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吃过的6家兰州牛肉面店(甘肃兰州2014.2.8)

(2014-02-13 09:44:14)
标签:

兰州牛肉面

屌丝

街拍

直击

小灶

分类: 营养师的笔记本(含游记)

我吃过的6家兰州牛肉面店(甘肃兰州2014.2.8)

我是多么的热爱美食,趁着过年回婆家,路过兰州1天半,策划着怎么拍点美食尽尽兴!可怜那时因水土不服身体欠佳,又遭兰州天降大雪,不然,一定要再跑三家,以解我心头之饥渴。

 

牛肉面,又名牛肉拉面。兰州清汤牛肉面,是兰州历史悠久、经济实惠、独具特色的地方风味小吃。牛肉面最早始于清光绪年间,系回族老人马保子首创牛肉面不仅具有牛肉烂软,萝卜白净,辣油红艳,香菜翠绿,面条柔韧、滑利爽口、汤汁、诸味和谐,香味扑鼻,诱人食欲等特点,而且面条的种类较多,有宽达二指的\"大宽\"、宽二指的\"二宽\"、形如草叶的\"韭叶\"、细如丝线的\"一窝丝\"、呈三棱条状的\"荞麦棱\"等,顾客可随爱好自行选择。 

 

 

 

 

第一碗:金鼎牛肉面

国芳百货对面


我吃过的6家兰州牛肉面店(甘肃兰州2014.2.8)

2014年2月7日傍晚,抵达兰州,晚饭是金鼎牛肉面。

也许是因为傍晚的原因,感觉汤不够香醇,面条还行,牛肉松散,总的

来说,是此行的第一晚牛肉面,还是觉得可以的;同行白银的朋友表示,

没有白银的白家牛肉面好吃;

 

 

 

 

 

 

 

 

第二碗:锦江国际酒店里的早餐牛肉面

我吃过的6家兰州牛肉面店(甘肃兰州2014.2.8)

第二天早上,先吃个酒店早餐。这里的牛肉面让人意外。也许是因为小

锅小灶现做的原因,这份牛肉面让人大赞,油泼辣子非常香!面条筋道,

牛肉到位,汤香浓而清澈;

 


 

 

 

 


第三次牛肉面:马子禄

农民巷附近

我吃过的6家兰州牛肉面店(甘肃兰州2014.2.8)

我们点的最普通的:细。辣子多。牛肉比金鼎结实点,面条也要筋道点,

油泼辣子还是刚才酒店的香。昨天金鼎的很一般的原因估计是傍晚去吃

的原因。

 

 

 

 

第四次牛肉面:东方宫

农民巷附近

我吃过的6家兰州牛肉面店(甘肃兰州2014.2.8)

当天记录文字:

东方宫中国兰州牛肉拉面。面条有碱味,油泼辣子偏麻,仅针对当天上午

,面条点了普通粗细,少辣,汤清面筋道。门口店名够拽,对联霸气。我

觉得对联很不错。小伙子给面条很多,我说少点,然后给了比别人还多的

面。[偷笑]压力好大,上午已经很撑了。下午再开吃了。 

 

 

 

 

 

第五碗:安泊尔牛肉面
黄河边
我吃过的6家兰州牛肉面店(甘肃兰州2014.2.8)

 

中午,回酒店休息了一会,听说一般牛肉面餐厅都会在下午2点之前打烊,

于是便火急火燎赶到黄河边的安泊尔,这家店和之前的几家相比,高端大

气上档次,汤是目前吃的这几家里最鲜美的。辣子、面条、牛肉都到位。

很推荐! 

把这张照片作为本贴的首图是有原因了,不但我和孩子当时吃了大赞汤

的美味,牛肉的好吃,连孩子也说,这家的面是所有吃过的里最美味的,

她连吃了两小碗,小丫头还略能吃辣,挺西北范的!

 

 

 

 

 

 

 

 

第六碗:吾穆勒牛肉面

黄河边

我吃过的6家兰州牛肉面店(甘肃兰州2014.2.8)

 

小丫头嘴巴上还粘着安泊尔的辣子,我们终于在当天2点之前赶到了黄河

边的吾穆勒,大气,不过比安泊尔略陈旧感,吃到这家店我才明白过来

原来面条有加碱和不加碱之分的,怪不得之前吃东方宫面的时候一股碱

味。汤赞!面赞!牛肉赞!尤其觉得肉香。

 

