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与孩子实现真正有效的沟通

标签:
正面管教花生妈妈父母课堂学员感悟育儿 |
分类: 正面管教(花生妈妈的沙龙) |
亮亮妈妈是很认真地将这篇文章发给我的,从她的图文编辑中我就能感受到。仔细读来,我很震撼,她将《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这本书与她学习正面管教的感受和收获如此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我很骄傲,因为“花生妈妈”这个称呼被她提及多次,我们互相陪伴着成长;我很感激,她写得如此细致,更是很有心地发给我与大家分享……文章有些长,但是我想对大家说:读到就是赚到。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与孩子实现真正有效的沟通
文:亮亮妈妈(4班)
——没有哪位父母一大早醒来时,就打算着要让孩子的生活痛苦不堪,没有一个母亲或父亲会说:“今天,只要有机会,我就要向我的孩子大嚷大叫、唠叨,要让他丢脸、出丑。”相反,每天早晨,许多父母都下定决心“今天会是平静的一天,没有叫嚷,没有争辩,没有战争。”但是尽管有好的意图,讨厌的战争还是会再次爆发。
——父母和孩子之间,充满了无休止的小麻烦、阶段性的冲突,以及突如其来的危机。只有心理不正常的父母,才会作出伤害孩子的反应。但是,不幸的是,即使那些爱孩子的、为了孩子好的父母,也会责备、羞辱、谴责、嘲笑、威胁、收买、惩罚孩子,给孩子定性,或者对孩子唠叨说教。
——父母经常发现,他们自己说出来的话,正是以前自己父母对他们说过的,发现他们正用一种自己也不喜欢的语气跟孩子说话,他们原本没打算这样说。沟通中发生这种不幸,常常不是因为缺乏爱心,而是缺乏对孩子的理解。不是因为缺乏智慧,而是缺乏知识。
引言中的这几段话,让我的脑海中出现了我曾经和儿子发生各种小冲突的场景。儿子1岁以后,爷爷奶奶对他常采取老一套的利诱收买(如果听话就买零食),对他的很多要求,一般都不忍拒绝总是尽量满足,有些骄纵。对此我并不认同,我坚信“严是爱,松是害”,因此总是用严厉的方式对待孩子。但是随着儿子年龄的增长,3岁以后自我意识的成长,他开始用各种方法和我们周旋,和爷爷奶奶的讨价还价,以及和我的对抗,让我渐渐感到有些力不从心。起初我都是和颜悦色地耐心教导,但是屡教不改后,转变成唠叨、指责、威胁、惩罚,于是每次都是孩子哇哇大哭,我很气愤,之后又很后悔。
记得去年夏天,我满怀焦虑、压力以及些许怀疑去参加花生妈妈正面管教父母课堂。第一次课上,每位家长的表情都很严峻,大家提了一堆自己遇到的挑战。随着课程的进行,以及正面管教带来的改变,课堂气氛也渐渐轻松。而几个月的学习后,真的如脱胎换骨一般,心态发生了很大变化。记得班上有位爸爸感慨“当初来上这个课,就是想学一些招数,去对付孩子,管教孩子。但是最后发现其实最重要的,不是学会了这些工具,而是要从内心尊重孩子,理解孩子,这是一切语言和行为的前提,由此引发的‘和善而坚定’,才是正面管教的核心理念。只要真正尊重理解孩子,无论遇到什么难题,都能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
我从小是一个做什么事情都很认真的人,养育孩子更是如此。我阅读过很多关于孕期和育儿类书籍,参加过10节课的“准妈妈课堂”。在儿子4岁时,我又参加了花生妈妈的正面管教课程。对此很多朋友不理解,当家长还用学吗?
