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武安市教育科学规划“教师个人课题”
开 题
报告
课题名称
小学数学作图法解决问题的案例研究
姓
名
王绍华
所教学科
数
学
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625457642
单
位
武安市上团城乡大北庄小学
2017
年
11 月26
日
一、开题报告内容(表格不够可以自加页码。)
(一)课题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问题界定清楚、真实可信、表述严谨)
1.课题的提出
数学新课程实施以来,小学数学将有关
“应用题”的内容融合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领域之中,并作为各领域解决相应实际问题的有机部分。多种题材形式出现,丰富了教材的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具有现实意义,解题多样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却发现解决问题部分,缺少系统的归纳与总结,各题型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一些方法策略不能有效贯彻渗透,学生的审题能力低下,不能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解决问题能力差。
数学是解决问题的科学,主要功能就是解决问题。而具体解题时选择的方法十分重要,直接关系到能否解决该实际问题。我在实践中逐渐发现用作图法来解决问题,对理清题意、分析数量关系非常有效果,而且符合小学生思维形象性特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作图的方式使问题具体化、形象化,进而找出解题的途径。
基于目前的教学现状,我决定在自己所教授的六年级两个班中,开展小学数学作图法解决问题的案例研究,重点研究其在高年级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2.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作图法”是指解题者在解题过程中,运用作图的方式,画出与题意相关的图形或图案,借以帮助解题者观察、推理、思考,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手段。
3.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将通过研究,尝试用作图法把“数”与“形”两个数学研究基本对象进行有机地整合,把抽象的文字性解决问题变得直观形象,使学生清晰的理解数量之间的本质关系。指导学生恰当地借助直观图形,让复杂的数量显露出来,进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心理学表明,大脑中是否有丰富的、可利用的正确表象,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正常的思维活动。所以培养学生用作图法解决问题,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把复杂的数学问题直观化、形象化,理清数量关系,积累表象,还可以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交流反思,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
|
(二)课题研究目标、任务和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的研究和实践,让学生掌握并运用作图法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
2.通过课题的研究,构建高效课堂;增强数学课的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使教师成为课堂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促进新课堂改革。
本课题的研究任务
1.根据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研究作图法的适用范围,重点研究在和倍差问题、分数问题、行程问题等类型题中的应用。
2.研究运用作图法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与要求。
3.
探索用作图法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步骤,以作线段图为主进行研究。
4、研究使用作图法解决问题时如何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研究方法:
1、理论学习法:通过对相关理论的查找和研究,建立有效的理论支撑。挖掘小学生
“作图法解决问题”的适用范围,并在研究阶段指导研究工作。
2、调查研究法:对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建立课题研究的现实基础。
3、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反思,探索小学生“作图法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验研究法;将形成的理论研究进行教育实验,探究实践,验证其实效性、可推广性,对实验进行评价论证。
5、经验总结法:对于研究中取得的经验与方法及时总结,形成课题研究论文(报告)。
|
(三)研究过程和步骤
1.准备阶段(2017年9月—10月)
(1)结合课堂教学实践,确定研究课题。
(2)查阅相关理论资料,明确研究要求,确立研究方案。
(3)组织学生进行有关解决问题的调查问卷并作分析,修改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2017年11月—2018年5月)
第一阶段(2017年11月—2018年1月)
结合教材中作图法解决问题的案例,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知识认知习惯,根据课程标准教学。
第二阶段(2018年2月—3月)
重点对作线段图进行常态化研究,选一些有代表性的课,重点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充分利用线段图来解决问题。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分析对比结果,完成“作图法解决问题”的研究。
第三阶段(2018年4月—5月)
总结经验,探索“作图法”解决数学问题的教学方法、步骤,将阶段性教学实践的个案、调查分析、经验总结进行汇总,及时反馈调整研究方案。
3.总结阶段(2018年6月)
(1)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形成优秀读书笔记、案例、课题论文。
(2)对课题研究进行全面的反思、梳理和总结,对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进一步优化、提炼、充实和完善,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形成分析研究报告。
(3)撰写研究报告,巩固课题成果。
|
|
时间(月)
|
任务名称
|
成果类型
|
2017年9月
|
结合课堂教学实践,阅读相关书籍
|
读书心得
|
2017年10月
|
确定研究课题,修改研究方案
|
书写开题报告
|
2017年11月
|
解决问题调查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
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
2017年12至2018年1月
|
结合教材案例,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反思
|
2018年2至3月
|
案例记录和分析,作图法练习
|
教育案例、教学随笔、练习题集
|
2018年4至5月
|
总结经验,探索作图法教学方法、步骤
|
阶段总结性材料
|
2018年6月
|
收集整理材料,撰写作图法课题论文
|
课题论文
|
2018年6月
|
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
|
结题报告
|
|
|
|
|
二、课题开题结论(地方不够可以附加纸张)
三、开题论证专家数据表
参
加
开
题
论
证
人
员
|
姓
名
|
职称、职务
|
工
作
单 位
|
签名
|
|
|
|
|
|
|
|
|
|
|
|
|
|
|
|
|
|
|
|
|
四、县(市、区)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市属学校教育科研管理部门意见
注:将开题报告送交一份至各县(市、区)教育科学规划办或市属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存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