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贴地飞行”尽享“经济盛宴”

(2010-09-21 18:38:32)
标签:

下午茶

高铁

 

沈竹:我们昨天跟您分享了,在高速铁路时代,我们的出行和旅游方式会有什么样的改变。其实高铁,对一些城市的发展,也起到了一个推动的作用。我们今天接着跟大家分享,不同的国家在高铁时代是如何来应对和拉升他们的城市化进程的。

 

高速铁路让“夕阳产业”重焕青春

 

沈竹:昨天我们说到有国家发展高铁,加速了它的旅行,比如日本,旅游,消费,钢铁,所有所有的城市化进程,都因为这条新干线获得了急速的发展。冰火两重天但是在美国高铁的运营连年亏损,最后几乎废弃。大家都淘汰了铁路,在公路、飞机上大做文章,为什么会有这冰火两重天的不同的结果呢?

 

纪嘉伦:美国发展铁路是最早的,它最长的时候达到40万公里铁路,咱们一直在铁路严重不足,而且需求又很旺盛,所以情况不一样,西方国家的铁路,在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被叫做夕阳产业。被淘汰的,没有多大用处,人家高速公路那么发达,然后就不做铁路了,在这种情况下,公路消耗能源很多,引起了很多能源危机,然后日本在这时候修建了高速铁路,把新技术引进到高速铁路上,使铁路起死回生。所以法国、德国接着修建高速铁路,这个情况下,铁路有了新的曙光。所以从八九十年代起,铁路发展非常快,在国外又成了一个新兴产业了。中国跟它不一样,中国没有经过夕阳产业这一阶段,我们一直需求旺盛,

 

纪嘉伦:所以我们发展高速铁路,不是作为一个新技术的展示窗口,我们是被逼出来的,我们需求。而且能把最新的技术引进来,能带动相关的产业链。这是一箭双雕。既有线跑货运,原来的客运在既有线上跑,客货争隧,互相争能力,所以拿出来以后,相当于增加了它货运能力。

 

沈竹:昨天最兴奋的时候。就是听到中国的高铁技术现在是最先进的,据说唯一能够超过我们的,将来就是美国了。就是后发优势的后发优势。

 

赵弘:中国的铁路技术,我觉得是一个跨越式发展。就是引进,消化,吸收然后再创新。最后,我们创新的水平远远超过了我们引进时候的水平。

 

日本的新干线在八年后收回了全部成本

 

沈竹:我们现在关心成本回收问题。高铁最大的争议可能就是投资太大,光沪宁线当初就投了两千多个亿,那什么时候能够回收呢?据说日本新干线是一个特别好的先例,它八年后就收回了所有的成本。

 

纪嘉伦:日本是人口密度大,需求量高。而且在城市密集区开通高铁后,航空线都停了,从东京到大阪航空线都没有了。

 

沈竹:现在国航,海航很紧张。

 

纪嘉伦:是啊,高铁的郑西线一开通,郑州到西安航线也停了。这是一个很正常的调整过程,就是一个交通的格局的大洗牌。所以将来航空要另找出路,不要在几百公里上跟铁路竞争。但是我还有一个想法,总体来说,中国人的出行很少,比如说去年铁路的一年的客运量才13亿多,平均下来中国每个人一年坐一次火车,不多。日本是70次,欧洲是十几次,印度也是十几次。

 

沈竹:印度火车怎么样?

 

纪嘉伦:整体上比较落后,但是它的出行人数不少。

 

沈竹:咱们是不是因为出行难,所以不敢出来?

 

纪嘉伦:跟发展水平有关系,广大农民出来的机会还少。另外由于出行难,很多想出行的人被买不到票给吓着了。如果将来每个人平均出行能达到两次,三次,五次,那这个蛋糕相当大,航空和铁路都可能非常紧张了。

 

中国高铁的票价仍在试运行阶段

 

沈竹:新干线有没有说是为了收回成本,所以开始的票价比较高,随着不断的发展,票价会逐渐的越来越低,它有这么一个过程是吧。

 

赵弘:从经济学角度来讲,它在寻求一个均衡点,这个均衡点就是说,高票价可能会抑制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收益反而低。日本现在,我觉得它已经实现了一个良性循环。

 

沈竹:它开始是不是也是票价也比较高?

