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除夕守岁《年味花絮》

(2012-01-18 21:53:10)
标签:

礼花

鞭炮

休闲

分类: 岁月印记

已推荐到媒体,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除夕守岁夜·团圆阖家欢『岁月杂志』

文字·图片//岁月峥嵘suiyvazhengrong(原创版) 

除夕守岁《年味花絮》

过年了,又让我想起童年的往事。丰富多彩的年俗文化,浮现眼前,一件件记忆犹新,一桩桩历历在目。

写春联、贴福字、粘门神、年画、窗花、糖瓜、除夕、守岁、初一、拜年、杀年猪、宰年鸡、磨豆腐、蒸馒头、包饺子、祭祖先、接财神、送灶爷、压岁钱、年夜饭、放爆竹、走亲戚、逛庙会、观社火、闹花灯、耍龙狮、跑旱船等等,儿时的经历像过电影,一幕幕呈现在我的眼前。

2012壬辰龙年春节来了。闲暇之余,把记忆中的年俗杂事,辑录成文,夕阳余晖,丰满晚年的快乐生活。

 

除夕守岁】

 

“从前啊,有一种很凶恶的怪兽,人们叫它‘年’。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兽就出来伤害百姓牲畜,毁坏良田,人们为了躲避年兽,腊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关紧大门,不敢睡觉,坐等天亮,为消磨时光,也为壮胆,他们就喝酒划拳。

等大年初一早晨年兽走了,人们才敢出门。大家见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贺道喜,庆幸没被年兽吃掉,这样过了好多年,渐渐对年兽放松了警惕。

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一个村子里,人畜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服的新婚夫妻平安无事。还有几个小孩子,在院子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时‘噼噼啪啪’地爆响,年兽看见了火光吓得掉头逃窜。

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打那以后,年兽就不敢再来了。”

 

这个故事,奶奶讲了多少遍,说了多少年。我们小字辈,听着这个故事长大,听着这个故事,大年三十除夕守岁。

从古到今,民间年三十有守岁的习惯,老百姓也俗称叫“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吃的时间很长,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辞旧迎新之夜,亲朋好友,围桌而坐,有吃有喝,守岁熬夜,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其乐无穷。

宋代苏轼的一首《守岁》,描写了对将逝去的旧岁留恋之情: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精彩的诗篇,字里行间都是:熬夜守岁,怀念旧岁,希望新年,寄托新年。

唐诗中有许多对守岁习俗的描写。杜甫的《杜位宅守岁》诗云:“守岁阿咸家,椒盘已颂花。”白居易《客中守岁》诗:“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孟浩然有:“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的诗句。到了宋朝,守岁之见遍于城乡。这些名人名诗,描述了当时人们除夕守岁的真实情景。

 

现如今过年守岁,简朴实惠多了。

电视机前,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陪伴全家老少,度过祥和太平的除夕之夜。吃的喝的穿的戴的,哪个朝代都不可比拟。无论城镇还是乡村,年三十这一天,最忙乎的还是中午的团圆饭,晚上的年夜饭。换气扇、排风扇、抽油烟机,不辞辛苦的转个不停,直到把美味佳肴,吹上了餐桌才罢休。满屋酒菜飘香,人们举杯祝贺,新年钟声敲响,守岁的热情一浪高过一浪。

酒店饭店,那里的人们除夕守岁,又有另一番景象。华灯初上,三世同堂、四世同堂的亲人们,欢聚围坐在偌大的圆桌,冷菜、热菜、凉拼、热炒,盘子、坛子、勺子、叉子,一道道的上菜,一盅盅的斟酒,服务员端上端下。花灯酒绿,喜气洋洋。

开心的礼花燃起来,振奋的鞭炮响起来,恭喜的酒杯举起来,快乐的话语笑起来,悠扬的歌曲唱起来,优美的舞蹈跳起来。

 

难忘今宵,不论天涯与海角,神州万里同怀抱,共祝愿祖国好。

告别今宵,不论新友与故交,明年春来再相邀,青山在人未老。

几千年的文明华夏,年三十除夕守岁,世世代代源远流长。  

 

 2012.1.10 撰稿

 


除夕守岁《年味花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