  从散文来说,他兼长古文、骈文和辞赋,而尤致力于倡导古文,力图改变五代以来浮华雕绘的习气。他提出了“传道而明心”的主张,即在传道之中抒写自己的政见和内心感受,做到叙事言理和主观感情相结合。这实质上是要求文道合一及文行合一,而偏重于文;他推重韩愈的“文从字顺”,提出了“句之易道,义之易晓”,强调平易的文风,他自己的创作也力求平易自然、古雅简淡,在使韩、柳切近现实的古文再现于宋代方面有开创之功,成为欧阳修改革文风的先声。

  从诗歌来说,他是宋初“白体”诗派的后起之秀和代表人物之一。他早年喜欢并侧重学习白居易后期的闲适和唱和诗,但贬官商州之后,则有意学习白居易的讽谕诗,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间疾苦的作品。他又十分重视并推崇杜甫的诗歌,学杜是宋诗别开生面的生重要途径,而王禹偁可谓得风气之先。他本人的诗歌创作也较为成功:其五、七言古诗,在反映现实方面颇为真切;其近体律绝则不乏平淡清远之格调。

 

  3、论“西昆体”诗的特点。

    “西昆体”诗是宋初影响极大的诗歌流派。以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为代表的秘阁文人。写诗一以李商隐的近体律诗为宗,讲究文采声律,尤重修辞工夫。他们的诗作重视格律和借代,属对工整,音节铿锵;设色浓艳,造语精工;大量用典用事,力求表现才学和工力,这种密丽典雅之风,颇近李商隐。

  与宋初之“白体”、“晚唐体”相比,“西昆体”具有堂庑大、气象宽、思致深,措词寓意深婉精妙的特点,作为宋初出现的诗歌派别和诗歌思潮,它体现了当时诗歌的风会所趋,对于扫灭五代衰飒弊习和矫正“白体”末流的鄙俚浅俗习气,都起到了积极作用,是宋诗形成自己特色的第一步。

  虽然他们的作品多为同僚之间的消遣酬唱之作,内容贫弱;他们虽倾全力在艺术上下功夫,但摹拟因袭之气太重,雕饰太甚,堆砌太多,虽典丽精工,然往往缺乏真情实感;修辞用典功夫虽深,然往往流于玩弄典故和搞文字游戏,缺乏自然的态度和浓郁的意趣。其明显的形成主义和唯美主义也给宋代诗坛带来了极为不良的影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