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自远方来--青云书院茶聚

标签:
青云书院 |
分类: 专栏和分享 |
有着三百多年历史的广州青云书院位于惠福东路,又名梁氏千乘侯祠。建于清康熙年间,由广州府、肇庆府的梁姓宗族共同合资建造的宗族祠堂,是广州市古书院群落中较有特色的岭南祠堂建筑。现在这里由广美的吴宗敏教授改造设计,成为广州青云书院艺术馆。
上周,大学的好友冰莹有事来广州,约了我和广英两个老友小聚。沾广英的光,得以到青云书院聚会。身为广州人,我也是头次进入这个古老的岭南祠堂。外面是车水马龙的老城区,一跨入祠堂高高的门槛,踏上那些年代久远的老石青砖,感觉忽然和外界的烦嚣闷热隔绝了,幽静古老的院子让人的心一下子静了下来。急于见老友,跟着工作人员转过回廊,穿过天井,隔着厚重的大幅黑色铁框玻璃窗,一屋老中式家私中坐着的,可不是我的老友们?忍不住飞快地推门而入,彼此拥抱,微笑着打量彼此,看岁月和经历在我们身上沉淀的气息,喜悦之感立刻充盈我心,真好,无需多言,毫无障碍,老友就是老友,几年不见,仍然亲近如昔。
老木桌上已经摆上了丰盛的菜肴茶点,我们并不急于品尝,先一起细细参观这个古老书院。古老的府第有着不同一般民宅的大气,经过大师修葺,焕发出新生。这些有着文化沉淀的大宅,确实应该交给懂行的人手中,方懂得珍惜,不会肆意胡乱改建,导致面目全非。现存的书院只是其中几进,开放出四个茶室,其余大厅作为艺术品展览厅。青砖墙上,挂着一幅幅美术作品,庭院中也随意展示着各式雕塑作品。可惜吴教授非常繁忙,所以书院的一些细节修葺仍待完善,比如,天井院子中,如果能够种植一些贴合环境的植物,例如芭蕉,翠竹,兰花,再养一缸睡莲,浮游数条金鱼,俯首观鱼,飞檐亭台皆倒映水中,那就更为写意了。我们笑说,这个宅院,如果是下着小雨,喝着茶坐听雨敲芭蕉,会多美好!正说着,天公作美,居然真的下起了沥沥细雨。呵呵,在这个炎炎夏日,几个人偷得浮生半日闲,坐在这个充满浓郁岭南气氛的老庭院里,喝着陈年普洱,竹帘半卷,斜阳半映,真有种穿越时空的迷惑之感。席间还有冰莹班上的男同学,刚好在我婚礼的前一晚陪同冰莹和我去世贸买参加婚礼的晚装,那晚冰莹试穿黑色DEEP V钉珠晚装,美艳不可方物,我们欣赏赞叹的目光还恍如昨日,时光已经一晃近十年,可幸男同学更为成熟稳重了,冰莹和我则更为悠然自得,一直身处象牙塔的广英则一如既往地纯真热诚!大家无拘无束,随意畅谈。
可惜冰莹要坐下午的飞机回去了,我们只能短短相聚数小时。送冰莹出大宅院,站在书院门口古老大榕树的树荫下道别,下过雨的青砖湿润且布满青苔落叶,无端升起了依依惜别之情,朝车中的冰莹挥挥手,忍不住说:“我这人,真是喜聚不喜散!下次可别太匆忙了,我们好好聚聚!”
冰莹回去了,剩我和广英继续回到院子喝茶聊天。再好好打量茶室,发现古朴雕花的中式架子上随意摆放着吴教授亲手绘制的青花瓷器,还有他们去景德镇四处搜罗回来的各式美瓷茶器,样样美不胜收!身为美器控的我,注意力立刻被吸引,每一样捧出细细欣赏,赞叹不已,结果又收了好几样美瓷,我选瓷器的首要条件是,能日常使用,不必珍重供奉那种。美,要体现在生活中,不必小心翼翼,再珍爱的器皿,也要融入日常生活中,才能每日养眼养心,即使不慎磕破损坏,也是缘分。
简洁厚重的瓷罐,手工拉胚上色,釉色古朴,尤其喜欢内里的影青釉料,温润如玉,据说从瓷胎到成品要28道工序 ,成功率极低。
开片的厚重瓷杯,低调拙朴,手感非常沉重,在手中把玩好像握着一块玉。
小清新的茶叶罐,哑光的釉质,清新可喜的手绘绿叶,简洁的造型。
极其古朴的深皿,芝麻釉,也是手感厚重,我发现我选的这几个都是特别厚重温润的,拿在手里有种爱不释手的份量感和年代感。古朴而又趣稚的图案是手工刻画的,摸上去有立体的纹路。日常用来放小菜,或者喝茶时放小点,放干果,都是极好的,我们下午喝茶的时候,盘子里就放着红艳艳的荔枝,很有感觉。
如此美好的一个下午也终会过去,夕阳西下,我和广英也依依道别。抱着美瓷满足而归。真好,这样的下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