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跟着禅一来自我治疗疾病,我来讲讲得颈椎病的原因

(2010-11-28 14:22:19)
标签:

健康

颈椎病

颈椎损伤

肌肉

高发人群

反射区

达摩祖师

导引术

功夫

气血

分类:

              http://www.fx120.net/disease1/UploadFiles_9866/200909/2009092222262195.jpg

     随着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颈椎病的患病人数不断增加,发病的比例逐渐增大,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尤其是长期伏案工作者,已成为颈椎病的高发人群,坚持适时、适量、适度的颈椎锻炼,对于防治颈椎病具有重要意义。

我来讲讲得颈椎病的原因:

    在现代生活中,有这么多的人得颈椎病,尤其是这么多的年轻人开始患有颈椎病,这是过去时代从来没有的事情,为什么呢?首先需要说明的是颈椎病是伴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而变得越来越普及的现代疾病。

    正常情况下,人的7块颈椎骨相互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个向前突出的颈弓。低头时颈弓的角度将减小,此时,每两块颈骨体的受力状况与正常情况不同。长期低头颈部要收缩紧张而产生向后向下的力去平衡头的重力矩。(低头时,头部在重力的作用下产生了一个向下的力矩,颈部后边的肌肉必然要收缩紧张而产生向后向下的力去平衡头的重力矩。)长年累月伏案工作、读书、电脑操作等,会造成长时间颈部肌肉、韧带紧张和疲劳。低头时颈后肌群的持续紧张会导致两种效果:一是头部的血液、组织液代谢受阻,原因是供应脊髓、椎骨和相关肌肉氧气和养料的血管受压迫;二是肌肉长时间保持紧张状态会使肌肉、肌腱及腱膜受损。

     不良的睡眠体位,不适宜的枕头厚度、弧度,可使颈椎整晚处于前屈、侧屈的状态。

     不适当的运动、健身活动等也可导致颈椎损伤。

颈椎病的症状:

    颈椎病是由于椎间盘软骨长期受到因人直立产生的重力与颈部活动产生各方向的张力负担,再加上软骨内水含量随着年龄而逐渐减少,会造成软骨的破裂或突出,而制造不稳定的现象,又会因软骨突出及韧带松弛或长期不稳定刺激了钩椎关节骨刺的增生,这和皮肤老化,出现松弛、皱纹的生理相同。突出的椎间盘和增生的骨刺很容易压迫到神经根、颈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或被“卡”住,如此一来,就引发了以下的各种毛病:当掌管活动和感觉的神经根受压或刺激,就会出现颈肩部、上肢疼痛、手麻木、肌肉无力等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表现;而椎动脉受压迫,就会引起头晕、耳鸣、视力模糊、听力障碍等椎动脉型症状;如控制人体心脏、心律跳动等的交感神经受压迫或刺激时,则会出现冒汗、心慌、手脚冰冷等交感神经型的不适。如果是脊髓受压迫,可表现僵硬、感觉异常、行动不便。严重的脊髓型颈椎病甚至可导致瘫痪。
  也就是说不同的病变累及不同部位,出现不同的症状,使颈椎病症状错综复杂。再者,因不稳定的情况恶化或其它关节增生的影响亦加剧,会造成上下颈椎间滑脱与变形,更相对增加了症状的严重性与对神经的威胁性。椎动脉型的病人,在仰视、走路急转弯、急转颈或颈过曲过伸时,均易诱发眩晕发作或加剧原有的症状。
  颈椎病在症状急性发作期宜局部休息,不宜增加运动刺激。但不应长时间卧床,以免发生肌肉萎缩、组织及关节粘连等变化,影响颈椎病的康复。所以,等待病人急性症状改善时,应该训练病人颈椎周围的肌肉力量,因为维持这些肌肉相当的肌力,可以对颈椎有稳定的作用。