 

赵弘:好像中间也调过价。但是八年就收回来了,前期他要承受一定的亏损期。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策略,有的公司算短期的利益,就把价格提高,这反而抑制了高铁的需求。有的公司实力比较雄厚,从城垣出发,以地价切入,增加需求,然后增加利润,最终也能实现预期的回收期。

 

纪嘉伦:我们现在还在一个票价试行期。因为高铁是一段一段的修,现在只有几条高速铁路,所以它的优势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高铁的优势在成网,将来成网以后,无论到哪儿去都非常方便。等到2020年或者高铁网完成后,票价的制定的机制可能就比较成熟了,目前还在一个试行阶段。

 

“N小时经济圈”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沈竹:其实我们更感兴趣的是高铁将来建成之后能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特别吸引我的就是武清县,说当时武清融进了500亿的投资,提供了4万人的就业。

 

纪嘉伦:这是一种同城效应,北京到天津半个小时就到,比在北京市内坐车时间还短,所以很多人到天津置业。武广线开通以后,我看了一个例子,一个人在广州工作,但家在武汉。因为广州的房价是两万块钱一平米,而武汉是九千五百块钱一平米,他买不起广州的房子,就干脆在武汉买。周末早晨起来吃完早饭,坐上高铁,中午就到武汉了。

 

沈竹:挺好的,这就是所谓的钟摆族吧,我工作一个地,生活又在一个地。

 

赵弘:这是大钟摆,一周一摆。每天早晨来下午回的,是小钟摆。

 

沈竹:现在,高铁带来了“N小时经济圈”这样一个新概念,比如说北京一小时经济圈,长沙一小时经济圈。那请两位老师给我们梳理一下,将来会有一个什么样的大的格局。

 

纪嘉伦:这个讲法很好,就是把高铁一个小时可以涉及到的范围划一个圈。比如说北京到唐山、秦皇岛、石家庄、张家口,这都要一个小时。两个小时能到郑州、郑州、济南、太原、沈阳,这属于两小时经济圈。这样就说得很清楚。

 

沈竹:那这个“N小时经济圈”将来会形成什么样的格局,比如说北京,它的1小时经济圈怎么带动二三线城市发展呢?

 

赵弘:城市之间的功能将重新分化,重新定位。比如说北京,它有丰富的人才、科技、信息等优势,但空间面积很小,土地资源稀缺。这种情况下,它的产业发展要向总部化、高端化这个方向来转变,一些生产功能就放在了北京一小时圈或者两小时圈,这些相对来说具有土地资源优势的区域。比如说有很多企业在唐山,但是他们的总部没有一个在唐山,都在北京。这样,就把大城市和小城市联系起来了,让它们各自把优势发挥出来。这种模式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沿线中小城市要把握高铁时代的发展机遇

 

沈竹:这是一个北方城市的例子,再给我们举个南方的城市吧、

 

纪嘉伦:那就举长沙吧。湖南到武汉,武汉到广州。很多广州的行业都挪到长沙去了,像制造业,电子行业,汽车行业,都在这个地区发展起来了。

 

沈竹:它是决定修高铁之后的一个决策?

 

纪嘉伦:就是最近的。长沙变化非常大,它吸收了几百家大的产业,产业额一年要达到八千亿之多。

 

沈竹:它是要做广州的后花园吗?长沙成本要比广州便宜多少?

 

纪嘉伦:便宜多了,因为湖南的经济水平比广州要低一点,用工也便宜,用地也便宜。所以很多产业都挪到长沙去了。而且长沙又制定了很多政策,积极的改善自己的结构,进行调整,招商引资。

 

沈竹:这又是一次洗牌,很多城市如果赶得上这趟列车,那就可能会有好的发展。

 

纪嘉伦:比如说武汉正在补高铁课,实际上也是在招商引资。郑州把广、珠、粤都引到郑州去开会。

 

赵弘:这对沿线的城市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的提升,很多城市由此改变它在整个经济体系中的定位。比如说许昌。河南省最大的城市是郑州,其次是洛阳,一主一辅,原来是这样的格局。其他河南城市的规模、等次都差不多。但是由于许昌在高铁上,那么它的地位一下子就提高了。而且许昌自己也提出,原来的旧城区要重新调整布局,在高铁沿线形成新的增长极。就是说整个城市未来的发展重心分在了高铁沿线。

