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缩短了食物的寿命?

(2011-08-28 21:21:19)
标签:

冰箱

健康

分类: 2011年8月

       《科学实验室》 2011年8月10日 节目内容

 

内容提要
您的冰箱里——住了谁?
观众1:“鸡蛋、 饮料、 剩菜剩饭。”
观众2:“豆腐、 各种酱、 黄瓜。”
专家:“沙门氏菌、 大肠杆菌是冰箱里的主要细菌。”
它们住得——还好吗?
观众1:“我就瞎放呗。”
观众2:“绿叶菜不知道为什么特容易坏。”
专家:“细菌的生长速度变慢了 ,但是仍在存活。”
谁安错了家?
专家:“低于适宜温度 食物就被冻坏了。”
谁选错了“邻居”?
专家:“生熟放在一起容易变质。”
谁是冰箱食物中毒的元凶?
看《科学实验室》深入调查——
冰箱食物的生存真相。


正文

    说话间,就到了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三伏天了,最近咱北京城的天儿也是又闷又热,这气温高、湿度大的桑拿气候,除了让咱们感觉不舒服之外,还对另一类生命也有影响……就是它们——咱们每天打交道的——食物。这食物不仅是有生命,它们的生命还很“脆弱”,怎么个脆弱法呢?首先是——热了不行——就冲现在这温度,搁不上几个钟头准保变质;再有呢——冷了也不行——等等,这可就让人听不懂了,咱都知道,冰箱就是利用低温来给食物保鲜的,它们怎么还会“怕”冷呢?

    热心观众小武:“你看我这荔枝,昨天晚上刚买的,还没来得及吃,今早一看这样了。”

    好好的荔枝,一夜之间居然成了这副模样,难不成它会变身术?更奇怪的是,您看这同时买回家的两串荔枝,一串是咱观众为了口感清凉特意放进冰箱的,另一串是搁在常温中保存的。而这变黑的,恰恰是放进冰箱里没来得及吃的那串。莫非是冰箱,让这荔枝从红脸儿关公,变成了黑脸儿包公?

    卫生部北京医院营养科 副主任营养师 王璐:“一些热带水果,像荔枝啊、 香蕉啊,它们最适宜的保鲜温度是零度以上,放进冰箱的话反而容易冻坏。”

    这下您相信了吧,还真有“怕”冷的食物。其实,这食物跟咱人一样,只有呆在舒适的环境中,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像咱们刚刚说到的荔枝,还有香蕉、芒果、木瓜、榴莲,这些热带水果,都属于耐热“体质”,进了冰箱这间“空调房”反而容易“感冒”。这样看来,小武家的荔枝变黑,并非冰箱惹的祸,而是不了解食物的“个性”所致,这食物的“个性”又指的是什么呢?

    卫生部北京医院营养科 副主任营养师 王璐:“我们说每种食物它都有自己最适宜的保鲜温度,不同食物最适宜的保鲜温度也不同。你像咱们平时吃的鸡蛋,它是0度左右。像一些解冻后马上要吃的鱼啊肉啊,要低一点 ,零下1到2度。像黄瓜啊一些蔬菜要略高一些, 零上温度就可以。”

    原来,这所谓的“个性”,就是每种食物最适宜的保鲜温度。储存温度与保鲜温度越接近,食物的保鲜效果就越好,太高容易热着,太冷则容易冻着。如果您发现家里的食物明明没到保质期却提前“致命”,十有八九是这个原因。不过您要说了,这冰箱的温度一旦调好,可就固定了呀,要让每种食物都呆在它们喜欢的温度下,不是太难了吗?

    热心观众小武:“冰箱里的温度应该都是一样的吧,你看这不是温控开关吗,夏天我一般调成零下1度。”

    热心观众孟阿姨:“冰箱里还分哪高哪低,不是调几度就是几度吗?”

