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十放映室# 66真心英雄·成龙

(2016-09-13 14:50:27)
分类: 影视
成龙,最初他只是一名武打学徒,然而三十年摸爬滚打的演艺生涯让他从学徒开始逐渐转变成一位责任感与事业心兼备的平民英雄,接着又一跃成为一名国际功夫巨星。成龙这个名字代表着李小龙之后真正能在好莱坞获得全世界影迷承认,以正义和勇敢塑造华人形象的国际巨星;代表着几十年如一日奔走在世界各地不断为慈善事业贡献着力量的国际巨星;代表着以身作则、向全球华人呼吁真诚善良,呼吁奋发图强的国际巨星。而成龙所扮演的角色,无论是大富之家的纨绔子弟,或是伸张正文的警察,或是浪迹天涯的独行客,个个都顶天立地、深入人心。 
     成龙不仅仅是一位功夫电影明星,而且是一位集电影制片、导演、编剧、主演、剪辑、武术指导、特技设计、特技表演及主题歌演唱者于一身的全能型的艺术家。在自己的电影里,成龙几乎是无所不能,无论是任何一部影片,成龙都以真人实演,高难度大危险的亡命功夫一次次挑战人体极限,而且也一次又一次成功的创造了难以置信的神话纪录。正是这些真实的亡命特技,不仅塑造了成龙的银幕形象,也强化了他的社会形象,更使他成为中国人心目中的一个神话。尽管东西方的文化存在着差异,西方人对中国功夫和中国功夫电影的理解也相对肤浅,尽管好莱坞电影的经济和文化价值的霸权无可匹敌,但成龙电影依然能够超越文化差异和局限,让全世界的影迷为之沉醉。 
功夫片发源于香港,是香港向世界贡献的一个独特的电影类型,到目前为止能真正打进国际市场的中国电影恐怕也只有香港的功夫片了。一九七一年第一部功夫片《唐山大兄》面世,这部影片在香港上映时便创下了当时香港电影有史以来的电影最高票房纪录,达到300万港元。可以说香港的功夫片至李小龙才真正从武侠片中分化出来呈现出一派崭新的气象,并开始为世界影坛所瞩目。 
     一九七三年七月二十日李小龙在拍摄新片《死亡游戏》的时候辞世,享年三十三岁,这位百年英雄偶象的消失在当时造成了英雄真空,欧美与香港的电影公司开始在全亚洲寻找李小龙二世,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大批武术爱好者相继被挖掘出来,成龙就是其中之一。 
     1954年出生于香港的成龙(原名陈港生),7岁时进入著名京剧武生于占元主办的戏剧学校学戏,8岁涉足影坛,1962年在影片《大小黄天霸》中出演了小配角后便开始在一系列影片中出任武打替身、特技替身和助理武术指导等。导演罗维曾经发现和栽培过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龙,如今罗维又发现了成龙,当然希望再创奇迹,努力让成龙成为李小龙第二。1978年由袁和平执导成龙主演的《蛇形刁手》及《醉拳》两部影片作为香港功夫片的经典之作不但确立了这一电影类型的基本模式,而且也奠定了成龙作为武打喜剧明星的地位。 
     影片《蛇形刁手》描写了一个少年受辱决心复仇,后经高人传授最终打败强敌的故事。在影片中,成龙利用现场一切可利用的东西巧妙的编入他的打斗之中,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影片中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不仅使他的打斗变得极富观赏性,也具有极大的合理性。 
