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特别策划]金融危机:我们怎么活?

(2009-06-26 18:05:16)
标签:

蛋饺

金融晰

高汤

理发师

经济晰

杂谈

引文提要:
      对于普通人来说,经济危机如同天灾,属于“不可抗力”。裹在这个大时代里,我们在重力加速度的降落中谨小慎微地应付着八面来风,稍有不慎便被吹得首如飞蓬。
 但是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除了使人专心抵挡“风暴”来袭外,经济危机也提醒了许多人反思现有的生活方式。这也许正如人们常说的,上帝在这里关了一道门,必定会在别处为你打开一扇窗。
 从根本上、从生活方式上,而不是从枝节处、从理财门道上重新规划我们的心态和做法,也许会令你有更大的收获和启示。

第一篇
提要:
    人生到了某个阶段,物欲会转淡,不是因为对人生已厌倦,而是丰富的阅历令你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

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
程乃珊

在当今社会,贫穷似乎是失败的代名词。但清简,却是一种精神境界。
 两者不属于一个范畴,不具有可比性。弘一法师后半生过着粗茶淡饭、布衣绳床的生活,但谁都不会认为这是因为他贫穷。日本作家中野孝次说过:“清简是由自己思想与意志积极创出的、简单朴实的生活形态。”
 清简是选择最简朴的生活以表现自己的人格和思想。诚然,你我都是凡世俗人,怕是达不到清简原意所指的那个境界,但在这萧瑟寒冷的经济“隆冬”,或许正好可借此重新思考和调整我们的生活态度。
 人生到了某个阶段,物欲会转淡,不是因为对人生已厌倦,而是丰富的阅历令你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人对生活的4个基本需求,无非是衣食住行,要简化我们的生活模式,还得从此着手。
 犹记得90年代初刚从上海去香港定居,有如小鸡跌入白米缸,真恨不得将所有品牌店的东西都搬走。积存的衣服已足够余生所需,但每季流行的走向还是令自己觉得衣服永远不够。不知从哪一刻起觉得,穿来穿去,老是集中在这么几件,就是它们间的搭配已足以应付各种场合,这才悟出一个真理:时装商人推销的根本不是衣服,而是一个幻想和欲念,一个渴望表达的自我形象。如果对自己的形象定位明确,那无论是大减价还是朋友怂恿你去大血拼,你都可以刀枪不入,紧紧守住自己的钱包。
现代人在理发上往往也有一笔不小的开销,但实际上理发师无需拥有什么证,只要是与你相知相识多年,熟知你的秉性爱好就行。我的理发师是我从20岁时就跟上的,他退休后在外租了个房,开了家理发店,自己做老板,我依然忠实跟随,他每次收费20元,比外面发廊便宜一大截,却足以令我一头清爽出入各种场合。
 说到“住”,而今人们都热衷装修居室,一掷千金,毫不吝啬。但这样往往就会破坏居家温馨的气氛,而改变家有时候只需要一束街边买来的草花。现代人很大一部分花费是社交,比如饭局或下午茶,而装点适意的住所则完全可以替代城市里索价不菲的社交场所。城市人花钱去喝昂贵的咖啡,不仅是消费咖啡本身,也是消费于城市一角的空间,这就是在外面喝咖啡的代价。如果我们去超市买回咖啡、啤酒和曲奇小点心在家里与亲朋好友享用,价钱当然要便宜得多。你要做的只是准备一套精致的茶具和点心架,桌面再摆上鲜花、暖炉和漂亮的餐桌饰带,然后选几盘好听的CD,又经济又温馨且私密性强。
 同样的,吃饭也可以在家中解决。现今不少“模范家庭”(没饭家庭),既不经济又不利于健康。上班族天天回家后再煮食固然麻烦,但可利用周末在家包点蛋饺,做点熏鱼、虾仁,或者用鸡或牛肉等熬好一锅高汤冻在冰箱里,待到吃时用蛋饺等煲出一锅粉丝汤,或用高汤下点面条馄饨,就是小家庭很温馨方便的晚餐。
 至于行,无非多点步行,多利用公共交通或自行车,堪属老生常谈,不必多说。
写到这里发现通篇文字老套又实在,一点也不时尚,想推倒重写,却忽然忆起一首老歌:It’s not having what you want, it’s wanting what you’ve got(重要的不是你要什么,而是你已经拥有什么)。
连歌里唱的,也是这般老土浅白!所以,衣服还是要买,咖啡啤酒派对还是要有,居室也要装修,日子还是要过,最重要的是,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

                                        ——此文发表于《普知·Reader's Digest》3月号
 
                                      (《读者文摘》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