正如书中所说,如果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躺在手术台上,在麻醉师把我们麻醉之前,外科医生走进来,说“在手术方面,我真的没有受过多少训练,但是我爱我的病人,我会利用常识来做手术。”这时我们可能会惊慌失措地赶紧逃命去了。父母也像外科医生一样,只有爱是不够的,要学习特别的技能,这样在处理孩子的日常要求时才有能力胜任。就像受过训练的外科医生,在下刀时需要小心谨慎一样,父母在使用语言时也要有技巧,因为语言就像刀,它们能够带来痛苦,即时不是身体上的痛苦,在情感上也会留下很多痛苦的伤痕。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这本书非常好,没有晦涩难懂的语言,没有高深空洞的理论,而是采取了很多有代表性的案例和场景,对比不同语言及其导致的结果,让我们设身处地把自己当做孩子,去了解什么样的语言,才会带来更有效的沟通。
第1章 交流密码:父母和孩子的对话
孩子的问题中,往往隐藏着他们真实的担心、烦恼、愤怒、失望或者伤心。
毫无效果的对话:
沟通:针对孩子的感受做出反应,而不是针对其行为。
谈话的原则:理解和共鸣。
映射情感:说出孩子的感觉,有助于他们理解自己是怎么想的。
正面管教也多次强调:纠正之前先联接。情绪激动的时刻,什么都听不进去,应该先聆听和理解。
记得在花生妈妈的正面管教课堂上,家长们分组,一组扮演任性哭闹的孩子,一组扮演想尽办法劝导的家长。传统方法,无论是说教、口头威胁,甚至生硬地将孩子拉走,都不理想。孩子的感受是不被理解、敌对,甚至愤恨。
但是当我们用正面管教方法,理解孩子的感受,纠正之前先联接时,只是简单的一个拥抱,扮演孩子的妈妈当时就激动地痛哭,她说在那一刹那,她感觉自己以前的管教方式对孩子的伤害是那样严重。
在她含泪说出自己的感受时,班上很多妈妈都热泪盈眶,包括我在内。想起以前每当儿子没有按照我的要求去做时,纵使他再哭闹,我都是毅然转身离去,若无其事地做我该做的事情,不再理他。这种“冷暴力”解决办法,带给孩子的感觉肯定是“妈妈不爱我了”。其实我很爱他,可惜我的爱并没有传递出去。
第2章 语言的力量:鼓励和指导的更好方法
从不对孩子说“你是个好孩子”,或者“你很棒”。判断和评价性的赞扬都要避免。夸奖可能导致紧张和行为失当。称赞应该仅承认对方所做的努力,表达感激,不要评价孩子的人格,给他们定性。
辱骂会伤害孩子
如何处理我们的愤怒——情绪管理
对生气孩子的回应:指出问题所在,给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麻烦发生时,要寻求解决的办法,而不是责备和批评。
惊喜地发现,这些在正面管教课堂上曾经学习过。记得当时花生妈妈说不要夸奖称赞孩子时,我很诧异,因为以前看过很多人际沟通技巧的书,都提倡“赞美”对方,可以建立好感、加深感情。平时在家中,亮亮的爷爷经常说“你真棒”。
但是,赞美如果过度,孩子会上瘾。要适度,不要泛泛评价人格,比如“好孩子”,“你真棒”,而是具体描述,如“你帮妈妈把厨房收拾干净,我很感谢”。鼓励,肯定对方的努力,可以让孩子更愿意去挑战困难,而赞美,则会让孩子为了保持优秀,没有勇气去接受有难度的任务。
第3章 自取其害:应该避免的错误做法。错误行为背后的目的
恐吓:不端行为的邀请函。警告挑战孩子的自主权,他会再次违纪,展示他不惧怕任何挑战。
贿赂:重新思考一下“如果……那么……”的谬误。导致讨价还价和勒索。
许诺:为什么不切实际的期望会给每个人带来焦虑。用许诺强调他们话的意思,会让孩子认为“没有许诺过”的话不值得信任。
挖苦:学习的严重障碍。不管有意还是无意,不应该贬低孩子的形象,不管是他在自己眼中的形象,还是他在同龄人眼中的形象。
权威:需要简短和选择性沉默。少说更有效。
对谎言的策略:学会怎样才能不助长谎言。孩子说谎的两个原因:一是因为说真话受到惩罚,说谎得到爱。另一种可能性是为了弥补在现实中的不足。不能激发孩子防御性的撒谎,要让孩子知道没有必要对我们撒谎。
偷窃:懂得所有权是需要时间和耐心的。
不能用粗鲁的方式,教育孩子懂礼貌。
花生妈妈的正面管教课程带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知道了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所有孩子的首要目的,都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每一个不良行为背后,都有一个信念。