     而影片《醉拳》对于初出道的成龙成为今天的巨星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成龙一改动作明星李小龙不苟言笑、正气凛然的英雄形象,塑造了一个亦正亦邪、单纯质朴的凡人形象。片中成龙身形优美,动作富于杂技喜剧感,再加上花样百出的练功过程,所以影片一出,立即被誉为超级武打兼喜剧明星,不但轰动了香港,而且也轰动了东南亚。 
     影片《醉拳》中的黄飞鸿不仅彻底告别了李小龙的模式,而且也开始对传统的黄飞鸿电影进行谐趣的解构。在过去的影片中,黄飞鸿形象一直是武术宗师关德兴所塑造的人到中年的黄飞鸿,而且早已深入人心,而在《醉拳中》成龙所塑造的黄飞鸿居然一反乾坤,创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顽皮活泼、嘻皮笑脸、惹事生非、不敬师长的功夫小子的新形象,这不仅改变了惯有的黄飞鸿形象,更重要的是颠覆了过去的黄飞鸿所负载的传统的价值标准和道德观念。成龙所创造的功夫小子黄飞鸿显然有着自己一套新的、合乎人性的、合乎时代发展的价值标准和道德观念,这套像模像样而又妙趣横生的醉八仙拳法实际上是一种谐趣的武功种类和打斗方式,而更实质上却表现了一种典型的中国式的酒仙精神,在种种滑稽耍笑,玩世不恭的表象之下,却潜藏着东方式的阅透人生的潇洒和智慧。有趣的是,影片中成龙扮演的年轻的黄飞鸿即使想要认真练功也依然并非是地道的下功夫,他不喜欢何仙姑的那种娘娘腔,于是就决定敷衍了事、蒙混过关。到了紧急关头不得不依据拳理自创一套戏仿何仙姑的减法,并以此克敌制胜。
影片《蛇形刁手》《醉拳》的成功开始形成成龙在银幕上独特的形象,从而将成龙送上了成功之路,这也正是成龙电影及其成龙时代真正开始的标志,在影片《蛇形刁手》《醉拳》获得成功之后,成龙接连主演了《师弟出马》《一招半式闯江湖》《蛇鹤八步》等影片,继续以功夫小子的形象出演一系列的功夫喜剧片。
其中影片《师弟出马》同样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在这部影片中大师兄和成龙扮演的阿龙两个野孩子在武馆中的遭遇,不仅会令人想到成龙与他的大师兄洪金宝在戏校10年的痛苦训练以及感人至深的兄弟情谊,更让人想到成龙与他的精神上的大师兄李小龙的关系,两人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获得成功。影片中的大师史是悲愤的,小师弟成龙却是幽默的,在这部影片中,成龙和元彪之间的一段板凳对打精彩百出,成龙将自身的喜剧因素加入到影片打斗之中,喜剧性的打斗动作不仅富有趣味性而且极富创造性,花样百出、让人眼花缭乱。 
 在成龙的电影中以阿龙为名的主人公不计其数,而影片《龙少爷》可谓是成龙自《蛇形刁手》及《醉拳》以来所有主要人物的共名,是对年轻的简福、黄飞鸿和诸多阿龙形象的一次总结。在影片《龙少爷》中,成龙扮演的阿龙为逃避父亲强制的训练,拿父亲开心便通过喜剧性动作隐晦的表现出对父亲权制的不满,这既是一种反对父权的方式,也是与父亲妥协,以顺应亲情的方式,这种分寸感通过喜剧性动作的发挥恰到好处。 影片《蛇形刁手》《醉拳》《龙少爷》《师弟出马》等佳作足以让观众获得极大的娱乐享受,但影片的价值观及其喜剧设计等方面毕竟有较多的重复,艺术构想与人物模式都有一定的局限,成龙电影需要再一次变革。
