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经筋疗法是在传统经筋学说的指导下,在总结“捉筋”疗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解剖学,其手法在确定病位病性的基础上,以调整人体上下左右阴阳平衡,通过舒理经筋而达到治疗目的。通常采用手指触诊法,运用拇指的指尖、指腹及拇指与四小指的指合力作为探查工具,对检查部位作各种手法探查,结合“常与异”感觉的对比和患者对检查的反应,识别阳性“病灶”。治疗时,针对相应的经筋穴位,“以灶为腧”,先用揉、按等手法放松局部,再施以弹拨,提弹为主的手法。而其中提弹法(又称弹筋法,民间称“捉筋”)为特色手法:以拇指和食指或食、中指指腹相对紧捏肌肉或肌腱用力提拉,然后迅速让肌肉或肌腱从指腹间滑脱,使其弹回,此手法力点准确,刺激强烈,治疗作用显著。同时再配合中药泡手、脚、头,内服保健茶以达疏通经络、平衡阴阳、扶正祛邪的目的。
http://img1.gtimg.com/news/pics/hv1/36/24/546/35509806.jpg
该法总结出100多个定位准确,得气显著,治疗起效迅速的经筋穴位。现将全身主要经筋区及穴位作一简单介绍,由于按十二经筋分布定位过于庞杂,本文将以现代解剖为主定位,以便于描述理解及临床运用。
头面部经筋区
(1)眶筋区:皱眉肌筋、眼轮匝肌筋,以睛明、承汩、鱼腰,丝竹空为主;(2)额筋区、顶筋区、枕筋区:枕额肌的额腹肌筋,帽状腱膜,枕腹肌筋,其中帽状腱膜以百会为中心,结合四神聪等穴周围为重点行按揉切拨等手法;(3)颞筋区:颞肌筋,以切拨手法为主;(4)面筋区:咬肌筋、口轮匝肌筋,以颊车四白、地仓、迎香部为重点点按。
颈部位筋区
(1)颈侧筋区:胸锁乳突肌筋,前、中、后斜角肌筋,以弹拨、提弹法为主;(2)颈后筋区:项韧带、头半棘肌筋、头夹肌筋、竖脊肌筋、斜方肌筋。以弹拨、提弹法为主。颈部几条纵线:督脉线、华佗夹脊线、风池线、横突线。
肩背部经筋区
(1)岗上筋区:斜方肌筋、岗上肌筋、肩胛提肌肌筋、菱形肌筋;(2)岗下筋区:岗下肌筋、小圆和大圆肌筋;(3)肩胛间筋区:竖脊肌筋、菱形肌筋、背阔肌筋、斜方肌筋。以弹拨、提弹法为主。
胸腹部经筋区
胸大肌和胸小肌肌筋、前锯肌筋、肋间内外肌筋、十二肋端、腹直肌筋、腹内外斜肌肌筋。腹直肌筋用拿法,其他以弹拨,提弹法为主。
腰臀部经筋区
(1)腰部经区:竖脊肌筋、腰三横突部;(2)臀筋区:臀大肌肌筋、臀小肌肌筋、梨状肌筋。以弹拨手法为主。
上肢经筋区
(1)肩筋区:三角肌筋、喙突部、肱二头肌长头肌筋;(2)上臂筋区:肱二头肌筋、肱三头肌筋;(3)前臂筋区:肱骨外上髁部前臂伸肌群肌筋,肱骨内上髁部前臂曲肌群肌筋;(4)腕掌筋区:腕关节部及掌指关节和肌筋,数目众多,需局部仔细查找。以弹拨、提弹为主。
下肢经筋区
(1)大腿内侧筋区:长收肌筋、短收肌筋、大收肌筋、股薄肌筋,以提弹手法为主;(2)大腿前侧筋区:缝匠肌筋、股四头肌筋;(3)大腿后侧筋区:股三头肌筋、半腱肌筋、半膜肌筋;(4)膝周筋区:膑韧带、膝内外侧副韧带、脂肪垫、腘窝线浅中深层肌筋及其上下左右附着肌筋;(5)小腿筋区:小腿胫骨前肌筋(以阳陵泉、足三里部为重点),腓肠肌筋、跟腱;(6)踝关节筋区: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7)跖趾筋区:跖部、趾部各肌筋及关节;(8)足底筋区:跖腱膜。以弹拨、提弹法为主。
由于少林寺的禅武医传承世代是只在教门内传播,而且口传心授不立文字,所以这一项技术一直都蒙着神秘的面纱,现在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参与下更加充实、完善、成熟,获得更广泛的应用。同时经筋疗法,作为一门古老而新兴的疗法,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能够解决临床许多疑难杂症,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作为一种非药物自然疗法,会引起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关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