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旗与乡愁


标签:
国庆乡愁 |
分类: 快乐家庭 |
今年是建国60周年,哈哈,哪里都很热闹,上周(9月19日吧)在白宫外的草坪上升了一回中国国旗,这周,轮到我们这里啦。
(抱歉啊,这次大哥没带他的宝贝单反,不知怎么所有的照片都有一点模糊)
说来好笑,是我告诉周围的人,周六我们这里将有《璀璨中华》大型文艺演出,可没想到最后不能成行的也是我们一家。好在有齐樱子同学的描述,可以一解郁闷之情。不过唯一不遗憾的,是我们参加了周日的升旗典礼。据宝儿老师说每年国庆节前这里都有升旗仪式,看来我们这一次是借宝儿的光才知道的。
升旗的当日,猜猜我们还看到了什么?法什么功的抗议队伍,真好笑,有本事去找政府抗议呀,民间升旗,你们来凑什么热闹。不过也难怪,这次请来了领事馆的新任总领事高燕平,(中间那位女士就是,是不是挺漂亮的?)可能是冲她吧。
看见那个蛋糕没?请忽略周围的所有闲杂人等,大哥觉得那个大蛋糕非常有特色,对着它照了好多张照片。我的解释是他有点儿饿了。(悄悄说,有一点不恭敬啊:事后我吃到一块,红色是用草莓酱做的,酸酸的非常好吃。)
不过那天的天还是非常给面子的,还没有到骄阳如火的时候。看着两国国旗的渐次升起,心中确实有一种庄严的感觉。
这是孩子们排练时的样子,其实从周六开始,孩子们就开始排练他们要唱的歌了,不知学校的通知有误还是别的,合唱:“今天是你的生日”的大孩子们没有通知到,于是临时决定由家长们上,所以今年的特色就是家长和孩子一起唱,很有意思哦,我也过了一回大合唱的瘾,想想上一回的合唱几乎已经是上辈子的事了,非常感慨。而其中的一首[马兰谣],更是让人觉得如醉如痴,不自觉地勾起人的乡愁。
从小,我就很少呆在一个地方超过十年,外婆家几年,跟着爸爸妈妈几年,上大学4年漂流在外,然后就是在北京住了几年,反而倒是在这里最长。十年前,我离家来到这里,走的时候,还是风华正茂,满心幻想,一转眼的工夫,已经“绿树成荫子满枝”,十年的功夫,自己的变化有多大呢?原以为自己早就忘了那山那水,早就不习惯那边的生活了,可是一首歌,就唤醒了我所有对家的怀念,是啊,那熟悉的曲调,原是我在家里就很喜欢的民歌调,那是我的家,有我的爱,怎么可能忘得干干净净呢?这些年,忙忙碌碌于家庭与事业,哈,如果可以称之为事业的话,一直到最近才算稍稍安定下来,真的希望有一天,自己能够骄傲地对父母说,这些年,我没有白混,我也作出了一番成就。可是,年复一年,自己的成就似乎还没看到,可是那种近乡情怯的感觉却越来越强烈,再后来,似乎和每一个年长的父母一样,把自己对生活与未来的希望全都寄托在了孩子身上,越发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就连乡愁,都深深的压在了记忆的深处。真是的,哪一天我会回去看看呢?
晚上,等孩子们睡了,我一个人着魔似地听着这首歌,那孩子的纯净的声音,竟让我愣愣的,不知该想什么,心里乱极了,酸甜苦辣,什么滋味都有,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记得那年我出国是在50年大庆前,大哥跟我描述过天安门前热闹的场景和晚上的烟花,那个时候网络还没有现在发达,只能凭大哥的描述来想象那一片火树银花,不过我想今年的国庆我是可以看到转播的了,原来这十年,这世界的变化是这样的大,打得超过了我的想象,我估计现在回北京,肯定是象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吧。回去看看吧,只觉得心底里有这样的声音,看看爸爸妈妈,尽管他们刚从我这里走,可是我很想知道他们在国内过得怎样;小侄儿在我走时才刚上小学不久,现在已经是二十多岁的大学生了;嫂子也几次跟我说要带孩子们回家看看;小表弟也长大了,今年也有了宝宝,舅舅舅妈也几次问我什么时候去看他们,毕竟是他们带大的我啊;是不是,到了回家的时候了呢?这些年,独自漂流在外,到底追求到了我的理想没有呢?忽然大哥拍了拍我,说,想回去就去吧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却原来,不知不觉中,我已泪流满面......
本来大哥答应我录下孩子们的合唱,可是他老人家经常在关键时刻出漏子,当孩子们准备唱时,人家告诉我他来不及调出ipod里的录音程序了,唉!算了吧,只好在网上找到了这个李思琳唱的,如果喜欢,可以听一听,反正我很喜欢。
这张图片,是宝儿她们准备唱歌前整队的时候照的,孩子们对手里的国旗非常感兴趣,可是我估计国旗的意义恐怕还要再过很多年他们才明白,但不管怎样,他们至少知道,手里的旗子是中国国旗,在目前看来,也就够了。孩子们是不懂得乡愁的,其实国庆与升旗,对孩子们来说,就是一个聚在一起玩的时候,看着他们高兴的样子,我的心胸也不觉得开阔了一点,没关系,这不是几十年前那种望家乡,欲归不能的状态,通讯的发达,想走就走了,总有一天,我会徜徉在北京的街头,到时候,说不定还会遇到你们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