 影片《醉拳》的成功使成龙找到了自己的表演之路,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随着香港经济的飞速发展,文化内容和形式也随之转向,观众的电影娱乐观念也在变化,像《醉拳》《蛇形刁手》这样的影片不再让人感到新鲜,如何继续吸引观众成龙面临着新的考验与挑战。 1980年,醉拳一战成名的成龙被好莱坞看中,在美国影片《杀手壕》中出演主角,这是成龙出演的第一部外国影片。在片中他扮演一位芝加哥功夫高手,在黑帮教父的威胁下被迫参加德克萨斯州的杀手壕比赛,阿龙虽然将对手一一打败,充分表现了龙拳的威力,但无论怎样,一位中国人到美国充当黑帮打手总让人有些不可思议,更重要的是好莱坞动作片理念的拍摄手法根本不能充分地展现成龙多方面的才能和功夫,成龙在影片中也没有展示就有的光彩,这一次短暂之旅只是给成龙提供了一个学习语言,了解外国文化的机会,表演上并未有太大的收益。
 而真正对成龙电影生涯产生重要影响的是他应邀在大师兄洪金宝导演的影片《福星高照》及《五福星》中扮演的警察角色。这些影片不仅将功夫、喜剧、警匪、枪战等融为一体,更是结合不同类型电影的元素,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电影类型,为香港80年代初的电影市场注入了活力。从此成龙在其电影中开始了他的职业警察生涯,有了这些职业警察的经验积累,1983年成龙自导自演的影片《A计划》和1985年执导并主演的影片《警察故事》标志着成龙电影的一次重要变革。同时这两部影片也堪称成龙电影经典中的经典,开创了功夫喜剧之先河。 
 如果说《龙少爷》仍是以杂耍诙谐为主的功夫小子片,那么《A计划》则脱离成龙以往的影片风格。故事背景虽是清末民初,但却讲述香港水警打海盗的传奇。影片风格诙谐,故事完整,开辟了80年代成龙电影的全新剧情模式。 影片《A计划》既沿袭《醉拳》的诙谐杂耍的路数,同时又开始借鉴西方默片时代卓别林的动作和搞笑风格,有些场景创意更是完全照搬,不过《A计划》并非所有动作戏尽皆诙谐搞笑,尤其打斗设计更多的呈现硬桥硬马的实战风格。在那场自行车追逐战中,几乎没有一句台词,一辆自行车,一根竹竿,一扇窗子,便把一群人搞得人仰马翻,笑料百出,令观众佩服不已。
而成龙的《警察故事》之所以也赢得观众,不仅在于成龙将功夫片与警匪片的类型元素相结合,而且还在于成龙将这种新型的功夫——警匪类型,汇入了当今世界电影的动作片的大潮。影片中成龙所展示的功夫不仅包括惊人的武艺,准确的枪法,还包括其他一系列匪夷所思的高难度动作。在追逐逃犯的一场戏中,成龙扮演的陈家驹从山顶冲下与贩毒团伙恶斗的场面惊心动魄,令人心惊肉跳、血脉喷张,而这既无替身,也无特技,完完全全是成龙自己的真实表演。为了保持这种奇观的真实性,成龙这种博命式的表演在影坛也引起争议,大家认为演员没有必要拿自己的生命来冒险,但成龙却通过自身博命式的表演使其银幕形象成为80年代影迷们崇拜的英雄偶像。 
 作为成龙的早期代表作《警察故事》在今天看来仍然十分精彩,二十年过去了,其吸引力仍然不亚于成龙的某些影片,无论是成龙还是片中陈家驹那种拼命三郎的精神,都令人振奋不已。当然《警察故事》的震憾力无非如此,还在于它渗透着温馨的人情味,在于它具有伸张正义的内涵,更在于他那受到挫折,历经艰难,却又从不倒下的憨直可爱的青年警官的喜剧形象。因此在1986年举行的第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评选中,《警察故事》夺得了最佳电影奖和最佳武术动作奖,并且被誉为香港武打喜剧片的经典之作。
