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入学后,作为启蒙老师的家长们,该如何继续引导和帮助幼儿学习与成长,如何坚持对幼儿教育的知情权,选择权与决策权,常常是我们比较关注的问题。在美国,孩子入学后,大部分中小学校开学后,家长们都会收到一个表格,要请大家加入一个叫
PTO(Parent Teacher
Organization)的组织,我的理解,应该可以翻译成家长-教师委员会。这个协会的主要功能是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从资金上(捐款,出资办活动),人力上(家长义工)帮助学校老师管理学生。
一提到PTO,在北美有孩子在上学的家长恐怕都会马上联想到在学校做义工的经历,其实那只是家长委员会的一个功能。我的体会,家长委员会有点儿类似于学校的学生会,它的主要功能是把家长组织起来,协助学校,举办各项活动。以宝儿现在的学校为例,家委会实际上组织很严密,有自己的主席,执行委员和理事。同时还有自己的规章制度,家委会的目的,在下图的“目的”一栏里说得很明确:最大限度的维护和学校联系,加强家庭与学校的合作,为学校提供人力(志愿者)和物力(金钱)上的支持。

所以家委会给予学校的,绝不仅仅是家长义工,更多的是经济上与组织各类活动上的支持。家委会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每年一次的狂欢节(Carnival)。我家宝儿上过三个不同的学校(两个公立,一个私立),但每个学校的家委会每年都要举办一次全校性质的狂欢节,这似乎已经成了家委会的保留节目。让我们来粗略的看一下这三次Carnival:

这是宝儿上的第一所学校,三岁学前班,他们学校的家委会举办的狂欢节,不知道从那里联系的小火车和小矮马,没有照到的地方还有各种充气式的玩具,照顾到了各个年龄段的孩子(1.5-10岁)。那是我们第一次参加这种狂欢节,非常惊讶于学生家长的能量。当然,家委会组织的活动,充当保护和盯摊儿的,全部都是家长义工,由于家长人数众多,一天的活动,摊到每位家长头上,也就是一个小时吧,很多家长都把自己的其他孩子也带来玩,别说,在地多人少的美国忽然一下子看到这么多人还挺新鲜的。
宝儿的四岁学前班是我家边上学区内的小学,从学生家长的经济实力上来说要比私立学校差很多,所以狂欢节的规模相比之下就稍微差一些,家长的参与心也差一些,玩乐的节目小型化的多,但还是照顾到了各个年龄段(4-10岁)孩子,该有的都有,对孩子们来说,狂欢就是大家在一起玩,倒也并不影响欢乐的气氛。家委会在这里认识起到了主导作用,从当义工的家长签到,到工作分配,也算井井有条。不过,尽管家长人数众多,可是愿意当义工的人却不多,我记得我一个人盯了2个半小时都没人接班,很是郁闷了一把。家委会的不作为,很难说会不会影响家长们的情绪从而放弃选择这所学校。

第三所学校,则是宝儿现今所在的了,这所学校处于本市的富人区里,相对而言全职妈妈数目很大,所以,家委会就活跃得多,他们去年的狂欢节简直办成了各种手工艺品的展示会,可是我家老大不喜欢这些,所以没有任何精彩照片留下来,但必须说,妈妈们的收益都非常棒,从衣服到首饰到室内装潢,应有尽有,让
Raven
非常惭愧了一把。这一次,宝儿班上妈妈们负责的是家庭制作的点心义卖,主要是为家委会募集资金,所有的点心,蛋糕,面包,饼干等等,全部都是妈妈们自己做的,反正我看不出和商店里卖的有什么区别。很有意思的是,那天等我找到了义卖区,他们班上的
Room
Mother(应该是家委会在他们班上的头吧) 跟我说,你看着办吧,反正这里不缺人手,想带孩子玩?不来也行。嘿嘿,是不是差别很大?

