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蓝金莲
蓝金莲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076
  • 关注人气:3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作家什么时候去掉那副谄媚嘴脸

(2009-11-09 14:35:28)
标签:

中国作家

嘴脸

中国文学

王蒙

文化

分类: 胡诌乱扯

中国作家什么时候去掉那副谄媚嘴脸 

  谈起中国的当代文学,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怪圈:一方面,我们的作家自轻自贱,对着一帮老外时毫无文学自尊心可言。一些所谓的文学大家,谈及自己的文学渊源,往往列举一大堆外国人的名字,企图割断和母语之间的联系,以证明自己根正苗红——中国文学在他们的眼里成了一个肮脏的穷亲戚,避之唯恐不及。另一方面,我们的作家在国内又感觉极好,似乎每写一部作品都是为汉语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完全丧失了对自我的判断力。这种强烈的反差说明,我们的作家底气虚弱,是典型的谄媚嘴脸。

 

  中国当代有没有伟大的作家?我想这个问题暂时无法判定,因为衡量一个作家是否伟大,从来和当下无关,和发行量无关,和媒体明星无关,当然更和体制内的文化级别无关。只有经过一代代负责任的心灵阅读之后,我们才可以为一个作家在心灵史上找到准确的位置,这将是衡量一个作家是否伟大的唯一标准。尽管如此,我依然可以不负责任地认定,中国当代暂无伟大的作家。

 

  一个作家的写作从来不可能完全脱离他所在的时代,他可能进行的仅仅是经验的重组。如果说人类的经验是无边无际的大海,那么作为经验书写的作家,顶多只是一叶小舟,他必须贴着经验的表面滑行,而无法穷尽这片经验之海的广度和深度。具体到中国的国情,从建国到70年代后期,中国社会一直处在一种不正常的状态之下。在这种状态之下,尽管生活风云突变,在本质上却并没有提供新的经验。一个政治和经济上没有足够表现的国家,文学上恐怕是很难有所建树的。我们不排除个别天才的出现,但这和整体无关。因此,我们必须尊重这个时代最优秀的文学家集中在欧美的事实。

 

  为什么50年来中国再没有伟大的作家?对这个问题我没有专门研究。但我想,中国写作人口之多,恐怕是世界之最,但并没有催生出伟大的中国文学。至于王蒙先生曾强调的“创新就像一条疯狗一样追着我们”和“精英意识会让人走向孤独”,并且“这两点,都会让作家感到痛苦和压力,而这是产生伟大作家的重要前提。”对前两点,作为一个蹩脚的写作者,我也非常认同;至于后面的结论,我认为王蒙先生是过于强调了作家本身的感受,同时也夸大了作家的主观能动性。

 

  做新闻的都有一个常识,要成为一个伟大的记者和文字功底关系不大,更重要的是你是否有接近最重大的新闻现场的能力和机会。当然,要有这样的机会需要前期的准备,这就像要成为一个伟大作家必要的写作训练不可缺少一样。但更重要的是进入现场的机会,如果没有这个机会,一切都没有意义。遗憾的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作家并没有投入太多的精力关注我们的生活现场。书斋外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他们来说敌不过一杯咖啡的香气。就比如说某些写乡村的作家,乡村生活经验的缺失已经到了让人觉得可怕的地步,他们与这个时代有巨大的隔膜。我们应该还记得去年的陈应松和刘庆邦,他们仅仅涉足了一下现实的生活——神农架和煤矿,就让文坛为他们爆发出来的活力和创造力震惊,这也足以说明中国文坛对生活已经多么陌生。这才是最可怕的问题。

 

  尽管事实如此,我还是愿意认为中国已经具备了产生伟大作家的环境,他们应该是80年代以后出生的那些幸运儿,时代给了他们机会。至于为什么这样认定,在这里不作解释。我们此前的所有写作,不过是铺垫。所有著名和不著名的作家,都将成为烟云。当然,对历史而言,所有的写作最终都将成为烟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