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五年级下数学教案 |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猜想、操作、想象、推理、探索等数学活动,自主探索长方体、正方体关于面、棱、顶点的特征,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含义。
2.立足想象与操作,自主探索并发现长方体顶点、棱、面之间的关系,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3.在自主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学习重点:把握特征,培养空间观念。
学习难点:空间观念的培养。
学习准备:课件、长方体模型、搭长方体的材料、练习纸等。
学习过程:
环节预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1.激活原有经验。
课件出示信息:厨房里有电冰箱、食品柜(长方体)、米箱(长方体)、调料罐(四个正方体一组)、砧板(长方体)、包装箱(正方体)。
教师:这是一个厨房,我们一起来看,都有哪些东西?这些物体都是什么形状的?
根据学生回答,利用课件,从实物中抽象出立体图形。
2.整体入手,形成多维度研究“立体图形”的基本思路。
教师:我们已经在一、二年级时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你都知道哪些知识呢?
(1)“面”的讨论。
预设情况1:长方体有6个面(板书),正方体也有6个面,正方体的6个面是正方形。
教师引导: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由六个面组成的,形状是长方形或者是正方形。
预设情况2:长方体有1 2条“边”。
教师引导:(出示长方体模型)上面与正面相交有一条边,这条边在数学上有个专用名称叫“棱”(板书)。
指定一条棱,让学生说说它是由哪两个面相交形成的。让学生在学具上数一数长方体有几条棱,引导学生从无序到有序(按“相对的4条棱一组”来数;按“从上到下”或“从左往右”来数)。
(3)“顶点”的讨论。
预设情况3:长方体有8个“角”。
教师引导:(继续利用长方体模型)这样3条棱相交于一个共同的端点,数学上叫“顶点”(板书)。
让学生在学具上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顶点,引导学生从无序到有序。
3.小结:同学们非常棒,能从棱、顶点、面三个方面来进行研究,得出了“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的结论。
学生思考
立足想象与操作,自主探索并发现长方体顶点、棱、面之间的关系,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二、合作探究
1.从“棱”切入,精选材料,布置任务,引发想象。
教师:看来同学们对长方体和正方体已经有很多了解。如果现在给你们一个任务:用小棒搭出一个长方体,需要几根小棒?为什么是12根?给你12根你一定能搭成吗?出示:
教师:请大家仔细观察,上面的四个方案,哪些一定能够搭成长方体,哪些一定不能,为什么?先在脑中搭一搭。
②教师:进一步思考,假如把其中1条棱隐藏,还能想象出它原来的样子吗?再隐去2条呢?请同学们思考:只要保留下几条就能想象出原来的样子?
教师:怎样的3条?
课件依次隐去1条棱、2条棱、3条棱,显示右图:
③从这幅图中,你能否想象出这个长方体6个面的大小?在下面的图中选一选。
通过对6个面的选择,进一步验证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大小相等。
小结:“长方体相对的面大小相等”,利用这一发现,同学们只需要根据相交于一个顶点上的三条棱(长、宽、高),就能想象出长方体每一个面的大小。
(4)反馈“方案3”“方案4”:拓展长方体类型,沟通一般与特殊之间的联系。
①教师(出示方案3):这个长方体与用1号方案搭的长方体相比,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学生:方案1搭的长方体六个面都是长方形,方案3搭的长方体有两个面都是正方形。
教师:是的,这是方案1搭的长方体(课件出示图),我们可以将它怎样变化,得到方案3搭的长方体呢?(课件动态演示,将棱长10cm缩短为8cm。)
②教师:再进一步思考,我们能不能继续把这个长方体变化成正方体,有什么办法吗?
(根据学生反馈,课件动态演示,将棱长15cm缩短为8cm。)
③这么特殊的长方体(正方体),有哪些同学搭出来了?
师(展示用“方案4”所搭成的正方体):正方体与长方体相比有什么相同,什么不同?
学生观察,交流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小结(出示集合图):这个图什么意思?在以前的学习中有没有这样的图?(再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的集合图,体会两者关系。)
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问题。
通过观察、猜想、操作、想象、推理、探索等数学活动,自主探索长方体、正方体关于面、棱、顶点的特征,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含义。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三、巩固应用
1.练习1:立足空间想象,巩固并利用特征解决问题。(出示教材第21页第1题)
教师:这个纸盒的前面是什么形状?长和宽各是多少?和它大小相同的面是哪一个?
教师:它的右面是什么形状?长、宽各是多少?
教师:哪几个面的长是24厘米,宽是12厘米?
2.练习2:由图示想实物,促进表象建立,渗透后续目标。
教师:老师这里有很多长方体和正方体物体,选择了一个物体并画出它的三条棱,请你想象并估计,这是什么物体?(课件出示右图)。
(1)出示长、宽、高(21cm、15cm、1cm)。
结论:数学书。
结论:正方体魔方。
(3)出示长、宽、高(21cm、15cm、0.Olcm)。
结论:数学书的一页纸。
教师:纸虽然很薄,但也是长方体。
学生进行思考、解答。
通过习题的演练,让学生将知识点进一步应用到实际解决问题当中。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后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