除了狂欢节属于家委会的保留节目,他们还组织很多其他的活动,几乎每个月一次,今年2月份是艺术之夜(Art
Night),3月8-10号,家委会举办图书义卖(Book Fair),4月份将是科学之夜(Science
Night),5月份是国际节(International Festival),很忙碌是不是?
这是在我们这里一家大书店里家长们搞的书籍义卖活动,这是一位义工老师,也是教Kindergarten的,正在给孩子们讲一本关于母爱的书,感人极了,大体的意思是,不管孩子多么叛逆,多么胡闹,妈妈都会拥抱着他们,告诉他们:“妈妈爱你!”周围席地团坐的,就是学校的学生与家长
这是上个月大洲畜牧节时,宝儿学校的表演活动,这是上台前的化妆和整理服饰,全都由义工家长帮助完成,嘿嘿,也包括我
对!大型的合唱演出,反正对于孤陋寡闻的我市第一次听说在美国学校还有合唱表演。这可是10个班将近250名学生啊!还有,注意到背后的幕布没有?那时他们学校老师的业余油画作品,反正我感动得五体投地,合着学校这次表演,从装饰到表演,全部都是义务的,学校不用花一分钱,当然老师的工资除外,可是加班是没有加班费地
除了自己主办各种类型的课外活动,家委会(PTO)的第二项任务,才是配合学校,提供各种类型的义工。在宝儿的学校,家长义工几乎每时每刻都出现在孩子们的生活中:从早晨的15分钟的早读;到学生作业的打印;各种信息的分拣,装袋;一直到学生放学时确定每个学生的正确流向;学校活动时班级形象的包装以及学生的化妆等等,处处都有家长义工的身影。可以说,在他这个学校,我就没看到有教师助理这个职位的人,所有的有关教学以外的行动,全部都由家长义工协助完成。
活动这么多,显而易见需要的家长义工的数量也很大。那么是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做家长义工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我家宝儿目前所在的小学校处于本市最安全的社区之一,学校的马路斜对面就是这个小区的新“市政厅”和警察局,这个区的严重犯罪率百分比非常低,学校的安保工作非常严谨。比如:每天上学时,校园各个路口都有值班的警察和家长义工执勤并疏导交通,学校入口处还有执勤的学生和校工。每天除了上学和放学时间,整个学校教学楼属于全封闭状态,所有的小门都是锁着的,只留一个有门卫的大门,来客包括学生家长都需要登记,领取临时名签才可以进入学校内部。
就连申请做学校义工的家长都必须进行公立学校义工(Volunteers in Public Schools,
VIPS)登记,见下表:那是很麻烦的一套手续,要上网注册,提供你的个人信息,继而去学校向有关人员出示你的身份证,然后学校再根据你提供的信息检查申请人的背景,有无犯罪历史,知道证明你历史清白,才可以做义工。像上一次Raven
参加宝儿学校的运动会,同时做义工帮助老师维持运动会是的秩序,就是先送宝儿去教室,然后去前门领姓名牌(只有通过了VIPS的家长才可以领到)。在运动会期间因为热,我把贴有姓名的外衣脱了拿在手里,结果还没两分钟警察就过来了,要求检查我的名签,我赶忙又把外衣穿上,他才走,走之前还要警告:“你最好一直带着名签,否则还会有人来查你”。说真的,尽管这样很麻烦,但我心里还是蛮高兴的,毕竟孩子在这样的学校,安全系数要高很多。
活跃在校园里的家长义工,对学校来说,开门办学,极大地节省了人力与财力,同时其教育理论与方法也容易获得家长的理解与配合;对家长来说,家委会(PTO)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帮助家长参与对幼儿学习与成长的引导与了解,对儿童认知、语言、情感、行为、态度、社会交往和人格等许多方面的发展及其终身成长都会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对孩子来说呢,在相对陌生的环境中看到父母的身影,情绪上有着极大的安定作用,相对学习也比较专心。特别是父母的参与给孩子带来极大的自豪感:“看,那个带着大家读书的是我的妈妈!”宝儿就多次邀请过我参加他们的早读,无奈因上班时间的关系我从未满足过他,这还真是职场妈妈的无奈,所以出于补偿,我参加了他们几乎所有的下班后或是周末的义工活动,对我个人来说,感触颇深,非常钦佩北美的家长们花在孩子身上的心血。看看,细数下来,这算不算是三赢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