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搭台 春节唱戏
(2010-02-20 12:50:02)
标签:
华人春节圣诞节民俗商业化文化 |
分类: 欧洲 |
年年岁岁春相似,岁岁年年节不同。每一个中国人都要庆祝春节。而且,现在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也在了解和重视被他们通常称之为“中国新年”的春节。春节在海外名胜鹊起,逐渐成为向“老外”介绍中国、提高中国影响力的一种手段、一个窗口。
仅以今年为例,欧洲“首都”布鲁塞尔的欧洲议会大厦里,中国新年的“年味”浓厚:中医讲座、诊疗,儒学讲座,对华关系非正式对话会等一系列围绕中国文化、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主题的活动,吸引了近百位欧盟高官、政策智囊等参加,也凸显了组织者对中国的尊重和理解;埃及金字塔下有皮肤黝黑的非洲人帮助包饺子的除夕晚宴,西班牙马德里有市政府支持和参与组织的华人彩妆大游行、庙会;澳州大洋边有中国音乐会丝竹声声,北美剧院里有华夏歌舞秀锣鼓阵阵。菲律宾参议院批准中国春节成为特别工作假日,匈牙利总理通过当地中文媒体向华侨华人发表新年祝词。中国2009世界邮展集邮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了中国的生肖邮票······
最近的一份统计资料表明,海外华人大约有3000万,散居在世界各地120个国家和地区,几乎布满全球。其中亚洲约2000多万,绝大部份集中在东南亚一带;美洲的华人总数占180多万,集中在北美;欧洲的华人共约40万;另外大洋洲有18万、非洲约6万。华人都过春节。再加上其他也过春节的亚裔,全世界每年在春节前后合家团聚、欢度节日的人口,也许要有近20亿人,占全球总人口的近三分之一。
春节,不仅是民俗、民生和大众狂欢,更是以中华文化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亚洲节日文化的一笔重要资源,也是以“和”为主要人文内涵和核心的中华文明的具体体现。和谐、和平、和睦、团圆、祥和,人们在欢度春节的时候,其实也正在实践体会着、生动诠释着“和”的概念。
春节还没有走向世界。以超越种族、宗教、地域的眼光来看,已经接近走向全世界的、原本是宗教——民俗节日的,只有一个,就是圣诞节。圣诞节不仅在中国受到青睐,特别是受到年轻人的青睐,在其他许多非基督教国家也一样受到欢迎。之所以如此有很多原因,而商业因素是众多原因中最重要的一个。春节要逐渐扩大自己的影响,发挥商业的作用,应该是可资利用之道。如果有一天,对没有过春节传统的人们来说,哪怕就是多了一个休息、庆祝、交流、倾诉和交换礼品、人情往来的机会,哪怕先使春节“商业化”,使春节前后的一段时间,首先成为一个外国人吃中餐的日子,然后才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地使春节成为系统介绍中国文化和传统的节日;同时,不仅能有商家的商业行为,而且规律性地有各类社会活动,甚至成为有外国政要借此机会接见、奖掖华人等政治活动的日子,这样,春节就逐渐走向世界了。这难道不是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