 随着影片《A计划》和《警察故事》的成功,其后《A计划续集》和《警察故事续集》以及《新警察故事》等除了成龙在片中引人入胜的打斗及真人搏命的精彩表演之外,成龙在影片的拍摄及制作上也越来越精益求精,票房更是取得了好的成绩。而这成功的背后,成龙更是一次次挑战极限,创造着人类肉身的神话。 对一个演员来说将自己的银幕形象、表演风格定型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因为观众将有可能不接受你所扮演的任何一个有所改变和突破的角色,这样就将演员自身多样的艺术才能演艺风格约束在一个无形的围墙里。
成龙不想让自己的银幕形象只局限于动作明星上,他愿意尝试不同的角色,寻求多样化的表演风格,做一个实力派的演员。 1989年成龙在自导自演的影片《奇迹》中迈出了第一步,影片《奇迹》是一部以剧情为主,动作为辅的影片,成龙在片中饰演了一位多情温柔又不失阳刚之气的黑帮老大。虽说是一位黑社会老大,但他本人却是一个匡扶正义、救济善良、劝人向善的救世者,他的表演委婉而又豪迈,纤弱而又执着,将人物形象刻画得饱满丰富。而梅艳芳在片中的歌声及表演也使得观众大开眼界,她那冷漠豪迈、娇艳百变以及独特味道的女性气质为影片增色不少,她与成龙的这次搭档组合使得影片一举打破了当年香港电影票房的最高纪录。 
 接着在影片《双龙会》中,成龙第一次在影片中同时饰演两个角色,扮演一对孪生兄弟。影片中的马永无玩命是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人物,玩命自养母去世便孤身一人闯荡,天性贪玩,好打不平。而马永却生长在巨富之家,性格温文而雅,长大后成为国际著名音乐家,在一场非法赛车赌局中两人被错认身份,玩命被误认成马永却参加音乐大赛,而马永却被当成赌局中要抓捕的玩命而落入黑帮手中,由此两人引发出了一连串的喜剧场面。可以说,片中人物个性反差大、难度高,然而成龙把握住两兄弟各自奇妙的心灵感应,以高超的演技展示了二人浪漫传奇的经历,恰到好处地刻画了人物形象特征。
在影片《双龙会》中成龙的戏路得以进一步拓宽,表演天分也进一步得到发挥,不过对观众而言,成龙在这几部影片中的表现虽说不错,但观众欣赏的,还是一个永远长不大,永远不会老的成龙。 上世纪80年代成龙的身份不仅是编、导、演、特技设计集于一身,而且还尝试电影策划及制片人的角色,从而使得成龙更加全面地参与自己的电影创作,使得成龙电影更加名副其实。
西方电影工业在市场、资金、技术、语言上占尽了优势,为了使成龙电影拥有更加广阔的市场,成龙决定向好莱坞发展。成龙与导演唐季礼合作的《红番区》是第一部打入好莱坞的港产片,这部影片上映之后在美国市场创下了不俗的票房成绩,使得凭中国功夫打入好莱坞的成龙更加信心满怀。
1994年成龙凭借影片《红番区》成功打入美国电影市场,也开启了他在好莱坞发展的里程碑。这部由唐季礼执导,成龙主演的《红番区》之所以能取得跨地域跨文化的商业成功,与其独特的电影语言形态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它开创性地结合香港与美国动作片的不同特征,迎合了东西方观众不同的欣赏心理。在这部成功的影片中,处处透露着成龙式的正义感、英雄感。
影片中的女主角是一个弱女子,当她遇到困难时成龙挺身而出去帮她伸张正义,而成龙这一不畏强权,不畏恶势力的气节是不分种族和国家的,这也正是成龙能够为不同国家观众认同的基础。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成龙就曾去美国拍过《杀手壕》《炮弹飞车》等影片,但并不成功,那时成龙给美国人的印象可能只是香港又出了个能打的矮个子,美国人喜欢港式动作片,但直接将港片的套路搬到好莱坞的动作片中他们也会觉得不够真实,好莱坞需要成龙这样的动作明星,但却不是原封不动的搬来,所以在这部影片中 ,无论是角色与场面的设计,成龙都做着必要的顺应和牺牲。