当我们能够做到不仅仅针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作出反应,而是破解出不良行为背后的错误目的密码,处理他的隐含想法时,孩子才会感受到自己被理解了,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帮助孩子改正不良行为。同时改变孩子的信念。
四种错误行为目的和信念:
寻求过度关注:只有得到你的特殊关注时,我才有归属感。
寻求权利:只有我来主导,或至少没有让你主导时,我才有归属感。
报复:我没有归属感,我受伤了,所以我要以牙还牙。
自暴自弃:我放弃了,别理我。
正面管教针对这些错误信念,都有很好的鼓励性的解决方案:
寻求过度关注:给孩子一项任务,使其感到受重视并转移行为。安排特别时光。建立日常惯例表。召开家庭会议。等等。
寻求权利:既不开战,也不投降,撤离冲突。不说,只做。日常惯例。有限的选择。等等。
报复:处理受伤的感觉。反射式倾听。家庭会议。等等。
自暴自弃:鼓励任何一点点的积极努力。示范改怎么做,不代劳。家庭会议。等等。
第4章 责任感:要求服从,不如传输价值观
责任感的源泉:价值观不可以直接传授。孩子只会被那些他们爱戴、尊敬的人同化。
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不要针对他们的行为、外表的服从,或者反抗,做出反应,而要对引起这个行为的真实想法做出回应。
正面管教强调长期效果,传统的教育方式,比如惩罚或者骄纵,都不能培养孩子的优秀品格和素质。如同第3章讲到的,只有发现行为背后的目的,并做出鼓励性的回应,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才是长期有效的。
孩子的发言权和选择: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就是要在跟他们有关系的事情上,让他们有发言的机会,如果必要,让他们自己做出选择。
看到这里,我会心一笑,正面管教中很多方法:“有限的选择”,“日常惯例表”,“家庭会议”,都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家长会:把问题集中在如何帮助孩子上
老师:你的儿子不能按时到校,他不做家庭作业,他的笔记本一塌糊涂。
爸爸:哦,你的意思是说他需要改进,需要准时到校,做家庭作业,保持笔记本整洁。
再次与“正面管教”不谋而合,不是针对问题抱怨,而是关注和寻求解决方案。
第5章 纪律:寻找替代惩罚的有效有段
惩罚无法制止不当行为,只会让肇事者在躲避侦查上更有技巧。
当孩子受到惩罚之后,他们会想办法更加小心,而不是顺从,或更有责任心。
允许情绪,但要限制行为
情绪应该得到理解,但是行为可能需要限制和纠正。
正面管教提倡,所有情绪都可以被接纳,无论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回想我三十多年的生活中,身边的人都告诉自己,要积极乐观,不能有负面的情绪。当自己悲伤难过时,别人否认我的情绪“这有什么好伤心的”;当我生气时,不知道如何发泄;在气愤时,无法妥善处理自己的语言或行为,有时伤害了别人,有时伤害了自己。而正面管教的第一次课上,我们就接触了情绪脸谱,惊讶地发现,原来我们会有这么多不同的情绪。这些情绪,就如同天气,有晴天,有多云,有阴天,有小雨,中雨,大雨,甚至暴风雨,无论天气如何,都是可以被接纳的,但是生气或愤怒时,可以去“冷静角”,平静之后再想解决办法。
纪律的三个领域:鼓励,允许,禁止
对于可接受和不可接受的行为,孩子需要一个明确的界限。
限制的技巧
清楚地告诉孩子:
1. 什么是不可接受的行为
2. 什么替代行为是可以接受的
如:你不可以踢桌子,你可以扔球。
或者用不太符合语法,但更有效的句子:
桌子不是用来踢的,球是用来踢的。
表达不同限制时要用不同的方法:
1. 承认孩子的愿望,并用简单的话说出来:你希望今晚能去看电影。
2. 明确指出对某个具体行为的限制: 但是我们家的规矩是“不是周末的晚上,不能看电影”。
3. 指出愿望能部分实现的途径:你可以星期五晚上或者星期六晚上去看电影。
4. 帮助孩子说出一些做出限制时可能导致的不满,然后表示同情:
很显然你不喜欢这个规矩。
你希望没有这样的规矩。
你希望规矩是:每天晚上都能看电影。
纪律要明确地执行
正面管教提倡的“和善而坚定”。
最后,我想说,作为父母,光有爱是不够的,洞察力也不足以胜任,好的父母需要技巧,如何获得并使用这些技巧,是我们需要学习的,也是这本书传递的内容。
学习了正面管教,再看这本书时,我感觉很多理念理解起来都很轻松,因为在正面管教课程中都学过,不禁感慨“正面管教”不愧是一套全面系统的理论。我希望自己能在育儿道路上,不断实践和完善,与孩子保持良好有效的沟通,拥有更加美好的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