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对道家庄子的思想颇来兴趣,便阅读了几本介绍庄子思想的书籍,很受教育启迪,觉得庄子不愧为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掩卷遐思,忽又觉得庄子的道家思想在很多方面跟基督教精神颇为相似。
在新约圣经的《约翰福音》第一章第1节便是:“太初有道,道与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其中的“道”字在英文圣经中为“Word”(话语),而最早希腊文的圣经中这个字“Logos”所指的是宇宙的普遍规律,在一百多年前圣经被翻译成中文时,翻译者选用了“道”这个字,真是绝妙啊!在中文里“道”既有“言”与“说”的含义,也有“充塞天地之理”的意思。这位或几位译者一定是对中国传统的老庄道家思想颇有心得,为了让中国人更能理解圣经的奥秘,便借用道家的思想,采用这种“以经解经”的方式,也未可知。
老子在《道德经》中写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庄子关于“道”的思想继承于老子。《庄子 ∙
大宗师》篇中写到:“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意思是:道是真实确凿的,然而它又是无为无形的,它可以被传授但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的,可以感悟它但见不到它,它的根本就是它的自身,还没有出现天地的时候,从远古时代它就存在了;它生出了鬼神和天帝;生出了天,生出了地;它在太极的上面并不算高,在六极的下面也不算深,它生在天帝的前面也不算长,它比上古的年岁还长也不算老。
庄子认为道是规律性的、决定性的,人们必须尊重这一规律。《庄子
∙ 渔父》篇中写到:“且道者,万物之所由也,庶物失之者死,得之者生,为事逆之则败,顺之则成。故道之所在,圣人尊之。”意思是:道是万物产生的根源,各种事物失掉了它,就会死亡,得到了它,就能生存;做事情违背了它就会失败,顺应着它就能成功。所以,能体现道的所在,圣人就尊重它。
道家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根源,道是天地万物的规则,是主宰人与物的最根本道理。在基督教中,我们即可以把道家的“道”用“上帝”来代替。旧约圣经开篇《创世纪》第一句就是“起初,上帝创造天地。”新约圣经《约翰福音》第一章第2-3节则说:“这道太初与上帝同在。万物是稽着他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稽着他造的。”创造天地万物的上帝是真实的、确凿的,对他可以传授,但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的,可以感悟他但见不到他。
新约圣经《约翰福音》第一章14节:“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地有恩典有真理。我们也见过他的荣光,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第十四章第6节:“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籍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耶稣是上帝道成了肉身,来到人间拯救世人。基督徒要一生学效耶稣的榜样,遵行他一切的教训,才能进入与上帝和好且亲密的关系中,从而得到永远的生命。
随想:
天地从何处而来?而人又从何处而来?现代科学的宇宙大爆炸理论已被很多人接受,那么宇宙大爆炸之前是什么?生命又是怎样从无到有的?科学还不能给我们答案。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我们的已知领域正在不断扩大,伴随而来的是未知领域反而有增无减。我们是该继续对未知世界装聋作哑吗?宗教是对未知领域的一个答案,我们不该排斥它,也许科学+宗教能使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完整,让我们短暂的生命活得更加踏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