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好员工西游记潜伏kfc领导力财经 |
“好员工为什么会离开你”系列之八:
请分辨出真假“孙行者”
做企业如同西天取经,这个过程不仅有“九九八十一难”,还有数不清的妖魔鬼怪和危峰险岭。比如《西游记》里的妖怪们大概有三种下场,第一种是被孙悟空一棒子打死,现了原形,除了大害;第二种如同黑熊怪和红孩儿一样,不但没有被处决,还被观音菩萨因慈悲之心收为镇守后山的“山神”,红孩儿则成为观音菩萨座前的“善才童子”;第三种是所谓有后台的妖精,比如金角、银角大王,玉兔精等等,都被天上的神仙“主子”接走了。
无论这些妖怪们最终是何去处,但终究不会再害人。就好比在企业里,无论那些业绩差、行为差、责任感差的“三差”员工是否有“后台”,只要别继续在企业扮演“坏典型”的角色,企业家们就念“阿弥陀佛”了,如果这类员工还能被“市场”这尊大神给“请”回去深造,那就再好不过了。
问题是,西天路上的妖怪不是打一回就没了,企业里的“三差”员工也不是辞退一次就能解决问题。况且有一种情况,企业家比唐僧痛苦:西天取经,把拦路的妖怪降服就可以继续前行,但经营企业不一样,除了那些很明显的“三差”员工外,还有一些长期“潜伏”的平庸员工,这些人特别会逢场作戏,非常清楚领导们想要什么,在人情世故方面特别精通,那些平时只重业绩和个人成长的“好员工”在很多时候,反而显得没有这些平庸员工好,也难怪有些企业家事后会学唐僧当年识别“真假孙悟空”一样,深叹一声:原来他是假的“好员工”,被我赶走的那个才是真的“好员工”。这个时候,往往为时已晚。
怎样才能分辨出“真假孙行者”,让真正的“好员工”不至于失望而走?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必须建立这样一个前提,那就是“清官难断家务事,明眼未识真英雄”,也就是说,仅仅依靠企业的领导者“明察秋毫”,对于任何员工都可以耳聪目明,这未免有点不太现实。企业不是一个个体,企业是一个环境,很难想象KFC在中国北京前门店的一个员工优秀与否的问题,可以麻烦伟大的桑德斯上校从美国专程赶回来;我们也无法要求洞察力十足的比尔·盖茨在处理“真假孙行者”永远正确,如果把“真假孙行者”识别的工作交给企业家,无异于“火中取栗”。
还有一个问题是企业家所处的决策位置,他们永远在金字塔的最上端,而离客户和产品最近的,往往却是金字塔底端的员工。在企业中,有这么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好消息并不一定企业家第一个知道,但坏消息往往是企业家最后一个知道。道理很简单,企业的各个角色中,只有企业家是拿“钱”去负“责任”的(做不好就倒闭破产亏损),其他角色是围绕这个角色在运转,在这种情况下,“报喜不报忧”、“PMP(“拍马屁的汉语首字母缩写)”等问题难免会发生,因为所有人都在为他自己的利益(升职加薪)负责,为了利益,他在一些情况下会选择“报喜不报忧”;为了利益,他在一些情况下会选择“PMP”。所以,如果单单依赖于老板的眼睛来让“知人善任”,这不仅太理想化,而且更会给企业家造成管理盲角,人都是会有偏好的,你能说古代那些刚愎自用、任人唯亲的君主们,在决策的时候,就认为自己“刚愎自用、任人唯亲”吗?错,他们反而会认为自己当时的决定很英明、很正确。所以,在识别“真假好员工”问题上,我们决不能将宝押在领导者身上。
那接下来的问题就简单了。“人治”既然代替不了“法治”,那就用流程、机制来帮助企业建立一个识别“真假好员工”的平台与环境吧。
第一是愿景。如果这位员工业绩很出色,但就是不准备长期作战,总想“赚一把走人”,这类员工无论如何都很难成为“好员工”,而且他们的业绩除了才华因素外,还有一部分因素是机会。在识别“真假好员工”的问题上,宁肯要那些慢一点,但与企业愿景一致,可以持续创造绩效的员工,也不要那些昙花一现,有今天没明天的机会型员工,所以愿景标准是识别“真假好员工”的第一个标准;
第二是战略。章子怡虽好,但未必适合成为你的女朋友。有的人很出色、很优秀,但未必适合你的企业,未必适合你的团队。在价值观等层面的差异,最终会造成难以弥补的“分手”。说到底,没有人愿意追随你,每个人都在追随自己,追随自己的个人战略,如果个人战略可以与企业战略符合,这条路会走的长一些,如果不符合,可能今天就离开。与其雾里看花,不如擦亮眼睛,“假”的“好员工”未必就是“差”的员工,这个问题上,除了“是不是”,还有“适合不适合”。所以战略标准是识别“真假好员工”的第二个标准;
第三是原则。在业绩和原则面前,你会选择什么?同样的,如果你问一位员工,在业绩和原则面前选择什么,不同的答案会给你不同的解答。我们在这里不讨论答案的对错,只不过员工在这个问题上的选择,会成为企业在识别“真假好员工”问题上的一个参照系,是选择“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大一点”的业绩逻辑,还是选择“没有原则,就没有业绩”的原则逻辑,不同的选择会有不同的结果,关云长华容道放走曹孟德,有人说是道义,有人说是愚忠,有人说情感大于原则,无论如何在企业的基本问题上,如果不存在黑白分明的做事方式,最后必然导致标准的模糊不清,“好员工”因为失望而离开就不可避免了。所以,原则标准标准是识别“真假好员工”的第三个标准;
试问自己,如果时光倒流到西天取经的年代,你是唐僧,你会如何选择识别“真假孙行者”呢?
第一领导力中心·北京知行韬略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转载、发表请注明出处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