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托莱多(Toledo)古城是一个建于中世纪时期的古城,位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南部,距离马德里市中心约80公里,在11—16世纪曾经是西班牙卡斯蒂亚王国的首都。古城内有众多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包括各类教堂、修道院、王宫、民居、城墙、城门、古桥等,其始终保持着中古世纪的面貌,时空仿佛停滞不前,因此于1986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托莱多在公元前二世纪被罗马人占领,成为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城市;公元六世纪为西哥特人占据,成为西哥特王国的首都;八世纪又被来自北非的阿拉伯人攻陷,成为了信奉穆斯林的科尔多瓦酋长国重要堡垒;十一世纪时,来自北方的卡斯蒂利亚王国国王阿方索六世收复托莱多,并将其建成为王国首都和全国天主教中心;十五世纪末,卡斯蒂利亚王国与阿拉贡王国合并成为统一的西班牙王国,并继续以托莱多作为西班牙首都;1561年,西班牙国王决定迁都马德里,托莱多的重要政治地位才逐渐削弱。历史上不同的民族和文化为托莱多古城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艺术和遗产,使其成为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几种文明荟萃之地,因此被誉为“三文化”名城。
2019年8月4日,我们从马德里前往托莱多古城游览。

前往托莱多古城的最佳方式是从马德里阿托查(Atocha)火车站乘坐快速火车。我们的酒店就在火车站旁,吃过早餐就来买火车票。

阿托查火车站是首都马德里最大的火车站,是通往西班牙南部地中海沿岸的交通枢纽,也是西班牙第一座铁路车站,始建于1851年。

阿托查火车站在1992年经历过一次大的整修,候车大厅被打造成了面积为4,000平方米的室内热带植物园,让候车的旅客可以一边悠闲地欣赏绿色景观,一边收拾好心情等候火车的抵达。

从阿托查火车站前往托莱多古城的单程车票10-12欧元左右(繁忙时间稍贵),每小时都有一班车,非常便捷,乘车时间大约需要半个小时。

很快到达托莱多,首先发现托莱多火车站是个很漂亮的建筑,无论是外观还是内饰,都非常有个性。

托莱多火车站建于1920年,外观具有典型的穆德哈尔风格,也就是混合了基督教和伊斯兰建筑元素,这种风格的建筑主要分布在西班牙中南部地区。

火车站内部大厅也混搭了基督教和伊斯兰装饰风格,马蹄形拱是典型的穆斯林元素,玫瑰形彩色玻璃则是天主教或基督教堂的标配。

墙壁上具有繁复抽象图案的细碎马赛克瓷砖,是典型的伊斯兰装饰风格。

铜制的售票窗口和隔栏,非常独特复古,已经不再使用,而成为了观赏艺术品。

在托莱多火车站流连了一番,错过了门口的旅游巴士车和游客大部队,我们只好步行前往古城区,幸好距离并不远,抬眼就能看到山顶上醒目的托莱多城堡,四角有尖顶塔楼是其显著标志。

托莱多城堡(Toledo
Castle),或称为阿尔卡萨王宫城堡,位于古城的制高点。这座宏伟的城堡在13世纪时曾是防御工程,于16世纪重建为宫殿,宫殿刚建好国王腓力二世就决定迁都马德里,原计划作为西班牙王宫的这座城堡也被用作其他用途。

20世纪西班牙内战时,这座城堡受到了极大的破坏,战后逐渐修复,所以其外表看起来比较新。城堡内现在有一个军事博物馆和图书馆,登上顶层可俯瞰古城美景。

托莱多古城的东南西三面为特茹河(Tagus
River)环绕,成为天然的防御沟堑,所以古城只在北面修建了城墙,几个主要的城门都修建在北面。

在古城的东面和西面则分别修建了进城的桥梁,东面的叫阿尔坎特拉桥(Alcantara Bridge),西面的叫圣马丁桥(San
Martin’s
Bridge)。托莱多火车站在古城东北,所以我们走过来首先看到的是阿尔坎特拉桥,其最早由2世纪的罗马人所建,后来经过阿拉伯人和西班牙人的改建而成为现在的样子。

来到古城脚下,这里有一处遗迹,一座古代修道院遗址。

LP看着山上的古城,正发愁要费力爬山时,看到了不少游人从这个门洞出入,立刻就明白了这里应该是为上下古城修建的快捷通道,进去后果然发现有长长的电梯向上延伸。

就这样毫不费力地登上了古城,走出来是一个观景平台,可向北眺望托莱多的新城区,目前大部分的托莱多市民是住在新城区的。

从观景平台上远远望去,新城区中那个醒目的深灰色八角形屋顶建筑,是建造于16世纪的托莱多医院。

离开观景平台,继续向上走不远,就可以到达苏克德贝尔广场(Zocodover
Square),或翻译成则卡多瓦广场,是托莱多古城最重要的一个广场。

苏克德贝尔广场名字来源于阿拉伯人统治时期的穆斯林语,意思是牲口市场,后来在天主教统治时期,这座广场继续发挥了他的城市中心作用,平时是集市,庆典的时候是全城人集会的场所。广场四周都是带有拱廊的楼房,如今是托莱多最繁华的商业圈。

