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中期-民国-建国初期紫砂店(斋)号款
(2010-06-24 22:35:23)
标签:
吴德盛裴石民任淦庭王寅春吴云根传藏师傅顾景舟康定理塘通麦康巴 |
清中期-民国-建国初期紫砂店(斋)号款
龙印、花印特定年代茶壶印款为清光绪七年至十六年(1881~1890年)期间所用茶壶印款。此期间,国内外兴起紫砂收藏热,前代留存下来的「区区藏器,不足以供无尽的取求」(寂园︰《陶雅》),于是,仿古之风开始盛行。龙印双边大方印为早期用款,龙印图案一般为仿光绪年间钱币龙的图案鑴刻,龙印单边小方印稍后,图案相仿,花印图案一般有方、圆之分,圆章边纹为花纹,中有‘宝藏’字样,方章花印边纹为花纹,中有‘鸟兽’图案或字样,此类壶为一般日用品。
二。?斋特定年代茶壶印款:
阳?斋特定年代茶壶印款为清光绪二十一年至二十七年(1895~1901年)期间,著名金石书法家、收藏家吴大澄之收藏紫砂茶壶所用斋号印款。吴大澄历经广东、湖南巡抚,喜欢古董、紫砂,常请名手至家中作仿古壶,壶底钤?斋阳文篆书方印。清末制壶名手黄玉麟曾于清光绪二十一年至二十四年(1895~1898年)到吴府仿制古董钟鼎及古陶器(。制壶名手俞国良亦于清光绪二十五年至二十七年(1899~1901年)特制传炉、橄榄等式。?斋阳文印钤在壶底,作壶者的小方印款钤在壶盖上。
三。阳羡紫砂陶业公司印款:
羡紫砂陶业公司印款为清宣统年间(1909~1911年)特定年代公司茶壶所用印款,清宣统年间,蜀山潘姓大窑户建立‘阳羡紫砂陶业公司’,聘进名工俞国良、汪宝根、范大生等烧造高档紫砂茗壶,壶底钤用大圆章阳文楷书‘阳羡紫砂陶业公司出品’印款。分三行,自右向左,与现今自左向右相反。上‘阳羡’字款,中‘紫砂陶业公司’字款,下‘出品’字款。盖,把款一般为作者用小方章款。其宝鼎、传炉、大柿等式获南洋劝业会金牌奖。其成套茶具、横把茶壶等销日本、南洋各国;各式彩釉壶、水平壶销英、法、意及智利、墨西哥等国,为清末著名紫砂器公司。
四。豫丰紫砂陶器店号印款:
豫丰款为清末至民国紫砂陶器店号。为吴颐山嫡传后裔,世居蜀山南街的吴同构其父吴启南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所开,早期所用印款为‘鼎裕’,用竹刀所鑴刻。民国始用店号印款‘豫丰’,印款为葫芦图案,中间有‘豫丰’二字,并有‘豫丰’满汉两种字体并用的款识。豫丰紫砂陶器店至抗战年间在吴同构手中败落。
五。待葛德和紫砂陶器店号印款:
葛德和陶器店为丁山白宕人氏葛德和所创办,于清宣统二年设在上海经营宜兴陶器的一家公司。所用店号茶壶印款为大方章阳文楷书‘葛德和’。一般只见壶底钤‘葛德和’店号章,不见其制作者印款。抗战期间开始专营宜兴均陶产品,不再经营紫砂。
六。铁画轩紫砂陶器店号印款:
铁画轩店号为民国二年(1913年)设在上海经营宜兴陶器的一家公司,创办人戴国宝,曾是制瓷名手,他以铁针在瓷器上刻画花纹,故公司名为‘铁画轩’。铁画轩早期茶壶印款一般为刻款,竖写‘铁画轩’三字。刀法讲究老辣,楷书行书皆有。其后分为大壶印款、小壶印款二种。大壶印款壶底钤大方章阳文篆书‘铁画轩制’,小壶印款壶底钤长方小章阳文楷书‘铁画轩制’。壶盖、把有制壶者印款,店东印款为‘戴氏’方印,他也自署‘玉屏’及‘玉道人’。
七。陈鼎和紫砂陶器店号印款:
陈鼎和紫砂陶器店由经理人陈元明于民国五年(1916年)所设,上海、宜兴各设分店。早期所用印款为壶底钤‘陈鼎和’阳文楷书大方章,中期开始‘陈鼎和’阳文楷书大方章和篆文方印‘陈鼎和陶器厂’并用,晚期再用‘陈鼎和’大方章和制作者的名款,还有英文款。该店于抗战期间败落。
