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養成教育非常重要,尤其是三到六歲,大家都覺得不過是奶娃兒,即使”為所欲為”也沒甚麼關係,等將來大一點再教、等上學了就好了。殊不知,壞習慣與壞脾氣已養成,將來再如何的教導都無法扭轉,一切都太遲了。
幼兒時期是用眼睛與心在感應這個世界、熟悉這個環境、試探人際關係,一切感官的施放與接受都是來自直覺。嬰兒時期用哭來表達他的狀況與需要,接著就是用觸覺來接觸事物、用肢體來佔領、保護他要的東西,加上大人的配合,於是他知道對何人、在何時該用何種方法,這階段只是動物的本能,目的只是滿足自己的需求。
人們常說小孩的心是最純潔的、眼睛是最單純與最雪亮的、他知道誰對他好。沒錯,看起來是如此,其實這是相對應的關係,因為你逗他、寵他、跟他玩,他的回應當然是快樂的咯咯笑,相反的,不這麼做又板著臉的人,他當然不會選擇接近。
到了四、五歲,他依然故我,而且越來越精,這階段他開始有了點小主意、小思想,偶而闖禍,大人總是能包容的說:唉呀,他還小,不懂事,將來就好了。是的,他是不懂事,所以我們要用對方法讓他慢慢懂事,而不是任其發展。當然以包容與愛來對待孩子沒啥不對,但是這種”好”要是不注意拿捏,就逾越了”好”的界線,而變成溺愛。於是種下了未來驕縱與肆無忌憚的習性。
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其實指的不只是人而已,環境也是。給了他一個可以目空一切的環境,你還指望他將來變成甚麼樣?就像人工育苗一樣,陽光、空氣、水,一樣都不能少,種子埋在育苗袋裡,細心照顧十天左右種子發芽了,等到葉子長成,初始的胚芽可能已枯黃或是也已掉落了,於是要分株、移盆。接著的階段最重要,除了通風、澆水與施肥之外,更要注意它的向陽性;太陽在那兒,枝苗就會朝向那兒,長期不搬動、移轉方向,主幹就會長成歪斜的。這一句:”朝朝頻顧惜,夜夜不相忘”形容得很貼切,在這我們要做到:"朝向東來午向西,日日變換細憐惜”。否則時日久了,主幹木質化了之後,就擰不回來了。
大家都說:孩童像一張白紙,給他甚麼就成甚麼。那麼父母就是畫家,你要如何描繪這一張撕不得、擦不掉的畫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