颈椎病有6种类型
    医学界将颈椎病分为六种类型,即:颈型、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包括创伤后颈脑综合征)、食管压迫型及混合型。分述如下:
      1、颈型颈椎病 
      以颈部酸、痛、胀及不适感为主,尤其是患者常常诉说自己的颈不知放在何种位置才好。约半数患者颈部活动受限或被迫体位,有肩及枕部疼痛等感觉异常,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及颈部呈僵直状,个别患者上肢可有短暂的感觉异常。
      2、神经根型颈椎病 
      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其范围与颈脊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有明显的颈部痛、椎旁肌肉压痛,其中以手指麻木、指尖过敏及皮肤感觉减退等为多见。肌张力减弱并出现肌萎缩症,尤以手部大小鱼际肌及骨间肌为明显。
      3、脊髓型颈椎病   
      患者有脊髓受压表现,又分为中央型、周围型及中央血管型。这是由于致压物对锥体束(皮质脊髓束)的直接压迫或局部血供减少之故。表现初始为下肢无力、双腿发紧及抬步沉重等,双下肢或四肢可有“触电”样感觉,渐而出现像足踏棉花、抬步打飘、跛行、易跪倒、足尖不能离地、步态拙笨等症状。  
      患者在后期有可能出现排便排尿功能障碍,起初以尿急、排空不良、尿频及便秘为多见,渐而引起水潴留或大小便失禁。有的患者甚至会出现用手持物困难,及呈现为痉挛性瘫痪。  
      这种类型的患者最怕屈颈动作,如突然将头颈前屈。这主要是由于在头颈前屈的情况下,不仅椎管容积会缩小,而且位于椎管前方的骨性或软骨性致压物还可直接“撞击”脊髓及其血管。 
      脊髓型颈椎病根据其症状的轻重程度又可分为轻、中、重三度。轻度指症状出现早期,虽有症状,但尚可坚持工作者。中度指已失去工作能力,但个人生活仍可自理者。如已卧床休息,不能下地及失去生活自理能力者,则属重度。一般重度者如能及早除去致压物,仍有恢复的希望。但如继续发展至脊髓出现变性甚至空洞形成时,则脊髓功能难以获得逆转。
      4、椎动脉型颈椎病
          有椎基底动脉缺血症(以眩晕为主)和曾有猝倒病史者,约有80%以上患者出现偏头痛,常因头颈部突然旋转而诱发,以颞部为剧。
          有80%的患者出现耳鸣、听力减退、耳聋或眩晕症状,主要是由于内耳动脉血丛不全所致,其发生、发展及加剧与颈部旋转动作有直接关系。
          约有60%的病例往往在刚刚做过椎动脉减压性手术后,患者即主诉“头脑清楚了”,甚至发病多年不能下棋的病人,术后当日即可与病友对奕。    
      约有40%的病例出现视力减退、视力模糊、复视、幻视及短暂的失明等症状,主要是因为大脑枕叶视觉中枢,第3、4、6颅神经核(位于脑干内)及内侧束缺血。
           约有40%的病例出现神经衰弱,其中精神抑郁者较多,欣快者较少,多伴有近事健忘、失眠及多梦现象。
      约有20%的病例出现猝倒现象,此系椎动脉痉挛引起锥体交叉突然缺血所致,多系突然发作,并有一定规律性。即当患者在某一体位头颈转动时,突感头昏、头痛,病人立即抱头,双下肢似失控状发软无力,随即跌(坐)倒在地。患者在发作前多无任何征兆,在发作过程中因无意识障碍,跌倒后即可自行爬起。
      5、创伤后颈脑综合症(外伤性钩椎关节病) 
      这种类型的颈椎病,是由于头颈部外伤后出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造成的。它会出现与椎动脉型相似的各种症状,如颈椎受伤椎节棘突处可有压痛、间接叩痛及活动受限等局部症状,受伤当时多伴有短暂的昏迷、逆行性健忘、恶心及呕吐等轻度脑外伤症状等。
      6、食管压迫型颈椎病
          该型颈椎病会造成吞咽困难、早期惧怕吞咽较干燥的食物等症状。颈前屈时症状较轻,仰伸时会有加重的感觉。
      7、混合型颈椎病
          颈椎病常有复合发病现象,按其发生率排列顺序为:
      (1) 颈型+根型者:最为多见,约占本型的48%。
      (2) 颈型+椎动脉型者:次多见,约占25%。
      (3) 颈型+根型+椎动脉型者:约占12%。
      (4) 根型+脊髓型者:约占6%。
      (5) 脊髓型+椎动脉型者:约占4%。
      (6) 脊髓型+食管型者:约占2%。
      (7) 其他类型组合:约占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