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宝宝养成术:0-1岁是关键
宝贝妈咪在新生儿的小秘密一文中曾提到过,小宝宝一生下来脑细胞就有成年人的三分之二那么多,可是小宝宝的大脑只有400克重,7岁时就长到与成年人的大脑差不多的重量----1400克,那么其中的差别是什么呢?是连接神经细胞的“突触”,只有神经细胞之间相互联系形成了复杂的网络,小宝宝的大脑才可以像大人一样灵活。科学研究表明,神经突触在三个月的时候数量达到高峰,6个月DNA含量停止增加,到12个月,少突神经胶质细胞达到成人的70%。由此可见,新生儿的第一年,大脑发育非常活跃。
更有意思的是,人体的脑细胞发育,也是用进废退的。在出生时突触的数量只有50万亿个,在小宝宝三个月的时候达到高峰,大约10000万亿个,之后如果宝贝没有得到足够的刺激促进大脑发育,这些突触又会很快消失,到三岁的时候,大约只剩下十分之一。也就是说,小宝宝的大脑发育需要得到足够的刺激,去激活神经与大脑的联系。可以说在宝贝的第一年,他获得的刺激越多,大脑的发育就越活跃,脑神经就越发达,相应的就是越聪明。
那么做父母的,该如何帮助自己的孩子大脑发育呢?很简单哦,不需要去报名目繁多,价格昂贵的各类早教班,做父母的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就可以做到:
【和谐的亲子关系是宝贝大脑健康发育的根本】小宝贝从母亲的子宫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最熟悉的恐怕就是做母亲的了。可以说母亲的爱是宝贝安全的保障。小宝宝只有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大脑才能够放松,快速发育。西方国家的科学家们一向很强调给孩子安全感,不知道大家听说过“袋鼠育儿法”没有,就是说像袋鼠一样把孩子放进自己的“育儿袋”里,和孩子肌肤相亲:比如说母乳婴儿的时候,孩子和母亲之间没有衣服阻隔,就如孩子在母亲的子宫里一样,这种方式不仅给孩子极大的安全感,做母亲的也会以最快的速度发现孩子身体不正常的地方,能够及时处理。这种方式对早产儿来说尤其有用。5年前英国报纸曾经报道过澳大利亚的一位母亲凯特,用自己温暖的怀抱将没有生命体征的早产儿救活的故事。
不仅对早产儿,宝贝妈咪觉得正常出生的孩子来说,与母亲亲密无间也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我家宝儿是过敏体质,出生后一直呼吸道不畅,半夜孩子经常因为喘不过气来惊醒,夜夜难以睡整觉。宝贝妈咪想了各种方法都不灵,有一天实在是累了,就让孩子头枕在妈妈的肚子上睡着了,不觉一夜过去,小家伙的鼻子居然一夜未堵,宝贝妈咪大喜。这个方法成了妈妈的独门绝技,宝贝俩一感冒,就喜欢枕着妈妈睡,居然次次都灵。想起来真的很神奇,宝贝妈咪后来也试过让宝贝俩枕着同样高度的枕头睡觉,结果根本不起作用,所以妈妈一直在想,这里面也许真的是有心理作用在里面,挨着妈妈睡,可能就是安全感十足?所以连带着身体都放松,协调?孩子睡好觉,大脑发育自然就好,这是毋庸置疑的。
母乳喂养也一直是密切亲子关系的有效方法,我想每个母乳喂养的妈妈都难以忘记孩子躺在母亲怀里吃奶的那种满足的神情,不仅仅是小宝宝获得安全感,宝贝妈咪觉得母乳喂养其实对妈妈自己来说也是一种享受和成就感,亲密的母子关系也能帮助母亲摆脱产后抑郁,舒缓紧张神经。
【多和宝贝聊天是促进孩子大脑健康发育的必要条件】不要真的以为小宝宝就是一张白纸,实际上0-1的孩子学习能力最强,与成年人学语言不同的是,小宝贝学习语言的方式是模仿:听得越多,他对这门语言的学习能力越强。在美国,很多家庭都是多语种的,所以小朋友会说话的时候最先会说的一定是他听到的那种语言,宝贝妈咪周围有很多孩子可能开口说话不一定很早,但一旦开口就是双语,而且孩子们语言转变很快,所谓“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新妈妈虽说不一定意识到了这一点,但仿佛是天性使然,妈妈们都非常喜欢和宝宝聊天,跟宝宝吚吚呜呜的东拉西扯,同样,别看宝宝年纪小不会说话,但逐渐小家伙们会表现出对父母的语言与表情的反应----通常他们的眼光会随着妈妈的动作而动,3个月后他们的表情也会随着妈妈说话的语气而变化,手舞足蹈。这些,都是妈妈的语言给予孩子的良性刺激。西方科学家建议父母每天不间断的与孩子沟通,说话,聊天,唱歌,阅读
. . . . . .
