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何时开口讲话,目前人为还无法控制。听力没有问题的情况下,孩子迟早会叽叽喳喳讲个不停的。即使明知这些,孩子已过一岁半,依然沉默是金,做父母多半不满足只听到爸爸、妈妈这些简单的词语,情不自禁的催促起孩子来。
在婴儿语言发育方面,Ella或因祸得福也好或歪打正着也好运用些方法,效果很好。特总结出的以下“秘笈”:
秘笈一:嚎啕大哭也有好处
Ella很怕孩子哭,孩子一哭便六神无主、手忙脚乱。正因为如此吧,上帝给我个哭闹症的宝宝,让Ella好好体验了一把。在无穷无尽的焦虑之后,发现哭闹对宝宝的语言发育还是很有好处的。有研究发现婴儿的哭声越丰富,越有语言天赋。从这个角度,婴儿期让宝宝哭哭是非常必要的。如果说“哭”是婴儿的语言的话,那么爱哭的孩子就算是爱说话的啦,父母总是尽量不让婴儿“开口”,说话自然就晚些。另外哭闹锻炼孩子的肺活量,发音就清晰些吧。
秘笈二:别把孩子交给电视
多媒体提供了完善的语音环境。父母们觉得学习光盘制作精美,声光电样样齐全,对孩子肯定有好处。相比之下,自己说话就单调乏味的多。于是电视总开着,希望孩子能潜移默化下的学习。其实不然,在孩子开始学说话的时候,不要把孩子交给电视。虽然电视节目中的语言丰富,却是没有交流的,被动灌输的语言模式,代替婴儿说话必须的练习,不利于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
秘笈三:放声高歌吧
这一招不是怪招,卡尔威特的妻子从怀孕就唱歌给小威特听,培养他的语感。Ella的歌声一点都不动听,不跑调而已,唯一能专心听的也只有豆包,一直坚持唱给她听。不仅在家,马路上也唱。多数情况是被逼无奈,不过也算外打正着。因为语言其实就是旋律的一种,在孩子听来没什么区别,而妈妈的声音正是孩子最喜爱的,语言能力就在歌唱当中加强。如果唱歌跑调怎么办?好办,念歌谣。儿歌也是一种旋律,合辙押韵浅显易懂。现在3个月时念给豆包的儿歌她已能跟着说几句,19个月有点调的唱小兔乖乖和泥娃娃,谁说婴儿没思维?
秘笈四:看着她的眼睛
这招让你事半功倍!半岁以前的宝宝基本没有活动能力,不会动也不会表达。父母一是要多说,二是要说的有效。如果说的时候能看着孩子的眼睛,看看小家伙正注意什么,把他注视的东西讲出来,描述清楚,效果最好。宝宝的眼睛看的方向说明正对该物品有兴趣,这时讲述效率更高。说有限的话,达到最好的效果。
秘笈五:慢些,再慢些
宝宝讲话先学习父母的发音。刚开始时,父母要把每一个字音都发清楚、正确。和宝宝说话时也要刻意放慢语速,说话尽量简洁。孩子容易模仿,学习说话就快许多。Ella本来说话就慢,跟豆包说的时候更慢,有次说完一个词,看见豆包正模仿嘴型,但发不出音。就感到这样说她接受起来最快。于是刻意放慢速度,慢慢讲,豆包很快就学会了。另外,父母们和孩子交流时语言尽量不要用“叠语”“儿语”,避免孩子重复学习增加学习时间。也不要使用太多同义词,今天是椅子明天变板凳后天叫凳子,增加婴儿掌握词汇的难度。

秘笈交代完毕,当然一切还是以婴儿特性为本。父母的作用最好是推波助澜。汇报下Ella的“教学”效果:豆包8个月能明确的叫妈妈,13个月叫出所有长辈的称谓,比较难的如姑姑、姥爷、姥姥、舅舅。一个星期前,19个月的她会说:“太阳公公下山了,月亮还没起床。小羊咩咩咩”今天,小丫头在哼几首童谣的基础上,歌越唱越好,爸爸唱一句《青藏高原》,她居然接着唱了第二句。今天轻松从1数到1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