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禅一,药师法门,失眠食疗大法

(2010-07-07 15:09:53)
标签:

养生

保健

卫气

不寐

心肾

流感

房价

蚁族

2012

大雪

创业板

男篮

周迅

医疗费

分类:
    失眠,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DlMS),祖国医学又称其为“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为各种原因引起入睡困难、睡眠深度或频度过短(浅睡性失眠)、早醒及睡眠时间不足或质量差等。失眠会引起人的疲劳感、不安、全身不适、无精打采、反应迟缓、头痛、 注意力不能集中,它的最大影响是精神方面的,严重一点会导致精神分裂和抑郁症,焦虑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功能性疾病,以及各个系统疾病,如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等。 在一晚失眠之后第二天会记性差。佛门医学把失眠分为几种类型,使用相应的食物调理就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
心火亢奋型
第一种是心火亢奋型的,对于心火亢奋型的,用生地枣仁粥,生地黄30克,酸枣仁30克,大米60克,就能够调理好失眠。心火亢奋型的人,平时情绪比较容易波动,容易发脾气,就需要用生地黄来清热凉血养阴,用酸枣仁来养血安神。
心肾不交型
第二种是属于心肾不交型的,用百合枸杞龙骨汤。多因身体虚精亏,纵欲过度,遗精,使肾阴耗竭,心火独亢,表现为心烦不寐,五心烦热,耳呜健忘,舌红,脉细数。百合能够让我们肝和肾都有一个滋润的作用,所以能够润肺利咽;枸杞子能够滋阴养肾;龙骨能够安神。用这三种就可以调理好心肾不交型的。
心脾两虚型
第三种是属于心脾两虚型的,心脏心气也很虚,脾脏吸收功能也不怎么样,所以两虚的话,用养心粥就可以了。一般这种类型是由于年迈体虚,劳心伤神或久病大病之后,引起气虚血亏,表现为多梦易醒,头晕目眩,神疲乏力,面黄色少华,舌淡苔溥,脉细弱。红枣5个,莲子20克,桂圆10个,山药15克,粳米100克,用这么几种合起来熬稀饭就可以了。因为红枣能够养血安神;莲子能够益气养心;桂圆能够益气血,补心脾;再加上山药和粳米,配合起来就是养心粥了。
失眠的人,看看自己属于哪一种类型,然后调理好,就可以帮助到我们身体恢复正常,让我们能够睡得好。
附中国医学解读失眠:临床以不易入睡,睡后易醒,醒后不能再寐,时寐时醒,或彻夜不寐为其证候特点,并常伴有日间精神不振,反应迟钝,体倦乏力,甚则心烦懊恼,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及工作、学习和生活。 历代医家认为失眠的病因病机以七情内伤为主要病因,其涉及的脏腑不外心、脾、肝、胆、肾,其病机总属营卫失和,阴阳失调为病之本,或阴虚不能纳阳,或阳盛不得入阴。正如《灵枢·大惑论》所云:“卫气不得人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灵枢·邪客篇》指出:“今厥气客于五藏六府,则卫气独行于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不瞑。”可见,阴阳失和是失眠的关键所在。现就调和阴阳在失眠中的认识浅谈如下。 睡眠可看作是阴阳消长平衡的一个过程。引起失眠的原因很多,《内经》记载的原因有三:(1)其他病症影响,如:咳喘、腹满等,使人不得安卧;(2)为邪气客于脏腑,卫气不能入阴所致;(3)脏腑所伤,阴阳不和,则夜寐不安,如《素问·病能》曰:“人有卧而有所不安者,何也?……脏有所伤及,精有所之寄,则安。故人不能悬具病也。”认为“寐…寤”是人体营卫之气顺应自然界昼夜变化的结果。即卫气“昼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周于五脏”,正是营卫相互协调,实现脏腑安和,目瞑而寐。可见,人的正常睡眠是阴阳之气自然而有规律地转化的结果,如果这种规律一旦被破坏,就可以导致不寐的发生,而这种规律被破坏的原因主要由于外邪如火、热、气、血之壅塞,干扰卫气的正常运行,内伤情志使五脏气机失常、气血不和及阴阳失调而致失眠,病理因素多为气、血、痰、瘀、火、郁、湿、食等,故七情所伤之失眠尤为重要。张景岳在《景岳全书·卷十八·不寐》中说:“盖寐本乎阴,巾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而这种神当是指心神,即人体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的主宰者。心是人体情志的发生之处和主宰者。心主神志,肝主情志,脾志为思,若情志不舒,思虑过度,不仅影响肝之疏泄,出现肝郁气滞,化火扰神,而且进一步耗伤心血,损伤脾运,最后发展还会出现耗尽真阴真元,心肾失交神志不宁,致使五脏俱虚,病情虚实胶结,缠绵难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