    您瞧,这食物们有怕冷的,有怕热的,却偏偏要同处一间冷藏室,也真够难为它们的,幸亏它们没有手,不然还不争着抢着来调温控开关?别急,咱专家有招让它们住得舒服,但前提是——要注意到一个细节……什么细节呢?咱们先看一下记者所做的一个调查,看完您就会明白了……

    记者:“咱们实际测一下您家冰箱的温度。”
    观众1:“好。”
    记者分别测定冷藏室三个位置的温度。
    观众1:“14度、 5.8度、 零下5度,还真不一样。”

    记者:“我们帮您测测冰箱的温度。”
    观众2:“测吧测吧。”
    记者分别测定冷藏室三个位置的温度。
    观众2:“12.7、 4.8、 零下2度,越靠后温度越低吧。”

    记者在两户观众家进行实际测量的结果表明:尽管冷藏室内的总体温度由温控开关进行调节,但不同区域的具体温度并不一样,门架处的温度最高,其次为靠门处,温度最低的位置则靠近冰箱后壁。所以说,要让各种食物找到满意的温度——只要按照上述规律帮它们搬搬家就行了。

    卫生部北京医院营养科 副主任营养师 王璐:“我们说冷藏室里不同的位置它温度是有差别的,像刚才说到的需要保鲜温度高的食物,像鸡蛋,可以放在靠外的位置,需要保鲜温度低的食物放在靠里的低温区,肯定有助于保鲜。”

    我们再帮您总结一下:
 冰箱门架(温度10度以上):适合放:包装被打开短期内不会变坏的食品,如番茄酱、沙拉酱、芝麻酱、海鲜酱、奶酪、黄油、果酱、果汁等,以及鸡蛋、咸鸭蛋等;
 冰箱外侧(温度5度左右):也就是靠近冰箱门的地方,适合放:直接入口且保质期短的食品,比如熟食、酸奶、甜点等;
 冰箱内侧(温度0度以下):也就靠近冰箱后壁的地方,适合放:剩饭菜、剩豆浆、包装好的豆制品等。由于这些食物容易滋生细菌,稍低于零度的温度最适合。

    一直以为:甭管什么往里一塞就能保鲜的冰箱,使用起来还有这么多讲究!前面说了,这食物跟咱人一样,对居住环境是有要求的:屋子太冷太热住着都不舒服。而且,这邻里之间要是相处不好,也是一件闹心的事儿。除了位置摆放不对,会缩短食物保质期之外,“邻居”选不好,照样会影响它们的寿命。

    俗话说,“过日子,哪有马勺不碰锅沿的”,食物之间其实也讲究个相处融洽,个性不合的食物,还真就不能楞往一块儿放~~否则会引起大麻烦!严重到什么地步?这还得从一个真实的事件说起:

    2006年10月11日,广州中大附小发生食物中毒事件,237名学生在食用课间餐后,陆续发生发热、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食物中毒症状,后经卫生部门检验,中毒原因为供餐商家冷柜内生熟食品同放,发生金黄色链球菌污染所致。

    卫生部北京医院营养科 副主任营养师 王璐:“冰箱是利用低温来给食物保鲜的,因为很多细菌 、微生物 在低温下会停止生长、 停止繁殖,但是它还是存活着的,冰箱只能抑制 ,不能杀死细菌。”

    您家的冰箱里住着谁?这还用问,吃的呗。答案可不是这么简单,在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地方,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附着在食物表面的微生物并未死去,而是进入了随时可能醒来的冬眠期。而生熟食物混放,无形中为细菌们的“串门”提供了可乘之机,要是污染过的食物加热不彻底,很容易导致——冰箱食物中毒。

    卫生部北京医院营养科 副主任营养师 王璐:“近年来多发的冰箱食物中毒大部分是由于生熟食物交叉污染引起的,像大肠杆菌 、沙门氏菌、 金黄色链球菌,它们在低温下活动不明显,但还是活动的,我们一定得注意把生熟食物分开。”

    记者在王主任家的冰箱看到,所有的食物都分门别类地装在保鲜盒或保鲜袋中,这样不仅避免了生熟食物间的细菌污染,还有效地杜绝了食物世界的另一种邻里纠纷——不同食物味道间的相互影响,同样能提高食品的保鲜度。

    最后,我们还要提醒您的是,家里的冰箱不要放得过满,因为食物的保鲜是需要一定的空气流通的,太过拥挤的环境会让它们呼吸不畅,缩短保质期。另外就是,过热的食物不要马上放进冰箱,一定要等它降到室温以后再放。因为温度过高的食物到了冰箱里,会释放大量热能,在瞬间提高冰箱的温度,对其他食物的保鲜造成影响。
   一句话,冰箱不是保险箱。为了给您家冰箱里的食物营造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更为了咱们自己的饮食健康,除了要遵循正确的放置方法,食品放置的时间也不要过久,随买随吃是最健康的选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