等等,所有这些声音的刺激对孩子来说都有益于他们的大脑发育特别是语言能力。有研究表明,爱说话的孩子三岁的时候智商要比同龄不爱表达的孩子高1.5倍,等他们到了上小学的年纪,这些孩子拥有更强的拼读,写作和阅读能力。而要孩子达到这个水平,做父母的需要做的仅仅是----每天花时间陪孩子说话而已,算不算超低成本的早教?
【每天都和宝贝面对面】对于婴儿来说,父母绝对是他们在新生活中最重要的人,所以做父母的每天哪怕再忙,也要保证预留一点时间陪伴宝宝,这对孩子的大脑发育非常之重要。
有研究表明小宝宝3-4个月的时候就能够分辨出父母的面部表情是高兴还是生气;5个月的时候他们可以分辨陌生人脸上的表情;等到了7-9个月的时候小宝贝甚至分辨小狗和猴子的面部表情哦,很神奇吧?
同理,对于不会说话的孩子来说,与父母最初的交流,也是从孩子的表情开始,所以不仅孩子需要学习怎样识别父母的表情,做父母的同样需要学会“看孩子的脸色”,这就需要亲子间的亲密交流。真正做到“一个眼神,就能明白彼此”。对于小宝宝来说,更需要父母的鼓励与肯定,学会“察言观色”。这一点对将来小朋友的社交能力也非常重要,为他们长大后在自己的小群体里面与大家协同作业,减少冲突,获得长期的友谊都有很大的帮助。
【多带孩子运动】小宝宝大脑发育不仅仅需要语言和视觉的刺激,更需要适当的肢体活动。整天坐在儿童车里不动对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很不利。所以很多医生和早教专家强调父母要给孩子按摩,抚触。宝贝妈咪深以为然。小婴儿时期,父母多帮助孩子做被动操,可以帮助孩子胃肠蠕动,帮助排便。多陪小宝贝玩,可以锻炼孩子的手指肌肉,小腿肌肉等等各个肌肉群的协调功能。
宝贝妈咪觉得有一个误区做父母的千万要注意,就是觉得小宝宝乖乖的就不需要理他,让他自己躺着自己玩,认为小宝宝会自得其乐。可事实上对小婴儿来说,他们的学习必须需要通过跟外界的交流来完成,婴儿期受到的刺激越少,孩子的大脑就得不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对于孩子来说,强健的身体,灵活的身手也是需要经过锻炼而来,如果父母喜欢运动,更喜欢带孩子活动,自然孩子也会有学有样,小手小脚活动的越多,协调性也就越好,自然负责运动的那部分大脑神经受到的刺激就越多,发育得越好。当然家长需要注意刺激要适度,不能让小宝贝过分疲劳,引发其他问题,一般小宝贝集中精神也就是几分钟,玩过了,就要注意让孩子好好休息,睡一觉再玩。
【多带孩子去看外面的世界】有人可能认为,孩子太小,带出去旅行其实是笑话。宝贝妈咪觉得吧,带孩子旅行当然对父子双方都有利,但关键是家长怎么带。去旅游胜地,风景名胜,满足的是成人的愿望,对孩子来说,可能确实不比动物园或是小区内的小公园更有吸引力。
宝贝妈咪认为,带孩子出行,重点还是在孩子身上,哪怕是带小朋友逛街,马路上的路灯,街道边的霓虹灯,这些恐怕是成人早就看得熟视无睹的东西,对孩子来说都是新鲜的,而这些新鲜的体验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对大脑的新刺激,让孩子能够明白,除了规律的生活,还有一种生活是和平时不一样的,而这种不一样通常会让孩子们觉得很兴奋,这就是他们学习的好时机,他们的大脑就会对这种新刺激产生反应,继而丰富小宝宝并不完整的人生经验。
总而言之,0-1岁,从科学上说,是孩子大脑发育最快的一段时间,从人生来说,是小宝宝的一段全新的体验过程,也是密切亲子关系的起始阶段,把握好,你会拥有一个聪明又可爱的贴心宝贝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