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筋纹器——紫砂壶型系列之(一)

(2009-11-25 09:19:46)
标签:

徐友泉

陈鸣远

筋纹器

顾景舟

黄龙山

黄玉麟

曼生

孟臣

吕尧臣

蒋蓉

邵大亨

 “经线纹理”构成筋文器紫砂茗壶造型。通常筋纹器依据大自然中的瓜果、植物花形提炼加工而成。运用几何形等比例分割和重合变化,如瓜棱、菊瓣、菱花、水仙瓣、葵花瓣。筋纹凹凸有致,规范整齐,其制作难度较高,要求纹饰通体自钮顶至心贯气如一,整齐、秀美、明快并富有节奏感。筋纹常见有三、六、八、九、十二、十八、三十六瓣之分。可纵横变化分割,亦可作回旋处理,其口盖须能互相置换,平整和缝,且壶内、盖内与壶外筋纹一致。

 明代

 筋纹器初显端倪

 紫砂筋纹器在明中期开始出现,以时大彬、李仲芳、陈仲美、徐友泉等人为代表。

 时大彬创作的《菱花式壶》以对称菱花瓣为造型特征,十二瓤纹清晰端正,制工严谨,是明代筋纹器代表作。他的高足李仲芳、徐友泉亦为筋纹器高手。李仲芳的《瓜菱壶》从壶钮至身至脚,均为筋纹,于变化中求统一协调,为紫砂筋纹器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徐友泉“变化其式……毕智穷工,移人心目”,他的《仿古盉形三足壶》,从仿青铜鼎造型入手加以改型,以三瓣凹凸筋纹线自盖至身再至足,简练大方,古朴雅正,既保持了青铜器的美感,又将紫砂泥料质朴优雅的特性发挥到极致,开创了紫砂筋纹器的新风尚。

 同时期陈仲美的作品《束竹柴圆壶》,以残竹束柴组成壶器,是紫砂筋纹器中较早出现的花货塑器形作品。他的《盉形壶》与徐友泉的《仿古盉形三足壶》粗看有相象之处,细看造型更简练自然,开创了摒弃繁杂、简练大方的筋纹新风。

 作为紫砂茗壶造型体系中一种常见表现形式,筋纹器造型创作理念依照植物瓜果、花瓣的筋瓤和纹理,经提炼加工创作,把生动流畅的筋纹纳人精确严格的设计,如瓜棱、菊花、玉兰和水仙等。筋纹器规则的纹理组织,等分均衡,齐整协调,线条顺畅,自然明快,具有强烈的节奏韵律美。

 《梅花周盘壶》严谨工整,规矩挺括,风格简练,成为经典的筋纹器作品之一。

 清朝以后形制随时俗而改变

 紫砂筋纹器至清代,随着时尚习俗的改变而改变形制,“菱花”、“合菊”、“半菊”、“菊形”、“葵式”等成为常见形式。无论是方型、圆型、混合型,均用筋纹组成线条,盖与口瓣瓣相吻,筋纹表达从盖顶端放射到盖口,再舒展过渡至壶体,直至壶底,贯通一气。瓣面大小如一,腴而不肿。

 清初陈鸣远的《四足方壶》仿古代青铜盉而成,是一件演化变异的筋纹器佳作。

 清中期邵大亨的《八卦龙头一捆竹》将紫砂筋纹器的创作推向一个崭新的局面。此壶极富中国传统文化意韵,将易学哲理巧妙地构思于紫砂壶上,发展了筋纹器的形制理念。

 筋纹器代表作《水仙壶》是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之作,该壶从壶钮至壶盖、壶盖至壶身、壶身至壶脚再至腹底,内外一致,寓意吉祥。

 艺人曹婉芬的《瓜棱壶》继承紫砂传统,以壶身、壶盖、壶钮为筋纹菱花造型,阴阳交合,布局严谨,以十六瓤花瓣均匀分布,巧妙安排。阴线随壶身抛物线而起伏,阳线流畅胥出。口盖沿处菱花边,圆润而致密,每一处阴阳面均可自由复合。整体端庄浑厚,简朴中见自然,典雅中见风姿,是当代紫砂筋纹器较为成功的作品之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古代名壶辨伪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