八。福康紫砂店号印款:
福康紫砂店号,由徐祖安、徐祖纯兄弟俩于民国四年(1915年)在宜兴蜀山开设。早期所用店号印款为俗称‘富贵不断头’图案,中有‘福记’二字。中期所用店号印款有如‘香浮雀舌助我诗人孟臣’的诗句题款,把款为‘徐记’。晚期所用店号印款为长方印阳文篆书‘荆溪惠孟臣制’,把款‘徐记’。‘徐记福康’于抗战期间日益败落。
九。吴德盛紫砂陶器店号印款:
‘吴德盛陶器行’(亦称公司或店),为山东人吴汉文于民国五年(1916年)所设。店址选在宜兴县城蛟桥边堍。早期用印为‘吴德盛’阳文篆书小方章,底盖并用。稍后用印为阳文篆书大方章‘吴德盛制’。中期用印为大圆章阳文篆为‘吴德盛制’、‘宜兴吴德盛制’。至二十年代后期,店主吴汉文创立‘吴德盛’店号著名商标‘金鼎商标’。‘金鼎商标’印款中央以鼎为图案,四角为阳文楷书‘金鼎商标’,为‘吴德盛’店号订壶专用印款。后期吴汉文亦以阳文楷书方章‘松鹤轩’钤于精制之壶。‘吴德盛’、‘金鼎商标’印款钤壶底,盖把一般有制壶者小方章印款。抗战爆发后该店倒闭,‘吴德盛’及‘金鼎商标’印款沿用至1939年底.
十。利用陶器公司印款:
民国二年名为‘利用公司’,后利用陶器公司为宜兴苏桥周文伯和宜兴蜀山邵伟如于民国四年(1915年)合资开办,代替了‘利用公司’。次年在上海豫园设立‘利永陶器店’,专营紫砂壶器。公司早期用阳文篆书方章‘宜兴利用公司’也有阳文楷书和阳文篆书方章‘利用公司’款,把盖钤制壶者小方印,二十年代后用‘盛协’楷书方章,后用‘阳羡名茶’阳文隶书款,至三十年代创立著名‘良友商标’,图案为内双线三角、四角楷书‘良友商标’。
十一。贡局特定年代印款:
民国十三年(1924年),因受江浙齐卢之战的影响,陶工疏散,紫砂产量急剧下降。民国十四年(1925年)初战火又起,至下半年逐渐平息。至年底,宜兴川埠上袁村实力派人物赵松亭,筹集资金重建龙窑,定名为‘复兴窑’,专门烧制朱泥水平壶‘贡壶’,早期为刻款,壶底刻‘贡局’、‘贡壶’二字,后用底款印章为无边框印款,或阳文楷书上下单行‘贡局’,或在壶盖沿子口用刀款楷书横写‘贡局’,或用花边框中为阳文楷书上下单行‘贡局’,或为盖款阴文楷书‘贡局’。壶表面或磨砂拋光,或不作处理,或用包金片包口沿、盖沿、壶脚等处。至三十年代后才止。‘贡局’款当时除赵松亭外其他制壶人和店号均有使用,如‘福记’、‘昌记’等。
十二。仿古贡壶特定年代印款:
同‘贡局’特定年代印款一样,为宜兴川埠上袁村实力派人物赵松亭于1926~1937年期间仿古贡壶系列特定年代茶壶印款。仿古贡壶系列有‘花章’;有‘图记’;有‘龙印’;有‘雍正三年乙巳孟臣’;有‘孟臣’、‘水平’、‘君德’等等。均为赵松亭亲制、定制、监制的‘仿古’、‘贡壶’系打印款。其壶全都用包金片包壶口沿、盖沿、壶脚等处,这与清末民初仿古壶不作任何处理有所区别,也是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特定的明显特征。
十三。紫砂陶业公会特定年代印款:
民国四年(1915年)‘紫砂陶业公会’(当时称‘紫砂业公所’,民国二十三年改名)正式成立,开始使用紫砂陶业公会特定年代印款。早期所用印款为带回纹边框的阳文楷书‘宜兴紫砂’,亦有带回纹边框的阴文楷书‘宜兴紫砂’,其后期所用印款为单边或双边,阳文或阴文‘宜兴紫砂’。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十月底,‘宜兴县陶业紫砂同业公会’解散,由‘汤渡缸坛生产合作社’替代,紫砂陶业公会特定年代印款逐渐弃之不用,历时三十余年(1915~1946年)。
