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一谈香3

标签:
养生香药沉香桂皮艾叶健康 |
分类: 医 |
http://qlliner.com/sc/shop/upload/save_image/10201931_48fc5e08d92e8.jpg
从流传下来经书中可以看到,佛家关于香的记载非常之多,如《佛说戒德香经》、《六祖坛经》、《华严经》、《楞严经》、《玄应音义》、《大唐西域记》等等;而且诸佛圣众都有与香有关的论述,如释迦牟尼佛、大势至菩萨、观音菩萨、慧能大师、龙树菩萨等等;经书中所记载的香品的种类难以计数,现今使用的绝大多数香料在经书中都有记载。
佛教医学中的香疗法:
在佛教医学中,人们把具有香气的药物磨成细粉,涂抹在身上以消除体臭,或者将香药放入水中沐浴身体。使身体洁净轻松。佛门中认为,这样做可以使人忘记自己的不幸,身体清净之后再向佛祖祈愿即可实现。由于绝大多数的香料本身就是药材,如沉香、檀香、丁香、木香、肉桂、菖蒲、龙脑香(冰片)、麝香、降香、安息香、甘松香等,所以佛家的香也很早就用于治病。用于治病的香品,也称为“香药”,是“佛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与中医理论颇为相似的佛医学对中医的发展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例如,佛医学关于香药的知识使中药材的种类得到了扩展,增加了沉香、薰陆香(乳香)、鸡舌香、藿香、苏合香等新药材,而且在《本草纲目》等经典医书中增加了“芳香开窍类”药材。
佛家所说的香药有许多种,其中包括菖蒲、菖蓿、雄黄、白芨、枸杞根、桂皮、沉香、零陵香、郁金、豆蔻、藿香、安息香、牛黄、麝香、松叶、香附、檀香、丁香、竹黄、艾等等。
白檀木:自古以来被视为一种珍贵的香木。在没有发明抗生素以前,白檀油就被视为治疗性病的良药。另外,白檀木在佛教医学中还是一种治疗痛苦的药用香木。
桂皮:有解热镇痛、健胃清肠的作用。在佛教医学中,用桂皮进行香疗法,内服可以治疗感冒、头痛、腹泻等病症;外用煎水洗浴,可以治疗皮肤病。桂皮每天的用量不要超过lO克。
沉香:有镇静安神、健胃止呕的作用。治疗神经性呕吐时,可以用2-4克的沉香水煎服用。
艾叶:有温经活血的功效。将鲜艾叶压碎绞汁,或用艾叶煎汤服用,可治疗腹痛腹泻。身体某处麻木疼痛时,则可以用艾叶放入水中煎煮后沐浴,便可活血止痛。另外,将艾叶碾碎外用,则可以止痛止血。
松叶:含有大量的叶绿素、维生素、蛋白质、糖、松节油、矿物质等成分。松叶榨汁服用,或直接嚼服,用水煎服,可以治疗急慢性肠胃炎。
菖蒲:有开窍宁神,化湿和胃的作用。与郁金、半夏同用,可治疗痰湿蒙蔽心窍引起的神志昏乱;与远志、茯苓同用,则可治疗健忘、耳鸣耳聋;与茯苓、莲子、人参同用,则可以治疗食欲不振,气虚乏力。
藿香:有芳香化湿,解暑的作用。对暑天外感风寒,内伤生冷所引起的头痛发热,呕吐泄泻,可与紫苏、半夏、厚朴同用,也可单用开水泡饮即可。
香附:有疏肝理气,调经止痛的作用。治疗肝气郁结引起的胁肋胀痛,可与柴胡、白芍、枳壳同用。治疗胃受寒疼痛,可与高良姜做成良附丸服用。由肝气不舒导致的月经不调、乳房胀痛,可用香附与当归、川芎、白芍、柴胡等活血疏肝药物同用。
丁香:有温肾助阳,降逆止呕的作用。治疗胃寒呕吐,可与人参、生姜、砂仁、白术同用。对于肾阳不足导致的阳萎、脚软无力,则与附子、肉桂、巴戟天、淫羊藿等药物同用,以温肾助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