我们分别在安泊尔吾穆勒两家店打包了牛肉回杭州,在店里吃的时候觉得

吾穆勒的更香点,但是回杭州后,发现打包的牛肉中,安泊尔的比吾穆勒

的香、新鲜。当然,仅针对我们当时打包的这两份牛肉来说,不一定每次

都是这样的。




 

 

 

网络百度的兰州牛肉面的详细文字介绍:

一婉刚好盛一根面条,这面条不仅光滑爽口,味道鲜美,而且外观也很别致。当地人们描述它是一红、二绿、三白、、四黄、五清,即:辣椒油红,汤上漂着鲜绿的香菜和蒜苗,几片白萝卜杂于红绿之中显得纯白,面条光亮透黄,牛肉汤虽系十几种调料配制,但却清如白水。因此,马保子牛肉面的声誉一直延续至今。

  兰州牛肉面距今已有一百二十年的历史,它以“汤镜者清,肉烂者香,面细者精”的独特风味和“一清二白三红四绿”的悦目色彩赢得了国内乃至全世界顾客的好评,被中国烹饪协会评为三大中式快餐之一,而成为地地道道的“中华第一面”。

  兰州牛肉拉面是中国的传统名食,它具有“一清二白三红四绿”的特征,且色香味美,誉满全国。但国内各地的牛肉面与之相比,无论是色、形、味都大相径庭,其主要原因是各地水土差异而造成牛肉面中各种主、辅料成份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国内大部分地区消费者很难吃到真正的“兰州牛肉面”。而兰州牛肉面主要成功技术的汤料只有在兰州才能达到原滋原味。

       兰州牛肉面,清淡、爽口、实惠、价廉。而且拉抻起来风情万象,令无论南方人、北方人还是外国朋友,均感到奇妙无比,不可思议!我们把它视之为面食艺术的造型表演,实不为过。

  兰州牛肉面是一种地方小吃,又成了地域文化。这种文化,靠汲取地方人文的土壤,靠大漠戈壁和强烈的紫外线,靠冷风和草灰强碱,靠伊斯兰的信仰和力量,靠这些养分的滋润和哺育,读不懂它的文化符号,绝难经营出正宗的兰州牛肉面,甚至不会吃——缺乏文化和艺术。

       兰州牛肉面的面型很有些名堂。它是感性的,人性化的,十分地融通而随和。一个人要什么,性情好恶毕见。男孩子吃“二细”(稍粗),女孩子吃“细”的,中老年人又偏好“韭叶子”和“毛细”(更细的);文化人知识分子爱吃“细”的和“韭叶子”,工人、军人和猛汉却偏爱“宽”的甚至“大宽”(二指宽)……而且兰州人吃牛肉面要哪一种已印入潜意识,少有改变。不同的性格不同的人造就了牛肉面的种种面型,而多样的面型又塑造着兰州人的涵养和性情。“毛细”是温柔,“头细”是随和,“二细”是阳刚,“韭叶子”给你平静,“宽的”给你豪放,“大宽”让人威猛武野……如若女孩、老人改吃“大宽”,男孩、莽汉改吃“毛细”,准会阴错阳差。

       兰州牛肉面也是在变的。初创的马保子牛肉面是以“一清(汤)二白(面)三绿(香菜蒜苗)四红(辣子)五碎(牛肉)”而著称的。这种传统的牛肉面的基本风格还在,但内容却已不断地在添减。红红的辣子油已经糊住了整个碗,有的人还要再添,找的似乎就是一种烈性感觉。有的人狠命地要蒜苗香菜,仿佛是为了吃菜而不是吃面,又好象是着意亲近绿色,崇尚着自然。不少面馆出现了“加肉”的新品种,名声较大的“马子禄”和“兰清阁”,传统的清汤肉丁面改以方块肉、“优质牛肉面”代之,吃客摩肩接踵,十分壮观。

       兰州牛肉面在包装方面的嬗变,更反映了牛肉面向现代文化的融通靠拢。较为丰富的内涵与日臻完美的形式、吃实惠与吃情调、本真特色与日渐西化,给兰州牛肉面赋予了新的生命。人们已经注意到越来越多的大黑粗碗变成了“唐山”、“景德镇”,一部分店肆添料时用勺儿替代了湿糊糊的“五指抓”。有日益见多的业主把店堂拾掇得明光水亮鉴可照人。新近一二年又有了“金鼎牛肉面”新生代和它的母子连锁店,装修象北京、广州和深圳那些地方的西餐馆,吃法也成了套餐,而价格却依然较为低廉。这种餐馆临街一面大玻璃窗,成了年轻人尤其是情侣们炫耀潇洒,吃氛围、吃情调、吃浪漫的理想场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