 

沈竹:这个站台将来成为市中心了,可能政府将来都搬得离站台更近了。

 

纪嘉伦:高速铁路的车站已经成为了一个枢纽,各种城市交通像公共汽车、地铁都以它为中心向外发散。

 

沈竹:所以高铁的吸引力一点不差于地铁。

 

赵弘:因为改变交通,实际上就改变了人流、物流、信息流,这背后就是财富流。在这三流带动之下,人们对它的未来会有良好的预期,那这个区域就成为投资、创业的焦点,也就是经济学上的增长极。那若干个极点连起来,就形成一个带。比如京沪高速建成以后,就会形成从北京到上海这样一个大的带,带上有若干个增长极,成为一个哑铃式的结构,这个结构能够积聚中国1/3还多的一个财富。

 

高铁建设对促进就业、拉动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

 

沈竹:有些投资人说高铁板块马上要出来了,所以我们想给两位一个难题,就是跟我们分享一下,有关的上市公司或者企业围绕高铁赚钱的故事。

 

赵弘:我觉得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有两个链条。第一个链条是围绕着高铁本身的制造和技术形成的一个链条。像高铁的生产,高铁的通讯技术,还有各种各样的设备。第二个就是铁路的修建,水泥和钢材的消耗是很大的一块。实际上这是两条很长的链条,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带动了很多产业的发展。

 

沈竹:能给我们举个例子吗?比如说您观察到的某个企业。

 

赵弘:有一个统计说,京沪高铁的修建平均每一天要投资1.9亿元,消耗1万吨钢材,3.5万吨水泥,要形成11万立方米的混凝土。那么这个工程量就需要很多的农民工就业,需很多水泥厂生产水泥,需要很多钢铁厂生产钢筋。他背后带动的就业和产业的发展是很大的。

 

沈竹:可有一种说法,说这不是劳民伤财吗?

 

纪嘉伦:这就是钱怎么用的问题。有人说可以把钱发给老百姓。但是如果不生产东西,发给老百姓的钱想买什么都买不到,最后只能贬值。所以必须要生产,所以我们现在修高铁的投资非常值得。

 

沈竹:那么经济学家有没有反方的意见?

 

赵弘:我觉得算账,有时要算小账,有时要算大帐。对于国家来讲,我认为修高铁的关键是算两个帐。第一个是小帐,整个高铁的投资带动了多少就业,带动了多少钢材、水泥的消耗,这背后对整个经济的拉动作用。第二个是大帐,就是要算高铁修好以后,它对周边城市的发展,对全国经济的发展的推动作用,它具有更长远的战略价值。如果我们通过高速铁路的建设,能把我们的投资带动起来,然后投资又带动城市的发展,带动旅游的发展,实际上也带动了消费的发展。投资和消费这样联动起来,使经济的增长更有持续性。

 

沈竹:在拉动就业上面,我们还想知道,高铁的哪些配套设施的拉动效果比较明显,有没有具体案例。

 

赵弘:比如说车厢厂。像唐山机车厂,规模很大,现在生产我们国家最高水平的机车,速度能达到350公里。这个技术目前已经是世界领先水平,虽然当时是从外引进的,但进来以后,我们消化吸收再创新。那么在我们国家自主创新的模式上,应该说唐山车厢厂走出来一条新的路子。

 

纪嘉伦:现在国内有几个厂子新建了一些厂区,规模不是很大,但是专门生产高速动车组。说到这个问题,有的人说车站修那么漂亮干什么,这是不是太超前了,中国还并不是非常富裕的。其实铁路的更新期是很慢的,不像计算机五年就是一代更新,铁路修成了以后能用100年。比如说日本的高铁,64年建成,到现在还运行。

 

立体化交通逐渐成形,高铁综合优势突出  

 

沈竹:那高铁怎样跟飞机和公路竞争呢,都说现在是公路时代,大家喜欢开车出行。这怎么比呢?