首先将故事背景放在美国,又加入西方动作片常见的飞车党与黑手党,并把一对一的高手过招取消,改为对抗现代化的科技产物,能在海陆空横行无阻且杀伤力极强的气垫船。 影片故事虽简单直接,但爽快热闹、娱乐性高,此时的香港电影正处在低靡时期,香港电影的优势已逐渐减少,电影市场、影院市场成了好莱坞电影的天下,而有了影片《红番区》的影响,成龙也坚定了在好莱坞发展的信念。 成龙是亚洲最受欢迎的演员,其票房号召力无与伦比,仅在香港一地成龙影片的累计票房就高达7000万美元!同样,打入好莱坞的成龙也越来越受到美国观众的喜爱。
接下来的影片《我是谁》《霹雳火》《白金龙》到《一个好人》,票房都很高,在这些影片中,成龙用中国功夫和东方巨星的魅力赢得了票房,成为好莱坞电影模式中一个优秀的人物,令人刮目相看。 从这些影片中可以看出,成龙电影的数量虽在减少,但质量、精品率却大为提高,成龙电影不再是香港电影传统的多快好省式的制作理念和方式的产物,而是逐渐走向了大投资,大制作,且精益求精的路线,因而也获得了较好的投资回报。
 成龙虽然打进了好莱坞,有着足够的资金可以提供给他去做电脑特技,但一贯真实的成龙还是习惯于自身的真实特技,而对成龙的真人特技,好莱坞的制作人和演员无不为成龙所具有的勇气及为影片所做的牺牲所感动,而成龙也更凭借自身的超凡能力打动了美国观众。 
 当影片《我是谁》《白金龙》《霹雳火》《义胆厨星》等在美国上映大获成功后,成龙又在1998年秋季隆重推出了他在好莱坞主演的第一部影片《尖峰时刻1》。 影片自上映后以全球2亿美元的票房佳绩印证了动作喜剧的魅力,也使得黑人演员塔克在好莱坞迅速走红。面对黑人演员的伶牙俐齿,成龙显然不如对方,但成龙在动作上却处处占上风,这一中一西、一文一武的默契配合使得影片搞笑至极。 
 成龙是香港电影的一个奇迹,他开创了现代功夫片的潮流,并成功地打进了美国市场,打进好莱坞是美国之外的许多电影人的一个梦想,因此好莱坞的认可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一个电影人的某种成功,从这一点上来说成龙应该是成功的。
《尖峰时刻1》等影片的卖座可以视为是这一成功的显著标志,然而成龙在好莱坞的神话并没能永远动听,这条东方巨龙在连创佳绩之后,也面临着一个尴尬,那就是成龙在赢得好莱坞一片喝彩声时他演的好莱坞电影在香港等地的票房成绩并不算好,伴随这一现象的是很多成龙影迷对他的不满之声,很多人都认为成龙被好莱坞征服了,变成了那个商业电影世界里的一棵摇钱树,甚至有人猜测随着美国人对成龙电影新奇感的消失,成龙势必将失去他在美国的市场。
 新片《环游地球80天》在上映一周仅以680万美元的票房排在北美票房榜第八位,更是受到美国和香港影评人的抨击。片中除了不中不西的发明创造,众多明星的加盟以及美丽的都市风光外,几乎找不到属于成龙特有的喜剧及动作优势,影片的开场失利进一步验证了这一说法,成龙真的被征服了吗?成龙的好莱坞之路到底能走多远?这些都成了成龙影迷猜测最多的问题。
直到2004年《新警察故事》以4300万的票房继续了成龙的神话,本片并没有延续成龙电影以往的动作喜剧片风格,而是成为了一部动作剧情片,也就是说动作已经不再是影片最重要的卖点。其实对于成龙来说,这样的转型也是势在必行的,因为对于动作明星来说,上了年纪就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打不动了”,尤其对以不用替身,真人博命为金字招牌的成龙而言,如今他已看过半百,安身立命之本岌岌可危,那他的电影自然就要承受越来越多的怀疑的目光。
