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五年级第九册 第四课《可爱的家》
(2012-11-05 11:37:27)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案 |
教学目标:
1.本课五首中外反映“家”为题材的作品,其音乐的风格、题材、体裁,均各有特点,我们可以从中感受音乐的人文性,“家”的可爱,“家”的乐趣。
2.改编也是一种创作活动,我们从改编《牧场上的家》中获得创作的经验
3.学习竖笛的长音吹奏练习,并进行二声部吹奏实践。
教学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表演《外婆的澎湖湾》,听《天黑黑》。
第二课时:听《可爱的家》、《回家》,竖笛吹奏。
第三课时:唱《牧场上的家》;复习本单元内容。
教学内容:表演《外婆的澎湖湾》,听《天黑黑》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2、让学生学会正确理解歌曲情绪,用明亮活泼的歌声来演唱
3、通过学生自制小乐器为歌曲伴奏,培养学生团结互精神。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曲调优美抒情的歌曲,它以充满激情的抒怀笔调表达了对美丽的外婆澎湖湾可爱家园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勾起了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想。歌曲为宫调式,二段体结构。歌曲第一部分从低音区缓缓进入,曲调平稳,第3小结的六度跳进使歌曲富有动感,让人们联想到漫步走在童年时熟悉的沙滩,留下了一步一个脚印的生动场景,心潮起伏,浮想联翩,抒发了对美丽家园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1、
2、
3、
教学准备:
电子琴、钢琴、教学课件、磁带、教学光盘
一、聆听《天黑黑》
1.这是一首以现实生活为内容的家庭里所发生的一个小故事——欣赏《天黑黑》。
2.你听懂了吗?如果还听不清楚,再听一遍。
3.你能说一下这个小故事吗?
4.师生议论。
设问: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说说你自己的看法?
(家庭里发生的琐碎小事不必下结论,可以各说各的)
5.再复听一遍,请按书本上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形容词。(答案:诙谐)
6.小结:这样家庭既诙谐又亲切可爱。
二、导入歌曲
1、聆听
2、师简介歌手叶佳修创作《外婆的澎湖湾》背景。
3、师介绍台湾民歌手潘安邦演唱《外婆的澎湖湾》当时情景。(播放歌曲《外婆的澎湖湾》)
4、
三、学习歌曲
1、学生分组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并思考这首歌曲的歌词美在哪?
2、师介绍这首歌曲,这是一首优美抒情的歌曲,它以充满激情的抒怀笔调表达对美丽的外婆澎湖湾可爱家园赞美之情,也勾起了作者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想。
3、学生倾听范唱带,思考用什么情绪去演唱?
4、学生跟范唱带学唱一遍,师提出要求,在学唱过程中教难部分用笔勾出来。
6、学生跟钢琴学唱歌曲,
7、学生完整地跟琴唱一遍,不会的地方单独练习。
8、学生跟范唱带有感情地唱一遍。
9、师有感情范唱歌曲第一遍,第二遍师生共同演唱。
10、学生分组合唱歌曲,师要求做到各组之间配合默契,声音均衡。
四、为歌曲编配伴奏
1、
2、
3、
4、
五、表现歌曲
六、总结歌曲
这首歌曲是以充满激情的笔调抒发了对美丽可爱家园的赞美之情,也勾起童年美好时光的怀想,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学习这首歌曲,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快乐的过好每一天。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学唱《可爱的家》聆听《回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弱起小节”,并能在歌曲中运用;
技能目标:用气息支持歌唱,声音连贯,能用不同的粒度演唱歌曲《可爱的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对父母、对家庭的热爱与感恩之情。
教学重点:用气息支持歌唱,声音连贯,并能用不同的粒度演唱歌曲《可爱的家》,感受家的温馨与和谐。
教学难点:
1、换气记号处的节奏准确;
2、相似乐句末尾音的音高走向。
教学准备:
学生:音乐课本、文具盒、竖笛;
教师:音乐课本、钢琴、课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回家》
1、同学们,每逢佳节你都是在哪里度过?有一首乐曲曾深深地打动着游子归家的心,今天,老师将它带来了,与大家一起分享。(开始播放《回家》的MTV)
2、这段音乐给你怎样的感受?请用一个词语表述。
3、那你能说说自己家人间一些幸福的事情吗?