离开苏克德贝尔广场前往托莱多大教堂,街道上可以看到很多具有穆德哈尔风格的建筑。

这是一座具有典型穆德哈尔风格的天主教堂钟楼。

走过曲曲折折的街道,终于看到了托莱多大教堂(Cathedral of
Toledo)的东侧外墙,不过因为街道狭窄无法拍出全貌。

托莱多大教堂是西班牙排名第二的大教堂,建成之初曾是当时西班牙基督教教会总教区的第一大教堂,参观教堂的出入口在教堂北侧的偏门。

大教堂于1247年动工,最终于1493年完成。抬头看到大门上部,可以发现历史上不同时期所留下风格各异的痕迹。

大教堂主体建筑为哥特式风格,内部装饰吸收了穆德哈尔等艺术特点,可以说这是一座集多种建筑艺术风格的庞大建筑群。

大教堂内的半圆形后殿中还有很多小祈祷室。

从托莱多大教堂内出来,继续围着大教堂参观。

大教堂周边的街道都很狭窄,古城的居民住宅完全把大教堂包在了中间。

托莱多大教堂的钟楼高约90米,拥有哥特式的尖顶,可惜正在翻新,无法一睹庐山真面目。

大教堂西侧是主教宫,即红衣大主教的官邸和居所,有一个架空的廊桥可以让主教大人从官邸来到大教堂。

离开托莱多大教堂,沿着街道往古城的西部去探索,又经过一个名为圣马科斯的天主教堂。

远看圣马科斯教堂中间的八角形屋顶,与周边的居民楼浑为一体。

这是一个由曾经的清真寺而改成的小教堂。

热闹的街道,街道两旁一家挨一家的商店和餐馆。

沿街店铺上层的建筑具有各式各样的风格。

这是一家售卖时尚和古典珠宝首饰的商店,女售货员一袭红裙跟LP的衣服还很搭。

热情的西班牙女郎又来到街道上一起合影。

这个有着穆德哈尔风格钟楼的天主教堂,叫做圣托美教堂(Church of Santo
Tome),是在一座清真寺的基础上改建的,其内收藏有西班牙著名画家埃尔·格列柯的名作《奥尔加斯伯爵的葬礼》,创作于1586年至1588年。

古旧的院墙和门头。

马蹄形门洞的过街门楼,应该是阿拉伯人统治时期的遗物吧。

走过这一段颇有魅力的窄巷,石头和红砖混就而成的老墙,被往来行人磨得光滑发亮的石板路,无不透露出这座古城历经的岁月沧桑。

窄巷中有一个艳丽精致的礼品店。

将要走出窄巷,看到了远处的圣胡安皇家修道院。

走出窄巷后来到岔路口,首先看到的是街对面的托莱多艺术学校,外立面风格为穆德哈尔式。

托莱多艺术学校对面的老房子也颇具特色。

托莱多艺术学校的西边就是圣胡安皇家修道院(Monastery of San Juan Andreas
Reyes),或翻译成圣若望皇家修道院,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天主教方济各会修道院,始建于1476年。

修道院最值得游览的是其精美绝伦的双层回廊,一层是后哥特式风格,二层则用穆德哈尔装饰,幽静的中庭营造出一种独特的娴静气质。

修道院外墙和屋顶为哥特式建筑形式,高耸峻峭的柱子是其显著特点。

修道院的外墙装饰雕刻,墙上悬挂着很多的锁链作为装饰,据说这些锁链是阿拉伯人统治时期用来对付基督徒的镣铐。

圣胡安修道院位于托莱多古城的西边,站在修道院旁的广场上可以眺望古城外西边的风景。

圣胡安修道院斜对面是一组称为拉卡瓦宫(Palace of
La Cava)的古建筑。

拉卡瓦宫门前的雕塑。

继续向前走就到了古城最西边的一座城门—坎布隆门(Cambron Gate)。

坎布隆门的外观跟其他托莱多古城的城风格不同,具有一定程度的文艺复兴风格,这是因为它在1576年所进行的全面改建而造成的。

城门上面建有一座带四个尖顶的塔楼。

从坎布隆门步出古城,可以欣赏古城西侧的特茹河谷和圣马丁桥(San Martin’s
Bridge)。圣马丁桥建于14世纪后期,以连接古城和城市西部地区。两侧桥头分别矗立着防卫塔,桥身还有5座桥拱,中间最大的一个高达到40米。

因为要搭乘傍晚航班前往葡萄牙首都里斯本,我们需要早点返回马德里,所以就决定搭乘出租车回火车站。从出租车上看了一眼比萨格拉门(Bisagra
Gate),这是托莱多古城的正门,建于16世纪中叶,位于古城北面的中间。

回到托莱多火车站,购票后还有些时间,就来到火车站对面的一家中餐馆吃午餐。我们用了半天的时间走马观花游览托莱多古城,还有许多古迹没有来得及前往,不过古城内那密如蛛网的中世纪街巷,古老的城堡、教堂、塔楼,以及层层叠叠的老房子,还是给我们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最后附一张托莱多古城的地图,并标注出我们到达的主要景点位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