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区会一分为二吗?
(2011-11-11 15:04:17)
标签:
欧元区一分为二双速欧洲财经 |
分类: 欧洲 |
本周,法国总统萨齐在一次演讲中称,他认为“双速欧洲”是未来唯一的模式:一边是更密切整合的欧元区,另一边比较接近欧盟的联邦制。
而能否成为“快速”或称“核心”欧洲的一员,关键在于“经济增长速度”。
这个事情的背景,是在希腊的国债危机尚未完全脱离危险之际,意大利10年期公债收益率本周已经冲破7%,到达临界点。此间舆论认为,这是完全不可持续的水平。欧债危机已经把欧元区搞得四分五裂,在欧元区被危机分崩离析之前,有必要对这个货币同盟进行更深层次的重新评估,确保欧元区的强大和稳定。毕竟,问世12年的欧元,初衷是强大且经济上一体化的国家共享一种货币带来的好处,而不是相反。
在萨科齐讲话之后,德国总理默克尔也表示,现在是时候做出一个突破,构建一个新欧洲了。她同时呼吁修改欧盟的一些现有规则。根据这些规则,欧元区成员国不能退出欧元区、同时还保留着欧盟之内。
事实上,“双速欧洲”并不是新概念,也不是因为欧债危机而产生。提高欧盟整合度并减低整合成本、缩小规模,一直是法德领导人追求的目标。欧元区的危机,使“改革”再次成为近期的关键词。早在2000年6月,法国总统希拉克在一次演讲中提到,为解决欧盟整合问题,应把欧盟成员国家分成“愿意在欧洲统一的路上走得更快、更远的国家,和其他国家”两部分。2003年1月,在巴黎凡尔赛宫这个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封建王宫中,法德第一次举行两国国会联合会议,公开要成为欧盟内“先锋国家”的意愿,并在具体组织上落实“双速欧洲”。凡尔赛宫的象征意义,在于1871年德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胜法国后,曾经在这里举行了日耳曼大帝的就职仪式;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战败,法国人也坚持在这里签署了“凡尔赛和约”。
此间分析人士认为,成立核心欧元区绝非一时兴起的戏谈。关键问题是,如果现有欧元区17个成员国在此次欧洲债务危机中,不能都“挺过去”的话,那面临的问题很可能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核心欧元区”一说正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现在债务规模巨大、短期内无力依靠外援更不能靠自己解决问题的国家,如部分南欧国家以及爱尔兰等,如果脱离了欧元区、有了自主的货币政策,可以自我解困,也可避免把欧元区这艘大船掀翻。而经济情况尚可的西欧、北欧成员国,包括今年才加入欧元区的原东欧国家爱沙尼亚等,在没有债务危机的拖累下,也可以进一步提高整合度、继续统一货币的繁荣和和谐。
当然,真要把欧元区拆分,面临的技术挑战也是巨大的。还不用提可能对全球经济、政治产生的影响,和对欧盟命运的影响,以及道义层面的打击。
不过,欧盟自成立以来,“双速”其实一直存在。现有的欧元区和非欧元区,本身就是“一盟两制”。况且,欧元本身并非目的,只是整个欧盟发展的手段。拆分欧元区可能不是最好的选择,但在某些情况下,几乎是别无选择。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另外一种选择也曾被“非操作和技术层面”的专家提起,就是,德国,也许还有其他同盟,在“保持欧元区现状”的所谓“大局”下,选择自己退出欧元区。很显然,那才是最坏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