4、介绍作品
5、再次聆听
二、学唱《可爱的家》
1、导语:听着这些有趣的事情,让人觉得,生活在这个家庭中真是件幸福的事。那么,在英国作曲家比肖普的眼中,可爱的家又是怎样的呢?请把音乐书翻到33页。
2、让我们仔细聆听,用心感受:
歌曲带给你什么感受?
3、曲谱教学:
换气记号(换气记号前的音符是两拍,别唱足,注意悄悄换气);
四分休止符(每一乐句后都是一个四分休止符,注意停顿);
音高走向(已标识音符的音高走向,要唱准)。
师单手弹曲谱,生轻唱。
设问:你觉得什么地方有困难?困难句教学。
加入左手伴奏,齐唱曲谱。
4、填词唱:
三、音乐知识:弱起小节
1、导语:学到这儿,我突然有个疑问,我觉得我们这首歌有一个重大的错误。
2、那我们怎样解释这个怪现象呢?(知识点:弱起小节)
3、请四人小组讨论这个知识点,说说你们发现些什么?生答后师生对话总结:
每小节有四拍的是“完全小节”;不足四拍的是“不完全小节”;
完全小节的强弱关系是:强、弱、次强、弱;而第一小节是弱,所以也称“弱起小节”;最后一小节有三拍,是强、弱、弱。
弱起小节要唱得弱一些,我们来试着唱唱第一句。弱起带给你什么感受?
四、歌曲处理:
1、导语:那么,在整首歌曲中,力度又是怎样变化的呢?
2、mf——f——p——mf
3、跟着琴,完整体验。
4、抽生表演唱。
五、竖笛练习:
1、导语:让我们试着用竖笛吹奏《可爱的家》。
2、学生自学。
3、说说困难处,讨论解决,并练吹困难句。注意气息。
4、集体吹奏。
六、小结:
1、同学们,在这儿,你想给你的家人怎样的祝福呢?让我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珍惜你所拥有的幸福,别忘了对你的家人道一声“谢谢”。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牧场上的家》。
2、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歌曲《牧场上的家》,从中感受音乐的人文性,“家”的可爱,“家”的乐趣。
3、能力发展目标:创编也是一种创作活动,我们从改编《牧场上的家》中获得创作的经验。
教学重难点:
1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让他们热爱自己的家乡。
2弱起小节的学习;长音的延长时值。
3歌词的填入,字与音对齐。如:那儿的儿化音和那儿没有儿化音的填入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请同学们欣赏几张图片。(播放课件)这几张图片都有着一个共同的主题,你能看出来吗?(家)我们每个人都有家,“家”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港湾,是我们生活的依托,在自己温暖的家里是非常幸福的,我们每一个人都热爱自己的家。在美国的乡村有个同样温暖的家庭,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这个美国小朋友家做客,他用歌声来向我们介绍他美丽的家,请同学们仔细的听,找到他的家在哪儿?他家又有哪些美景呢?
二、聆听歌曲(播放课件)
师生观后交流。(他们家在牧场,他们家有水牛、小鹿、羚羊;那里是快乐的天堂)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来感受这位美国小朋友美丽而又快乐的家。——出示课题《牧场上的家》。
三、歌曲学习
1、出示曲谱,再次聆听。(要求:注意连音线的时值)
2、弱起小节的认识。讲解不完全小节和弱起小节:第一个小节同我们以前认识的有什么不同?(第一小节
3、歌词学习。师带伴奏先范读,要求学生感受弱起小节和连音线时值。然后再带学习歌词并朗读。
4、分两部分学唱旋律
A部分:师先范唱,然后学生唱。(这一部分介绍家的美景)
B部分:鼓励学生用听唱法学习。(这一部分抒发对家的热爱)
5、完整演唱歌曲。
四、创编歌词
《牧场上的家》是美国小朋友向我们介绍他的家,现在轮到我们来介绍我们的家了。
1、
2、
3、
4、
四、拓展
1、
2、
五、小结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我们不光爱我们的小“家”,还要爱我们的大“家”。我们的家乡合肥正在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希望你们好好学习以后来建设我们美丽的合肥,共同的家乡。
教学反思:这节课学生的学习兴致都比较高,特别是出示合肥图片的时候,因为都是孩子身边所熟悉的,所以他们觉得很亲近,很愿意去聆听感受。这节课给我的感受就是用身边的,孩子们所熟知的事物更能让他们有学习兴趣,作为老师我们要学会观察和挖掘孩子的兴趣,这样的课堂才能更吸引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