十四。宜兴汤渡陶业生产合作社特定年代印款:
1952年二月,‘汤渡陶业生产合作社’建立。1952年底,紫砂器生产逐步恢复,亦成立‘宜兴紫砂产销联合营业处’。至1954年十月,裴石民、吴云根、朱可心、施福生、范正根、邵六大,范祖德等七人组建紫砂工场,隶属于汤渡陶业生产合作社,即开始使用‘宜兴汤渡陶业生产合作社’特定年代印款。印款为楷书图章‘宜兴汤渡陶业生产合作社出品’。字款自右向左鑴刻,不同于现今自左向右。上为‘宜兴’字款;中为‘汤渡陶业生产合作社’字款;下为‘出品’字款。该印款除加入紫砂工场从业人员使用,凡向民间订壶、供坯者亦使用此印款。印款沿用至‘宜兴县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成立半年之后。
十五。兴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特定年代印款:
1955年底至1956年初,蜀山、前墅一带紫砂行业实现合作,组建‘宜兴县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成立之始仍沿用‘宜兴汤渡陶业生产合作社出品’印款。至半年后,该社生产中高文件出口茶壶,即在出口茶壶上开始使用‘宜兴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出品’印款。印款为楷书圆章‘宜兴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出品’。字款自右向左鑴刻,不同于现今自左向右。上为‘宜兴’字款;中为‘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字款;下为‘出品’字款。该印款除该社社员使用,凡向民间订壶、供坯者亦同使用其印款,直至1958年四月建立‘宜兴紫砂工艺厂’为止。
十六。清德堂、春水堂:
此款为清光绪年间民间款识。清德堂早期为单边方章阳文篆书印款后期
为双边棱角篆书方章,清水堂为刻款较简单。
十七。威海卫同庆顺造款:
十八。康熙御制款:
现存的‘康熙御制’珐琅彩紫砂茶具大多珍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有壶和盖碗,多为‘康熙御制’、‘康熙年制’四字宋体楷书款。历代都有仿制,特别清末民国。
十九。乾隆年号款:
紫砂于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开始作为贡品入选清宫。款为‘大清乾隆年制’,此款阳文篆书大方印为乾隆初年皇宫订造,基本用于大壶类。‘乾隆年制’阳文篆书大方章为乾隆中期皇宫订造,基本用于珐琅彩、堆雕、泥绘、描金装饰等壶。‘大清乾隆年制’阳文篆书长方章为乾隆年间民间日用壶用款,基本用于小壶、朱泥壶一类。‘乾隆年制’阳文篆书中方章为乾隆年民间朱泥壶大红袍专用印款。‘乾隆年制’阴文篆书中方印章为一般民用壶款。
二十。浙宁玉成窑造壶及款识:
关于‘浙宁玉成窑’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印的《宜兴茶壶精品录》中底款有‘浙宁玉成窑造’,国内至今尚未发现有记载。通过与浙江各界的了解,窑址应在宁波慈溪,今宁波江北区慈城。该窑烧造时间为道光至光绪年间,其主要人物为书法家梅调鼎,也有一些当时的上海文人参与,制壶艺人有王东石等人。如上可得到证实,晚清除宜兴外宁波玉成窑也烧造紫砂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