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小盘山-指南禅寺--大盘山[水库]---弥陀禅寺-古天童寺

标签:
小盘山指南禅寺大盘山[水库]弥陀禅寺古天童寺 |
分类: 国内游记 |
相信大多数的旅游、观光爱好者都知道在这小盘山山腰上,有一个距今已有1300余年的名刹———天童小盘山弥陀禅寺。天童小盘山一带,树木不甚高大但很茂盛,很多地方都是藤蔓相缠密密麻麻,山径曲折盘旋,忽隐忽现。太阳从树叶的缝隙间斜射进来,照在林中空地厚实松软的落叶上,构成一幅幅色彩斑谰的图案。
小盘山一带景色什么迷人。有人说有时候山顶云雾缭绕,山下银龙围舞,春来杜鹃红遍,夏日荷莲满池,秋季桂香扑鼻,冬季水仙争艳。其风光景色之美,为佛教之冠。
游完弥陀禅寺已经到了中午。。我们走到附近的大盘山[水库]开始准备烧竹筒饭,女孩子们去淘米洗竹筒,男同胞们锯竹子、烧火。其实烧竹筒饭也有很多讲究。
1、选竹节(竹子为一年的新竹,超过两年的就不要考虑了,新竹水分多耐烧,烧出来的糯米饭也香些,长度不要超过25厘米、直径6厘米左右的竹子,两头留长5厘米锯成单节,再在一头钻一小孔。(长度不要超过25厘米是考虑受热面积,两头留长5厘米是便于装米,便于烧竹筒时中间有足够的受热面积;小孔的大小,根据你装米的耐性而定,可大可小,装好米后最好能用什么的把孔塞住,孔大就是密封性差些,一元硬币那么大也可)
2、最好是浸泡12小时以上的糯米。(建议浸泡前就将糯米洗一下,待浸泡一段时间,糯米膨胀后搅拌一下,使糯米吸水均匀些)
3、配料:可根据个人喜好,添加一些香肠啊、咸肉啊、咸菜啊、什么的。可以事前把咸肉切成碎末,拌在糯米里,也可以切成小块,适时适量放入。
竹筒饭能否烧的香喷喷,加水多少和火候掌握是关键。
1、加水。以一节长25厘米、直径6厘米的竹筒为例,加水为100毫升为佳。(相当于一瓶娃哈哈纯净水的六分之一,一瓶娃哈哈纯净水是596毫升,因为烧竹筒饭时水分散失比较快,水加少了烧出来的竹筒饭就硬了)
2、火候。大火15分钟,中火5分钟,小火3分钟。(大火的十五分钟一定要烧够,烧的时间越长,旋转竹筒的就要勤快些,虽然烟熏火燎的但还是坚持一下吧,也就二十来分钟的事,如果烧出来的竹衣颜色微微发黄,柔软,没有烧焦的感觉,就说明你的水平到家了)
注意事项:
1、糯米不要装的太满,留个二三厘米空余的空间,烧前摇晃一下,使米与米的间隙大一下。
2、烧竹筒饭的时候,千万不能让竹筒着火,要适当的旋转竹筒,因为竹筒很烫手,所以准备一双手套是必要的,还不会脏手。糯米粘在竹衣上,烧出的竹筒饭被竹衣包裹着,可以整个拿起。如果你喜欢吃锅巴,索性就再多烧5分钟的中火,一定香酥的很。
3、破开竹筒的时候千万要注意,不能像劈柴一样,一刀两半。这样容易使竹筒饭掉在地上,以前就遇到过好几位,好不容易烧成的劳动成果就这样浪费了,真是可惜了。一定要轻轻的劈,等一个节头裂开以后,把竹筒横放在地上,用刀涨开;要么劈开一个节头以后再去劈同部位的另一个节头,劈的时候要轻,把节头劈开就好,然后横放在地上,用手拉开。
吃饱了饭我们开始了下午的行程--古天童寺。一般人都只知道天童寺并不知道古天童寺,说实话我也是第一次到哪里去。"古天童"在太白山的东谷,开山祖师为义兴。唐重建时名"太白精舍",唐至德三年(758)因东谷地狭谷浅,徙建于太白峰下即现在的天童寺。乾元二年(759),因传祖师义兴在修行诵经时,感动玉帝派童子下凡入侍,又因太白山有玲珑岩,唐肃宗赐名"天童玲珑寺"。宋景德四年(1007)敕赐为"天童景德禅寺",南宋嘉定年间列为天下五山之第三山。古天童非常的幽静.旁边还有个有小水库,特别适合喜欢幽静的人去游完。古寺旁边是僧人的塔林,还有一个千佛塔。再过去才是如今的天童寺。这两个寺院其实并不远也就一公里这样的路程。只是几乎都知道天童禅寺而古天童却几乎无人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