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投资,一直是管理层希望证券市场走的道路,但是这么多年,投机成风,抛弃价值投资却是实实在在的发生在我们身边,李驰投资3年连续大幅度成长的兴业银行还亏损20%的笑话还在我耳边荡漾,而王亚伟投机重组股接连获得暴利,且连续几年都笑傲基金行业众英雄也不停的在上演。原因是什么,如何回到投资上面来。需要证监会高层领导好好去想。让我们穿越历史的长流,来回忆一下当年的低价垃圾股的下场:川长征变成托普软件到退市,津国商变南开戈德在变St戈德变广宇发展,沪东重机变中国船舶,变成券商的就更多了,太多了,很多都变了4、5遍。从绩差到绩优在绩差,重组,再绩优,绩差,再重组,便绩优。这样的轮回,证监会应该做什么。曾经做过一个统计,2002年之前上市的公司,换过大股东,公司改名这类公司的比例占到同期上市公司的比例不下80%,而换过2次以上名字的比例不低于30%。
究其原因,我想由于我国的证券市场成立的时间比较短,而且中国人的赌性较重,所以我们国家大多数投资者包括很多机构投资者都在追逐短线投资或者叫做趋势投资。趋势投资的爆发点是什么,就是这个上市公司改变了之前的经营范围,或者叫改变了公司大股东,改变了公司的行业,这些都是上市公司股价爆发的重要前因,投资茅台就缺少这总爆发点,平平淡淡的净利润上涨,就不值得趋势投资,缺乏爆发点。投资垃圾股的逻辑就是公司已经是最坏了,亏损已经够大了,股价已经够低了,还能更坏吗,股价还能更低吗,这些就是普通没有消息的散户对于所谓垃圾股票的投机最原始的缘由。再说上市公司,好不容易上市了,地方国资委本地就这么几家上市资源,不想退市浪费啊,千方百计想办法牵线拉桥,保证肥水不流外人田,而对于那些想上市却上不去的公司,正规渠道上不去,那就只有借壳上市最快最省事,这样的结果就是垃圾上市公司不死,改名字成风,212亏损盈利再亏损的游戏,老鹰抓小鸡永远就这么继续下去,野鸡变凤凰再变野鸡的故事接二连三的上演。而所谓的绩优公司,由于业绩连续增长,经过多次股本扩张,经历过一次大牛市之后,股价基本都很高,上市公司手握很多现金资源,不想让资金浪费,就大力多元化扩张,最后导致公司业绩下滑,股价回归。散户趋势投资者不投资这类公司的逻辑就是,公司的净利润已经够高,净资产收益率已经创了历史新高,股价也不低,没怎么跌,已经够好了,还能更好吗,一旦不好了股价怎么办,肯定是阴跌。让我们穿越历史的长流,来回忆一下当年的高价绩优股的下场:江苏春兰,96年是两市第一绩优股,业绩2元多,做空调的春兰最后都做了摩托车,汽车等等,业绩下滑,亏损,最终ST;四川长虹、湖北兴化、猴王、深科技、风华高科、清华同方、中信国安,这些票大都经历过起起沉沉,最终都淡出了绩优股的行列,很多都已经退市了,当年的广东两美,美的依然绩优,而粤美雅还记得吗?。所以从投资者的眼光来看,蓝筹股的风险远远要大于垃圾股的。
从严审批资产重组,从严通过定向增发换大股东,严格执行退市制度。是我给证监会主席的第一个建议。一方面使得亏损公司放弃幻想,好好经营主页,一方面市场上的投资者放弃追逐亏损股,守株待兔的时代让他成为过去。让那些不合格的上市公司尽快的推出市场,做到有进有出。
第二个建议,就是减少红利税的比例,并收取一定比例的送股本的税费。让上市公司和投资者都愿意持有那些愿意分红的上市公司。因为之前红利少,还要上高昂的税,长期持有,不如存银行利息高,现在公司的业绩持续上涨,很多票的股息已经到了税前5%,如果在降低一点红利税,会大大增强投资者长期持有的决心。那红利交税而送股则一分钱不交,股价还能除权下降,还有可能填权而上涨。我们的市场喜欢送股而不喜欢分红,有效降低我们的换手率,减少短线投资者的交易频率,提升投资者的真正比例,只要做到,我想价值投资就会越来越成为我们的最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