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zhongshe.com/upload/forum/200908/20090814153341rj.jpg
很多人在练习易筋经的时候,喜欢一开始就练习体式,很长时间不得要领,甚至怀疑易筋经的体式与广播体操没有什么差别,从而丧失继续练习下去的积极性,其实我的体会是在练习正式体式之前最好是能够练习桩功,使身心俱沉静下去,才能在体式中感受到气感,增强练功效果。
练功前桩功讲究练功者两脚平行着地,与肩同宽,全身重量分落两足。两膝微屈,松腰圆裆,提肛收腹,头正颈直,口唇轻闭,舌尖轻抵上颚,闭目勾腮。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虚腋松腕,双手自然下垂,掌心向内。平心静气,自然呼吸。排除一切杂念,开始意守丹田,想象丹田部位有温火一团,温煦周身。这样可以达到心安神静,气息通顺,为下一步功序打好基础,其姿势的导引目的在于松,而松的目的在于求静,其功能虽有不同,但总起来说是循经导气。现将本法的秘点及其行练过程中注意的要点细述如下。
第一点是双足平立,足者,人体的最后部位,所谓顶天立地,顶天在百会,立地于涌泉。足乃根基也,必须深扎地下,而后方可枝繁叶茂。为了打好这一基础,有采取内八字或外八字的,其随遇而安。本法采取两脚平行,脚趾向前之势,目的在于重心平分,达到吻合五趾与涌泉,使腰和尾闾不受压迫,给松腰奠定良好基础。
第二点是屈膝,膝关节是下体的重要支柱,承受身体重量的三分之二,为通足气血的主要关节,它因力之不足而遭受损害,以至形成关节炎,往往引起严重后果。膝节疏缓,不僵直,则利于气血的流通,乃合乎自然之势,屈有含蓄之意,直则易受外伤,是宜屈不宜直,屈则气易下沉,稳固若磐,直则无回旋之余地,易遭颠覆。
第三点是松腰,腰不松,气不能沉丹田。松腰即脊椎直立、松落。做法是肩上耸,立即下松,深吐一口气,则腰即松,松腰是全身放松的关键。真正做到松腰,则要骶骼松动,而骶骼为假关节,一般人不能活动,只有妇女怀孕晚期,此关节才能松张。不过,经常练习气功的人,元气充足了也可冲开此关节,此节一开丹田域界便可扩展,元气蓄积量亦倍增,可为日后通关奠定基础,对习练胸腹排打亦大有益处。
第四点是圆裆,圆裆的第一步动作是开膝;第二步是扣膝,与髋关节放松相结合,扣膝时提髋下则轻灵;第三步是吊裆,即提会阴和微提肛门。因裆的功能是使会阴穴不受压挤而又不敞开,达到气机畅通,“地户永闭”,气不外溢的目的。
第五点是收腹,即向内回收趾骨以上的小腹,不能使腹部肌肉紧张,收腹可帮助丹田元气内敛,加强内压促进内气周身运转。
第六点悬顶,头为六阳之首,即手、足太阳经,手、足阳明经,手、足少阳经,三阳之会,尽于头上。脑是身体各部的司令部,一切都由此发号施令。头顶如悬,悬则虚灵,“虚灵顶劲”,因此头必须摆正,头正而周身皆正。正顶虚悬不仅是周身中正,“斜中寓正”的关键,而且导引内气沿督脉直上百会,以养脑营神,使主宰全身活动的“司令”的机能增进,从而使人的精、气、神旺盛。另外悬顶在铁头功中亦是致关重要的。
第七点是闭目勾腮,要求目似垂帘,上眼皮自然下垂,但不要将眼闭死,眼闭死则上下眼皮紧张。微合双目,则神光内敛,内敛则安神、宁魂。眼光平视,平视则可调整颅腔静脉压,同时可以避免久行静功而易出现的垂头昏睡状态。勾腮者,下颌内收,头顶百会穴方可正悬,才能使呼吸通顺。
第八点是合唇舌抵上颚,唇齿轻轻合拢,臼齿咬住,则为气功升阳之法,合唇则内气不溢。舌舐上颚实际是舌舐内龈交,不要用力硬顶,应以轻轻接触为宜,以免舌头发硬和头晕,血脉不能畅通。它的作用一是起“鹊桥”作用,俗名“搭桥”。搭桥之意在勾通督任两脉,使其两脉内气连接在一起。督脉总督诸阳经,起下极之腧,并于脊里,上至风府,至头巅百会,循额至鼻柱;任脉总任诸阴经,起于胞宫,循会阴上行经关元、气海至承浆。两脉相通则阴阳交流,可以祛病延年,强身壮体。两脉合一至于鼻,止于口,以舌沟通,故名“鹊桥”。另外,在呼吸过程中,用舌点上颚,还可以避免灰尘直接入肺,保持清洁。
第九点是含胸拔背,含胸是含而不露,决不可挺胸,挺胸就要束腰。胸椎部位向心虚含则要胸肋部外开,外开与内含构成的整体,就能使胸部放松。这样既可使胸部开扩,降心火于丹田,神气相抱,又可使胸肌不致紧张。拔背是使脊骨直立中正,关键在于垂肩,两肩平落,腰节伸直,胸与背是身躯的主干部分,前胸为阴,后背为阳,背要挺直,胸要虚含,这是一体两面,矛盾的统一和对立。含胸与拔背的功能在于安然心肺,心肺居于胸中,心主神明,又主血脉运行,胸腔开阔,脊背正直,则心安神静,肺叶清朗。含胸拔背,胸背放松又利于任督二脉的通达。
第十点垂肩坠肘、虚腋松腕,练气功一般有两个重要的要领,一是要周身放松,二是要心静。放松就能达到运转自然,心静就能保持安定。如何能够保持周身放松,其关键在于肩,肩一松,两臂就自然下垂,如同晒衣服时,两肩挂在挂钩上,衣服的水就顺着流下去了。肩是上肢的主要关节,以肩领肘,以肘领手,一节放松,节节贯通。垂肩要将腋下虚空,关键在两肘尖向左右外开,注意不可溜肩,亦不能端肩,虚液则上肢气血流通。肘欲下坠则先要略屈,下坠感须注意到肘尖,下坠要悬空,否则会使肩肘重滞。松腕实际包括腕松、掌涵、指舒。松腕则使腕间腧穴贯通臂指,掌涵指舒拢是要自然伸屈,不可僵直,也不要曲指,掌涵指拢则气不外溢。
本桩式初看似动作简单,实则不然,其中奥妙万千,功理无穷,想真正练好,却决非易事。万事开头难,练功亦然,所以行者一定要细细体会,把功理搞透搞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