 

纪嘉伦:他们不光是竞争关系,还有衔接协作关系。我们提倡建立一种立体化的交通,飞机、铁路、公路要互相配合,互相协调。规划好以后,各自完成各自范围内的工作,最后受益者是老百姓。大家想出行时,比较它们的票价、安全性、舒适性、方便性,哪个好就选哪个。

 

沈竹:您说了四点,时间,票价,安全性,舒适度。那我们分别来说,高铁在票价上占优势吗?

 

纪嘉伦:航空打折时,机票可能比车票便宜,如果不打折,像春运期间或者暑运期间,还是比高铁价格高。

 

沈竹:那春运期间还会不会买不到票?

 

纪嘉伦:如果动车组多开点,春运一般不会有什么问题。现在的问题是动车组不够,才300多组,想加大密度但是没车。那我们正在紧锣密鼓的生产,到2012年会达到800组。

 

沈竹:那安全性呢?飞机的安全性不比“贴地飞行”的高铁的安全性差啊,高铁的优势在哪儿呢?

 

赵弘:高铁和飞机之间是竞争关系,但又是一个细分市场的关系。就是说长距离,我认为飞机有优势;中短距离,尤其是五六百公里的时候,高铁的优势非常明显。

 

沈竹:300公里之内是不是公路的优势更大呢?

 

赵弘:欧洲有一个数据统计,同一段旅程,如果乘坐高铁用的时间和乘坐飞机用的时间一样多,几乎百分之百的人选高铁。如果时间差是半个小时的话,有88%的人选高铁。如果时间差是1小时的话,有68%的人选高铁。只有到两个小时以上,就是乘飞机比做高铁快两个小时,这个时候有一半以下的人选高铁。

 

纪嘉伦:中国人口众多,人均收入水平不高,所以可能没有那么多人坐飞机。高铁方便以后,肯定有更多的人选择坐高铁。比如说北京到广州,如果六七个小时能到,大家可能更愿意睡着卧铺就过去了。

 

高铁的服务外包产业潜力巨大

 

沈竹:那坐高铁还能省住宿费呢。那现在我们有带卧铺的动车组吗?

 

纪嘉伦:国外动车组没有卧铺,因为他们的旅程都是几个小时。咱们现在有了,我这次从上海世博会回来时,坐的就是带卧铺的高铁,它是刚刚生产出来的。

 

沈竹:咱们是全世界唯一在高铁上有卧铺的国家,我们国家大嘛。最后一个就是舒适度。

 

纪嘉伦:舒适度就是餐饮。我们也参加过讨论,说旅程中要有几个供餐点,根据这些点选择离车站比较近的地方建食品生产厂。车上的供餐要符合卫生标准,还要全国统一定价。基本不让过去的三产到车上卖东西。而且高铁是把这样标准化、社会化的服务,作为打包服务的。就是你买了这个票以后,餐饮供应、卫生服务之类都是打包服务,旅客上车非常方便。

 

沈竹:就是免费的对吗?票价包括这些费用了。这是已经在做的还是将来要做的?

 

纪嘉伦:有这个想法,就是车上以后也像飞机上那样供餐,不用再泡方便面了。但是还没有实现,因为一路间有下的,又有上的,情况挺复杂。比如说你上车时是11点半,正好是饭点,拿到了供餐。但如果13点上车,不在饭点范围里,那就没吃饭怎么办?所以供餐比较麻烦,这又是一个配套产业链,从做饭到供应给旅客,基本上要三四小时,时间再长就坏了,所以时间上有要求,质量上也有要求。

 

赵弘:对我们国家可能难度更大一些,所以改革的意识要更强一些。因为在国外,可能会有一些公司之间的竞争关系,就会迫使你想办法更好的为顾客服务。在我们国家,铁路是一家。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改革意识,没有服务意识,没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可能就觉得现状就挺好的了,其实我们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

 

 

沈竹:插上高铁这双翅膀后,我们的生活会发生多么大的变化啊。两位老师的讲述,让这两天的下午茶一直沉浸在对未来的畅想中。希望您收获了一些新的信息,找到一些新的商机。

 

视频链接“贴地飞行”尽享“经济盛宴”

 

(CCTV2财经下午茶》栏目首播时间:周一至周五15:06—15:3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