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禅一老师带你认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2012-10-16 10:37:27)
标签:

健康

少林

心理

养生

运动

分类:

                       http://www.gb5u.cn/uploads/allimg/110216/16_110216165303_1.jpg

     骨性关节炎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关节病,随年龄增大,患病率迅速上升;国内的发病率高达8.3%,大于65岁人群中50%以上有骨性关节炎的X线片证据,但是有25%会有症状。75岁以上人群80%会出现症状。在美国50岁以上男性中,骨性关节炎是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导致工作能力丧失的第二位原因,可使劳动力丧失达53%。骨性关节炎是老年人疼痛和致残的主要原因

                            http://www.oppo3g.com/userpic/201206/18/20120618_175233_5740.jpg

 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骨性关节炎在女性患病率中占第四位,在男性患病率中占第八位。在我国,老年人口约在1亿以上,约有8000万人口会有骨性关节炎的X线表现,约有4000万人有症状。北京的一项调查显示,60岁以上的人群中,有症状的男性骨关节炎者占5.6%,而女性占15%,而X线片上发现有骨关节炎者男性占21.5%,女性占42.8%。发达国家老年人占25%,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我国也进入了老龄化国家,这种疾病会不断地增加。1998年4月,在WHO支持下,于瑞典隆德大学举办了由70多名骨科、风湿科、骨质疏松、创伤学及理疗与康复专家参加的研讨会,会上Lars Lidgren提出将2000-2010年定为骨与关节的十年。1999年11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签署正式支持文件。2000年1月13-15日,WHO在日内瓦正式在全球启动此项活动,750个医疗机构签署文件,37个国家政府支持骨关节十年活动。世界卫生组织确定通过十年的努力,将骨性关节炎的预期发病率降低 25%。2001年 4月,我国成立了卫生部关节炎防治教育计划基金,从卫生行政部门开始重视此疾病。每年的10月12日还是世界骨关节炎日,其目的也是提醒人们重视对骨性关节炎的防治。因此对骨性关节炎的预防和治疗是一项全社会都需要重视的工作

       患类风湿关节炎之后,有了前述的一些知识,应当积极地、乐观地、长期地对待它。急性期可以短期休息,一般在3周左右,因长期休息,过度限制活动,关节、肌肉废用的结果将造成关节僵硬、肌肉萎缩,反而于健康不利。在慢性缓解期,要加强关节功能锻炼,以保持和增进病变关节的活动功能,防止畸形和强直。总之,应劳逸结合,适当锻炼保持心情舒畅,认识到该病是一个长期、慢性的过程,需医患配合,坚持治疗 

  中医认为,肾主骨、肝主筋,人至中年后,肝肾渐亏,筋骨失养,不荣则痛;加之风寒湿邪乘虚侵袭留驻关节,或跌仆扭伤,导致骨脉瘀滞,不通则痛。肝肾亏虚是本病发病基础,风寒湿邪侵袭及跌仆扭伤为发病诱因,故治疗本病关键在于补益肝肾、祛风散寒除湿。膝关节炎的预防在于保护关节,避免受伤受凉。老年人一定要注意运动和饮食,这是最关键的。很多老年人有这样的疑惑:经常爬山、跑步,为啥还腰腿痛?因为老年人骨关节退化,容易长骨刺,运动过度,摩擦太多,就会加重疼痛。已经有膝关节疼痛的人应使用护膝、穿平底鞋,避免过多的下蹲运动和负重、登高、跳跃等活动。膝关节活动过少会减少关节滑膜、软骨的刺激,从而减少了关节滑液的分泌,滑液减少关节润滑不够,引起屈伸不利或局部疼痛。而活动过度则会导致关节劳损、滑膜增生和软骨的软化,引起滑膜的充血水肿和炎性渗出。胶元蛋白和钙是骨形成的重要成分,老年人应注意补钙和吸收胶元蛋白,如喝牛奶、晒太阳,吃甲鱼、牛筋等食物

  关节炎的最常见症状就是疼痛,缓慢发生。有时也可突然发生。关节表现为僵硬和肿胀,关节屈伸活动受限。晨起疼痛加重,并伴有晨僵。疼痛往往在长距离行走、爬楼梯及下蹲后加重。疼痛也会使病人感到关节无力,肌肉萎缩。疼痛程度在很多病人与天气变化有关

  如果怀疑有关节炎存在,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医生通过检查行走活动能力,关节的活动范围,是否存在肿胀和压痛等临床表现进行判断。同时检查X片了解骨质增生情况及关节间隙有无狭窄。有于类风湿关节炎的特点,血的化验检查及MRI等特殊检查根据情况进行选择,为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