面对观众和市场的怀疑,《新警察故事》的推出可以说是既是印证,又是反驳。成龙在以往作品中所扮演的人物多具有扭转乾坤的英雄意味,而到这部《新警察故事》里已经茫然无存,观众看到的是一个迟迟摆脱不了失败和困惑的中年男人更残酷的一面。 影片《新警察故事中》中,在新一代年轻演员吴彦祖等人咄咄逼人的气势之下,成龙已经丧失了他曾经有过的魅力,甚至他曾经的辉煌也都成为了他此刻沉重的包袱,令人不忍回顾这种角色与成龙本人的心理和现状的双重交叠是《新警察故事》意在言外的复杂含义。其实这种尝试和坦荡是需要勇气的,坦言自己的困境,并没有几个人能够做到。
或许《新警察故事》里的成龙终于是我们在看了二十年生龙活虎、永不言败的成龙之后,真正想看到的成龙,而不是在好莱坞电影里插科打诨的成龙。 影片手法虽极其传统,但却有深受观众欢迎的人——那就是成龙,而影片出色的节奏感则是导演陈木胜的重要贡献,无论是悲凉的内心戏,还是激烈火爆的警匪对决都可谓是刚柔并济、文武共用,自然彰显出一松一驰之间的张驰法度。
在这部新旧交替意味明显的影片中成龙作为一个香港电影三十年的传奇已经开始显露出某种疲态,纯粹就动作场面的激烈而言,较之成龙以往的作品,其火爆和极端的程度确实有所不及,但就剧情而言确实比以前的成龙电影有了很大进步。 
 2005年,成龙推出了首部古装扮相的影片《神话》。影片的片名颇有意味,是成龙自己想重续自己银幕神话的呐喊,抑或是成龙影迷对此衷心的愿望。不管怎样成龙是个神话,成龙的神话更是深入人心,而观众们要做的就是在成龙以往创造的银幕形象世界里体验神话的传奇。有时神话也是禁不住现实的考验,如今成龙已经年过半百了,观众们应该面对这个现实! 
 影片《神话》不再以成龙的拳脚功夫作为最大看点,而是把重点放在了男女主角辗转千年的爱情故事和天马行空的拍摄场景上,摄制组不仅游遍中国的名山大川,还转到印度、泰国等地。可以说《神话》几乎成了一张旅游向导图,就连成龙本人也认为丰富的场景是《神话》最大的突破。而在那场印度拍摄的打斗戏中,精彩的动作设计以及笑料百出的喜剧情节,似乎让观众又看到了成龙当年的身影。 
《神话》不同于以往成龙作品的平铺直叙,而是用了交错叙事的两条线,并行地讲述前世和今生紧密关联的故事。这对一部商业大片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冒险,幸亏影片故事流畅,双线转换自然,每次转换的镜头都有相似性的画面做衔接,只是结尾收的过于匆忙;但对于一部娱乐影片而言,我们不必考究影片是否真实严谨,观众只需看到成龙的打斗是否依然潇洒,片中的美女是否依然清纯就可以了。
 当然《神话》结合了太多能刺激观众感观和心灵的东西,无论是成龙风趣幽默的打斗、韩国影星金喜善身着古装的优雅,夺宝奇兵般的探险,绚丽的特技效果,还是有着华语电影难得的荡气加肠的电影配乐等等都值得称道! 对于成龙,我们也许过于苛求而缺少了应有的宽容,毕竟成龙老了,累了,也该休息了。
30载的演艺生涯,成龙从最开始的功夫学徒到功夫喜剧时代的自主表演,到《警察故事》的自主导演,再到走遍世界的自主制片,自主创作,不懈地奋斗与进取使得成龙成为香港、东南亚乃至世界电影的佼佼者,这在电影史上也堪称是一个奇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