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伴写吃

(2009-08-14 11:23:13)
标签:

养生

饮食

白面

习俗

偃师

美食

                     建国60年来偃师饮食习俗变迁

 

    偃师南依万安山,北临黄河水,伊洛河横贯其中,土地肥沃,适宜于各种农作、蔬菜的种植,为丰富的饮食文化奠定了极好的基础。随着历史的发展及推进,这里形成了无书自传的各种饮食习俗。尤其是我国商时的厨相伊尹曾在此执政为民,在这里留下了不少的烹饪之道。

    但说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地方的饮食习俗也总是离不开当地的物质基础,从建国初至今,偃师形成了不同时期的饮食习俗,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变化多端。

    偃师水土丰肥,但在解放初期,风调雨顺的年景,小麦的产量一亩地最多也只有300-400斤,因此一年四季,人们只能以食玉米、红薯为主。有俗话说:

                一年红薯半年粮,

                两搅黄馍饱肚肠,

                家有喜事或年节,

                心心念念白面尝。

    一般的家庭,能四季吃上玉米面为主掺上些许白面的馒头就很不错了,至于白面只能在逢年过节或家里的老人、小孩才能够吃到。这种日子一直持续到八十年代。但尽管在经济困难的年代,偃师一带仍尊崇着古老且美好的饮食习惯。

     偃师一带饮食种类既多又细,大致分日常饮食、节令特色饮食、宴客饮食等。

说是“汤灌肚皮馍长力”,就蒸馍而言,偃师传统的有“油糕”、“大蒸馍”、“小蒸馍”、“飘梁蛋”、“长蒸馍”好多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老伴写吃  2
后一篇:问责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