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还原海底捞:管理,本就与道德无关

(2011-09-14 08:34:37)
标签:

转型

海底捞

道德

市场

交易

管理

客户

免费

创新

家文化

财经

还原海底捞:管理,本就与道德无关  

                       http://s11/middle/60f144b7tacd0070f062a&690

据说,害一个人的最好方式是,先把他捧到天上,极尽拍马吹嘘之能事,塑造一个大众崇拜的偶像英雄,然后坐等当事人飘飘然不可一世,再适时曝光这位传奇人物的一两个瑕疵,利用大众内心的“英雄即完美”的情结,转而让大家陷入到对该人物的极度厌恶和愤怒,所谓的“捧杀”即宣告成功。

 

可悲的是,这种逻辑一再得逞。

 

第一领导力中心发现,无论是“捧杀”的幕后黑手,还是被“捧杀”的当事人,似乎都会被“先升入天堂,再打入地狱”的逻辑应验,而且屡试不爽,只有少数几个清醒的企业幸免于难。三株、爱多、秦池都先后被这个逻辑击倒,甚至连史玉柱的“巨人集团”,当年都差点中招,而后来的万科、华为、联想、海尔、TCL、阿里巴巴似乎有了难得的清醒,他们在小心翼翼中避开了“被棒杀”的怪圈,谨慎的走到现在。

              

最近的主角换成了海底捞。这家原本靠着消费者的口口相传而得以快速扩张的公司,最近遭遇“成长的烦恼”,面对部分媒体和消费者对于“勾兑门”的质疑,张勇和他的管理团队们欲说还休,缄口不言显然不是明智的选择,但言多必失似乎又容易制造新的难题,这种两难选择下,海底捞选择继续用优质的服务和行动来赢得消费者内心的信任,因为海底捞坚信人心都是肉长的,既然原本就是靠着口碑营销起家,干脆就老老实实做事,让客户的心和客户的胃作为裁判,给海底捞一个说法,标准很简单,就是客户是否继续买单。

 

从管理的角度而言,海底捞需要反思的远不是勾兑本身。第一领导力中心发现,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当海底捞的服务营销帮助它获利匪浅的时候,它需要为服务营销支付成本和代价;当海底捞的内部管理过多依赖于传统道德力量的时候,它需要为这种道德依赖支付成本和代价,这才有了市场的公平。

 

这就如同消费者习惯了海底捞等座时免费的饮料和水果,内心的歉意驱动着自己要用消费和转介绍(介绍其他朋友来消费)来“还债”。但当海底捞的竞争对手在复制和拷贝这种免费模式时,海底捞的“免费”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亏欠感”会大大降低,因为别人也在免费,这并不稀缺,这种情况下,等到消费者的“亏欠感”彻底转化为“天经地义”的时候,海底捞就会陷入到“免费困境”:要么给消费者更多的“免费”(并且是数倍于之前的付出),要么给消费者更多的价值。

 

这两个条件都需要海底捞支付更大的经营成本。不仅是原材料成本,还有经营成本,当这种成本大到威胁利润的时候,请你一定相信,正常的企业都会考虑如何降低成本,海底捞当然也不例外,因为它需要维持正常运营。由此可见,“勾兑门”的本质仍然是成本的考量,这也是海底捞基于“持续经营”的考虑,很简单,“免费”是不可以持续的,一旦不持续,经营就必然出现问题。

                    http://s11/middle/60f144b7tacd00a25b93a&690
 

对外用“免费”收买客户的“人心”,对内用“道德”凝聚员工的“人心”,这种交易显然不符合市场交换的法则,而一旦交换不对等,客户和员工便会产生“被利用”的感受,原来的高度认可就会瞬间被“仇恨与敌视”所取代,接下来就会面临“被抛弃”的境况。第一领导力中心发现,历史上,打着“民族品牌,产业报国”旗号的长虹,却有过垄断CRT显像管的行为;打着“健康中国人”旗号的蒙牛却遭遇了三氯氢胺的信任危机;打着“奢华环保”旗号的达芬奇最后被证明是“中国制造”的环保不达标产品。利用道德与情感牟利,特点是速效,但下场却不怎么好。

 

对于海底捞而言,接下来将面临两大转型:

 

第一是从不计成本的“免费服务”模式,向“持续创新”的“价值服务”模式转型。

 

很多企业采用“免费”模式的背后,是假设客户有爱沾便宜的特性,然后用“小恩小惠”的方式来收买消费者。但聪明的消费者相信:天上不会掉馅饼。对客户而言,这种“免费”的收买,背后一定会有更大的“陷阱”等着自己,所以从一开始,客户就是带着“敌对与防范”的心理来尝试所谓的免费,即便海底捞的“免费”比其他竞争对手领先很多,但本质上,“无偿的免费”是没有的,企业不是做慈善,几乎所有企业的“免费”都是有偿的。

 

所以,这种情况下,将“免费”转化为“价值”更为可行。第一领导力中心发现,消费者需要的不是免费本身,而是能否获得更多的价值,而“价值”是有标准的,价值也是可交换的,当你提供的“价值”足够高的时候,客户是愿意为“高价值”去买单的。

 

怎样创造“高价值”?目前第一领导力中心正在与国内某著名餐饮机构合作,我们将会适时分享项目中的实战收获。

            http://s8/middle/60f144b7tacd00c9ef767&690 

第二是从依靠道德伦理的“家文化”管理,向依靠制度流程的“规范化”管理转型。

 

海底捞的管理故事感动了很多人。比如说它可以给员工租公寓居住,它可以给员工雇小时工整理卫生,它可以给员工的父母发奖金等等,这些在国内很多餐饮机构无法做到的行为,海底捞全都做到了,从这个角度而言,“海底捞你学不会”是有道理的。但问题的关键仍在于持续性,而持续的核心仍旧是成本的考量,这是任何一家企业都必须考虑的问题,从这个角度而言,“不持续就是不道德”在管理中是成立的,这里的“道德”指的是企业的长期经营。

 

交换是企业的灵魂。这也是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组织而不是公益组织的特性,从情感的角度而言,我们都期待一个情感化的组织,但很遗憾,企业的本质属性不是“人性化”,而是“利润化”,我们可以有“人性化”管理的做法和期望,但“交换”才是底线和根本,没有这个,持续将无从谈起,经营将无从谈起。

 

送给海底捞,我个人无比喜爱的一家企业,我们希望你越来越好。

 

(未完,待续)

第一领导力中心·北京知行韬略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转载、发表请注明出处并联系我们

更多精彩请点击:http://blog.sina.com.cn/leadership00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