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剩女领导力好员工绩效主义情景领导力 |
“好员工为什么会离开你”系列之三十:
这似乎已经成为国内目前诸如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未婚大龄男、女青年的周末生活业态。“相亲”的主角其实并不是前来见面的男女双方,而是那些为了子女婚姻大事忙碌的父母,他们动员了身边所有的资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完成对“年龄、家庭背景、学历、收入、稳定性、住房、汽车”等关键指标的“调研”。
这些从来不拿工资的“星探”其实并没有受过什么MBA专业训练,但他们拓展“未婚人群”市场的能力值得称赞,害怕自己的孩子成为剩女(男)的压力,以及帮助那些除了工作,根本没有时间谈情说爱的子女解决个人问题的动力,都使得“妈妈相亲团”的势能越来越大,他们手里的资源互换也越来越快速,如果A家的千金没有相中B家的公子,那么次日很有可能A家的公主一袭靓妆出现在C家王子的约会中,而B家的帅哥则会继续和D家的美女出现在城市某处的星巴克或者电影院。
赶场式的约会,已经让相亲中的男女不堪重负,若干年前在他们心目中神圣无比的爱情,如今被简化为一场“硬件”对“硬件”的约会,交谈的主题词除了一些含蓄的开场和礼貌的结尾,剩下的关键词就变为“职位、工作地、薪酬、房车、户口、家庭背景、学历”等等,如果你经常在企业中做面试,你会惊奇的发现,目前的相亲标准已经和企业的面议条件越来越接近,甚至连相亲之后各自父母问的第一句话都标准化为:怎么样,今天这位有戏吗?
当婚姻“被快餐化”成一场交易,没有人会嘲笑相亲中的主角,也没有人不体谅牵线子女相亲背后,万千父母的良苦用心,张小盒的漫画与话剧之所以流行,原因之一就在于这个本来是圆形的“蓝色地球”已经被程式化为方形的“黑白地球”:衡量一件事情值不值得做,该不该做的标准已经不是所谓的意义、价值、精神,而是有没有绩效、有没有效率、能不能交易。
这也就解释了目前中国社会一线城市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为什么有些在职场很得意的女高管,在情感上却不幸福?为什么职场上一路升迁业绩卓著的女高管,在情感上却成为“剩女”(相同的问题,也适用于“剩男高管”,只不过目前社会对于剩女高管的关注度更多一些)?一方面是工作上的卓越和优秀,她们成为职场闪耀的明星与客户心目中最信任的合作伙伴;另一方面是情感上的不如意,即便是进入婚姻殿堂,但却难以找寻到久违的幸福感,有一个网上流传未经核实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职场女高管的离婚率大幅攀升,家庭的争吵、离合正在让这些职场优秀女性再次成为“剩女”,她们也因此被冠以“剩女高管”的标签。
为什么企业一些优秀女高管出现职场与情感“冰火两重天”的局面?第一领导力中心将这一现象与目前中国企业盛行的“唯绩效主义”做了对标分析,研究发现,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之一就在于部分女高管们没有应用“情景领导力”,没有完成不同环境的角色转化:如果女高管将工作中的“绩效主义”带入情感和生活,必然会造成婚姻生活的冲突和无趣,持续下去必然会造成工作与生活的结构性矛盾,处理不善的结果就是拿工作的标准来看待生活,拿工作中的上下级状态来对待家人,后果自知,有些女高管不仅选择了离开婚姻,有一些对工作也产生了问题,选择了离开。作为好员工,这些优秀的女高管的离开,对公司的影响可见一斑!
http://s16/middle/60f144b7t7df32bfaf73f&690
为什么作为好员工的“女高管”会这样?原来,工作中衡量员工是否优秀的标准就是能不能持续产生高绩效,而公司的女高管往往大多从销售、市场一线精英中选拔,他们熟悉市场,了解客户。而产生高绩效的不二法则,就是能否满足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为了能够拿到订单,必须把自己最优秀的基因激发出来,比如积极主动,比如快速响应,比如知难而进,比如承担责任等等。毫无疑问,这些都是保持公司业绩和个人绩效增长的优秀品质,一方面是明确的客户导向,他们必须时刻满足客户的需求;一方面是明确的结果导向,他们满足客户需求后换来的是客户的持续成交与终身锁定。
这两个先决条件,就决定了公司那些优秀的女高管们以绩效为导向,效率高,速度快,对于客户的需求可以快速响应,而这里有一个前提往往被人忽视,一般自销售、市场出身的优秀员工,他们的工作是“让客户掏钱”,这就存在市场交换上“弱势”与“强势”:在充分竞争条件下,一般付款的客户处于“强势”,接受客户付款的一方处于“弱势”。如何在“弱势”的条件下,激发自己的优点,满足客户变化的需求,最后达到客户买单,这就构成了很多女高管的成长路径。
“弱势”位置,充分展示自己的优势,满足客户需求拿到订单。这三个条件加在一起促成了女高管们的高绩效,这也是公司快速发展的必然。但一回到家里,所谓的“弱势”和“强势”就不存在了,老公与老公没有什么竞争意义上的“弱势”和“强势”;而在家里也不需要时刻小心展示自己的优势,回归到真实的自己,谁都会有优缺点;在家里也不存在客户订单的问题,所以没有了绩效的压力。本来这种情况可以让家庭生活很快乐,但问题是,女高管们回到家,还是带着工作时“绩效主义”的标准、眼神、思维,潜意识的行为总会在内心问自己:这样做有没有绩效?怎么做才产生更大的绩效?没有绩效,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http://s13/middle/60f144b7t7df332a7ee9c&690
但另外的事实是,这个世界上最有意义的事,往往是无绩效的。比如生活的快乐,朋友之间的交往等等,如果拿绩效主义的标准来衡量这些事情,生活就变得极端无趣,中国之声“冬吴相对论”节目中就将之称为之“绩效主义”的陷阱。反过来,拿生活中的标准来工作,工作的结果也会不好,工作和生活这种角色转换,需要当事者更多的“情景领导力”:在合适的环境,扮演合适的角色,选择合适的标准,做出合适的行为,符合当时的角色。
所以,第一领导力中心提醒企业优秀的“女高管”们,目前最应该改善的领导力之一,就是自己的情景领导力,她们往往不缺业绩,往往不缺态度,但很多时候缺少不同角色的灵活转换,不仅女高管如此,男高管们同样存在这个问题,企业家如何在高管层面创设不同的成长环境,让这些曾经为公司创造高绩效的好员工能够持续发展,这也是企业能否持续增长的核心,毕竟业绩的背后是那些持续创造绩效的优秀员工。
当然,更包括作为好员工榜样的“女高管”和“男高管”们。
第一领导力中心·北京知行韬略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转载、发表请注明出处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