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牌匾楹联欣赏2 (赵蕴玉《龙树真谛》欣赏)
标签:
赵蕴玉四川龙树真谛大乘佛法文化 |
分类: 书法 |
http://s1/middle/60e92c67gaa121c43de90&690
图
赵蕴玉(1916.2.1~2003.1.12)原名文蔚,后改名赵石,字蕴玉,四川省阆中市人。幼年读过私塾,在县中读书时,因酷爱绘画而辍学,专修绘画,先后曾在阆中市多所学校任教。1945年至成都,入大风堂,师从张大千,艺事得以大进,并在成都岷云艺专任教.。由于喜爱戏剧,故曾从事过一段时期的戏剧工作。并在博物馆研究古代字画,参加古书画复制工作,他临摹的技法高,工作认真,不但扩大了自我的学养,摹写作品几可乱真。赵先生的绘画,继承了我国优秀的传统,大千先生在传统中汲取石涛之新的意念,随时求取突破与变化,也深植蕴玉先生的观念与技法中。他功力深厚,造诣精湛,举凡人物、花鸟、山水的均为所长,工笔重彩、写意、白描各类的表达技法,均随手拈来,无不自然成章,可见他卓越成就的一斑。
赵蕴玉先生以国画称著,人物绘画为其所长。他的人物画路很广,心随手运,颇得唐代神韵,高古游丝,渊穆厚重,有笔力千钧之感。人物开相尤佳,远在明代和清代之上。蕴玉先生颇有稳重雅逸之气。精佛像,佛像除仿敦煌单尊的佛像外,像观音渡海图。和一般设色精工的人物,其配景技巧之高妙,真可与仇十洲相媲美。蕴玉先生以仕女享名,“蜀中乐伎”、“赏心十二事”、“薛涛制签”、“簪花图”、“手倦抛书”等,无不称得上精心杰作。他的仕女,既具现代人物的亲和感,着色的雅逸,造型的婉约,又颇得古朴欢约的情趣,的确做到了艳而不俗,浓丽超逸兼得之妙。他由大千先生入手,渗和了明代和清代仕女画如仇英的宛丽,余集的秀倩、改琦的脱俗、费丹旭的美艳而形成了自我的风格,使他的作品与欣赏者更为接近,更易于领略和欣赏。山水表达技法,抚石涛的水墨写意,兼有米芾、高克恭、吴镇等的意趣。青绿兼金碧,力追唐代。由王蒙而董源,以披麻为主,得苍润绵密的意趣,悉见于赵先生作品中。赵先生勤于作画,潜心创作,反以没骨金碧或青绿为多。师王蒙意趣的也颇不少,他的努力,对古法的探讨,尤多积极的意义,对古法中的可贵处,作了新的诠释。赵先生花鸟画享有大名。笔下的禽鸟走兽,百花争艳,间以蜂蝶,无不静观精绘,形神兼备。禽鸟中燕鹤、鸳鸯,兽类中猿、猫、免、松鼠、大熊猫、乌骓,佐以四时花卉,真是洋洋大观。工笔花鸟,除勾勒边正确实外,贵在设色,有清一代花卉宗师恽寿平、创设骨画法、其作牡丹,艳而不俗,为后人师葆。蕴玉先生勾勒成形后先施正染,层层着色,不求浓艳而务为厚实,正染不足,佐以背染,色调明快中自有一种超逸的书卷气,直透而出,令人观后实有回味无穷之感。
与绘画紧密相联的莫过于书法。赵蕴玉先生除直法二王和赵子昂之外,还精研了《曹全碑》、《书谱》、瘦金书和邓完白书法。“文革”十年,他更以惊人的毅力,将汉代至清代一百多位书法名家的三百多卷字帖临写了一遍。古人论书云:“气势生乎流便,精魄出于锋芒。”赵先生的隶书劲健浑厚,结体舒展,其用笔用墨以厚重浓丽见长,绝无弱笔。他的行书得子昂真意,于隐秀中见风骨,法度中出新意,整体上气韵弥满,是清以来的馆阁体难以望其项背的。赵先生的书法沉稳雅秀,隶书造诣更高。1975在日本举行书法个展。原博物馆藏品中有八扇清代名家邓石如隶书屏,不慎散失一屏,为之补写而作旧,放在原作中居然不易识别,连知名艺文界人士前往观赏,无法相信是补书,直待著名古书画鉴定专家徐邦达先生反复审定,方识别了出来。徐先生欣慰之余,赠诗一首,以文征明为苏东坡补赤壁赋缺三十六字典故,书为“欣看补白比文郎”。这一段艺苑雅事,也正说明赵氏书法的造诣。他兼长各家,五礼具备,尤擅行草。赵先生写行书时,意态自得,舒卷自如,沉稳磊落,蕴藉华滋。海内外喜爱先生书法者多不胜数,而国中重要风景名胜区中名山胜迹镌刻先生自撰的法书匾额、楹联、碑铭。而一般画幅上所见书体以婉约胜,是为了较适合他工细笔法而书写之。
赵先生作画,常常自题诗句,不少是顺手拈来,却能脍炙人口。比如他在自作《簪花图》上写道:“曾与木兰伍,十年在战场。归来人未老,揽镜理红妆。”又如,他题咏自作《高泉出云图》:“劈空直下三千丈,穿破白云几万重。会向人间滋畎亩,终归沧海护蛟龙”。气势磅礴,意境高远。据说有一次四川和江苏画家会聚一堂,其间有江苏画家题句盛赞江南人才辈出。轮到四川画家出句了,赵老想到四川又何尝不是人杰地灵呢。于是略加思索,即口占一联:“文采风流,八大家中苏门三父子;武功煊赫,十元帅里川籍四英雄。”此联一出,赢得满堂喝彩。当代儒将张爱萍将军曾评价赵蕴玉先生时说:“四川赵蕴玉集诗书画艺于一身,算是一位比较全面的书画家。”
赵蕴玉先生不惟是书画名家。知之者亦公认他的诗、词、联俱佳,是操琴舞剑的高手和书画鉴赏行家。
赵蕴玉先生所书牌匾《龙树真谛》悬挂在四川遂宁市古刹广德寺中。此书法苍劲雄浑之中蕴含婉约之妙,刚柔相济,自得和谐。可见先生以绘事之笔意熔铸于书法之中,更显其气韵之高古。
龙树,梵语音译“那伽阿周陀那”,译作“龙猛”、“龙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