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之道
随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做父母的一天比一天长本事。小的时候宝贝妈咪的体验,0-3岁,做父母的只要关注他们的衣食住行,教会孩子“生存本领”----比如自己吃饭,自己穿衣,自己刷牙
. . . . . .
简而言之就是自己照顾自己就好;长大了,3-6岁,小朋友开始变成社会人,要去幼儿园,学前班了,做父母的要关注如何让自家宝贝在孩子们的“小江湖”里自立自强,引导宝贝学会和同龄朋友玩,学会和老师,其他孩子家长等等相对“陌生的人”交流,同时还要考虑早期的智力启蒙问题;等到孩子上了小学,变得更加独立,接触的知识越多,自己的见解就越多,新的问题也就随之而来,做父母的麻烦事自然会越来越多,做大孩子的父母也就越发的不容易:

随时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
孩子大了,开始有自己的小秘密,做父母的如果一门心思打探孩子到底在想什么有时反而会引起小家伙的反感。像我家宝儿不高兴的时候,有时会跟妈妈说:妈妈我不想跟你谈这个话题,或者:妈妈,我现在不想告诉你!强行打探有时会适得其反,反而破坏了和小朋友的亲子关系。
如果说孩子小的时候做父母的需要把眼睛“长”在孩子身上----怕孩子碰触危险品,避免各种安全隐患,长大一点的孩子同样需要父母的关注,相对于小时候各种针对身体上的安全隐患,这个时候做父母的更需要关注孩子的情绪隐患,要注意她们的情绪变化!小朋友终究不善于隐瞒自己的情绪,虽然他们长大了那么一点点,开始尝试着自己解决问题,但有时依然离不开父母的帮助。所以家有小小少年,做父母就需要学会察言观色了:为什么我家娃今天这么暴躁,沾火就着?为什么平时啰里吧嗦的孩子今天不吭声了?哈!反常即妖,小家伙肯定有什么问题,要么是怕爸爸妈妈知道,要么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寻求父母的帮助。
宝贝妈咪觉得这个时候小家伙们是很矛盾与迷茫的,处理好了绝对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很简单的做法呢就是聊天:告诉妈妈,今天有什么事不开心?要不要说给妈妈听听?不愿意也没关系啊,等你想说了,妈妈总是在的,好不好?说不定妈妈能给你出个好主意呢,是不是?
和孩子的老师沟通良好
话说美国的老师很独立,在他们眼里人家服务的对象是孩子,他们是孩子的朋友,跟家长么,不能说没关系,但不重要。我家宝儿的老师就公开在家长会上说,孩子有问题,请让他们自己和老师沟通,让孩子做家长和老师之间的桥梁。
话是不错,可是老师忽略了一个问题,如果小朋友是属于话痨一类的,什么都喜欢和父母念叨,很好,家长通过孩子就可以了解学校的一切。可现实生活往往不是那么如意,孩子有时不知道重点,有些老师觉得重要的话,娃娃们偏偏忘了说,这就会引来老师与家长的不和谐。美国很多家长极为护短,于是家长指责老师的事情不断发生,可是这种互相指责有意义么?毕竟大家的出发点都是让孩子健康成长,单纯的指责任何一方宝贝妈咪看来都是无聊的,对小朋友没有任何帮助。
所以无论在哪个国家,作为学生的家长,都要和老师保持正常的工作关系,不需要私交很好,但一定要沟通良好----做父母的认识到自己的任务是协助老师工作,而不是为老师设置障碍,就好。毕竟,自家宝每天要花几个小时的时间和老师相处是不是?从这一点上说,咱也得给老师必要的尊重和良好的沟通,是不是?
不干涉孩子交朋友
现代社会,网络时代,孩子学会如何与人交往非常重要。很可能儿时的伙伴就是他们长大以后进入社会的好帮手。孩子们的小江湖,可不仅仅是在学校哦,对小朋友来说,朋友和同学不完全重叠,在家门口,邻里之间,兴趣班,甚至在社区的游乐场上都能发现友谊。宝贝妈咪觉得孩子们应该接触各式各样的人,尝试着和各类人打交道。而不仅仅是家长眼里的“好孩子”,除非做父母的能够保证自家的孩子永远不会遇到“坏孩子”。
最近宝贝俩新认识了一个朋友,小姑娘三天两头跑我家玩,平心而论,这孩子并不是坏孩子,可是有很多坏习惯:爱撒谎,喜欢占小便宜,不仅在我家不守规矩,还对自家的父母很不礼貌。几次下来,做父母的确实不是很喜欢这姑娘。可是我家宝贝喜欢啊,他们也吵架,可是过不了一会儿又忍不住跑到一起玩。妈妈思前想后,终于没有说出:“别让她来我家了!”这种话。只是在饭桌上和孩子们闲聊时谈起这孩子,询问宝贝如何看待这小姑娘的行为?妈妈很欣慰的发现宝贝俩都有基本的对与错的概念,虽然大家都是好朋友,可也知道这孩子的很多行为是不可以学的。这还不够么?妈妈跟宝贝说,在以后你们认识的很多人中,不可能每个孩子的行为都符合妈妈的标准,但肯定每个孩子都有可取之处,只要你们记得看别人的优点,同时坚持自己的原则,妈妈就不会干涉你们。但是如果你们自己做了什么不合标准的事,作为你们的父母,爸爸妈妈会管,不要跟我说那个谁谁谁就这样,她妈妈都没有说。记住,那是她和她的妈妈的事,她妈妈应该尽到监护人的责任。
帮助孩子独立
帮助孩子独立是做父母的长期的工作,虽说应该让孩子知道做父母的会一直支持他们,站在他们身后,同时也需要让孩子们了解,父母的爱,最终是以分离为目的。小树要想长成参天大树,终究需要孩子自己来实现。
日常生活中很多小事都可以给孩子传递独立的信息。哪怕是刷一次碗,收拾一次小朋友自己弄乱的书架,都可以给孩子带来成就与自信。而平时有意识的让孩子自己面对困难,想办法解决,则是小家伙们人生路上的自我挑战,从小事做起也许并不困难,还锻炼孩子的耐力与抗挫折能力,而这样的经验累积起来,带给孩子的就是一笔不小的精神财富,不是么?
任何时候不做损伤亲子关系的事
在宝贝妈咪看来,良好的亲子关系值得做父母的一生去维护,父母永远应该是孩子的坚强后盾,而这样的家庭里出来的孩子也格外坚强自信。无论是因为成绩不好,还是因为孩子一时的小毛病,家长可以训斥和告诫,但不值得为此失去孩子对父母的依恋。他们的一生很长,而父母陪伴的时间就那么短短的十几年,
与其等到孩子独立之后再去后悔没有好好的陪伴,不如趁还有机会的时候打下良好的亲子关系基础,任何人,任何事都不值得以牺牲亲子关系,牺牲孩子对父母的依恋为代价。
愿我们的孩子都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