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禅一谈佛医学---咒语

(2010-02-02 15:37:22)
标签:

宗教

陀罗尼

咒术

咒语

印度

健康

分类:

http://a0.att.hudong.com/40/17/01300000310433122811179011642.jpg

学咒除毒
古代的印度与中国,都相信咒禁能治病防灾。中国《黄帝内经》中即有“祝由”一说,祝同咒。祝由,就是咒说疾病之由来之意。我国道教徒亦行咒术。抱朴子内篇卷四登涉篇载有“六甲秘祝”,谓此咒可令人在战斗中免于死伤。在古印度医方明中,也含有咒禁的运用。唐三藏在《大唐西域记》中提及印度医方明时,记述为“禁咒闲邪,药石针艾”。
依《长阿含经》卷十四载,释尊曾驳斥咒术。《分别善恶报应经》认为,有十种业获畜生报,禁咒厌术就列为第八。印顺大师认为:就咒术而言,“严格的说,佛法是彻底否定了的,出家人是禁止的。”
但是,诞生、成长、发展于咒术盛行的古印度的佛教,还是将世俗的咒术逐步引入了佛法。佛陀虽禁止弟子为谋生而学习咒术,但允许为治病护身而持咒。《四分律》卷三十记述道:“若学咒腹中虫病,若治宿食不消;若学书、学诵,若学世论为伏外道故;若学咒除毒,为自护,不以为活命,无犯。”
佛教引入咒语,应以准许比丘学习治蛇毒咒为开端。《杂阿含经》卷九载,比丘优波先那为毒蛇所伤中毒而死,因此,释迦牟尼佛为比丘们说防治毒蛇的咒术章句。对此,印顺大师解说道:“对于修道,佛法以为咒术是无益的;也不许僧众利用咒术来获取生活(邪命),但咒术的效力,在一般是公认的,所以在部派佛教中,容受咒术的程度,虽浅深不等,而承认咒术的效力,却是一致的。”“印度在热带,毒蛇特别多;每年为毒蛇所伤害的人,数目很大。一直到现在,还有一批以咒蛇为职业的。出家人多住于山林,正是毒蛇出没地区,既承认咒术的力量,那末为了保护自己,引用世俗防治毒蛇的咒术,也就不觉得离奇了!僧团内,准许学习治蛇毒咒,那其它治病的咒法,当然也是许可了。远离恶咒
咒,指不能以言语说明的具有特殊神秘灵力的秘密语,又作神咒、禁咒。
汉译佛典中的咒字在梵语、巴利语中有多种原语。真言,陀罗尼,总持,明咒,虽然名称互异,各名词的着重点也稍有差异,但形式上都类同诵咒,因此,自古以来多相混用,遂统称为咒。由此也可看出,佛家的咒语有多个源头。
真言,音译曼怛罗,指真实而无虚假的语言之意,特指对神、鬼等所发的神圣语句。密教中,行者口诵真言,称为语密。有息灾、降伏、摄召、增益等四种真言。息灾法中,自然包括消除病苦和瘟疫的真言。
陀罗尼,又作陀怜尼。意译总持、能持、能遮。陀罗尼原为一种记忆术,能于一法之中,持一切法;于一文之中,持一切文;于一义之中,持一切义;故由记忆此一法一文一义,而能联想一切之法,总持无量佛法而不散失。陀罗尼能持各种善法,能遮除各种恶法。陀罗尼分为法、义、咒术、忍等四种陀罗尼。其中咒陀罗尼,依禅定力起咒术,能消除众生的苦难和灾厄。
明,是光明或“术”、学问、知识之意,指持诵者能消除无明烦恼的黑暗,使身心得到圆明清净,故称为“明”。
咒语进入佛教后,被大大地改造提高了,使其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总持”的含义,使地位越来越高,影响越来越大。发展到晚期密教时,更是走向了极致。
咒语有多种分类。简单的说,根据咒语的语言性质,可分三种。一是,由无意义的语言所构成的咒语,主要见于杂密经典,大部份用于除病消灾。二是,由无意义与有意义的语言所混合而成的咒语,起暗示和唤起联想的作用。三是,几乎全都是有意义的语言(包括名字)所组成的咒语。如《心经》中的般若波罗蜜多咒,即成就智慧,能除一切痛苦的咒语:“去了!去了!到彼岸去了!完全到彼岸去了!觉悟啊!谨愿!” 再如为佛教徒广为诵持的观世音菩萨的心咒,即“嗡嘛呢呗咪吽”六字大明咒,乃表示“归依莲华上之摩尼珠”之义。而有些咒语主要是一组鬼神的名字。
无论咒语本身是否有字面上的意义,每种咒语的用途都是相对清楚的。以用途区分,咒可分为善恶二种。善咒,如为人治病,或用于护身的咒语;恶咒,如咒诅他人,使之遭受灾害的咒语。据传说,藏传佛教噶举派米拉日巴尊者,年轻时为报仇雪耻,曾咒杀伯父及其眷属、亲友30余人,并毁坏全村庄稼,后忏悔而改宗佛教,拜玛尔巴为师,矢志习受密法。《药师如来本愿经》等均反复告诫:必须远离此等恶咒我知道你是谁
按佛教典籍中的记述,咒语对各种鬼病的治疗最为有效。智者大师说,鬼神所作病须用神咒助治,才能根治。具有这种功效的咒语,在佛经中比比皆是。
如《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咒经》中记载,当时毘舍离国中发生瘟疫,一切人民都遇到了大恶病,或眼赤如血,或两耳出脓,或鼻中流血,或舌噤无声,或所食之物化为粗涩,或者意识闭塞犹如醉人。良医耆婆尽其道术也不能救。世尊怜愍众生,请观世音菩萨说消伏毒害陀罗尼咒,毘舍离人即时平复如本。观世音菩萨在此所说的咒语是:
“多侄[口*他] 陀呼腻(名大鬼)摸呼腻(名水鬼)阎婆腻耽婆腻阿婆凞(虚抵反名人嗔鬼)摸呼腻(此鬼口出火名曰光鬼)安茶梨(名曰花鬼)般茶梨(此鬼身白名曰白鬼)输鞞帝(名极白鬼)般茶啰婆私腻休休楼楼(三头鬼)安茶梨兜兜楼楼(名三头儿鬼)般茶梨(名母黑儿白鬼)周周楼楼(入山中去不杀周周楼楼名好偷人小儿山中住鬼)腻盘茶梨(名出白鬼)豆豆富富(豆豆名欲便去鬼富富名不更来鬼)般茶啰婆私腻矧墀(殡资反名亿鬼)跈墀(乃轸反名不亿鬼)腻跈墀(名最忆鬼)萨婆阿婆耶羯多萨婆涅婆婆陀伽(莫著疑人)阿婆耶(莫作鬼)卑离陀(云饿鬼)闭殿娑诃(莫来隐去) ”
咒中几乎全部由恶鬼的名字组成。佛家认为,鬼并不可怕,一旦认出它,喊出它的名字,他就吓跑了,就如2003年的SARS,怕没有用,要认出他,喊出他,就不怕他了。
对于那些叫不出名字的恶鬼,可以礼请法力高强的诸方善神去降伏,这些咒语中,自然以这些善神的名号为主要内容了。
治病一览
善咒可以使人坚强、无畏,从而增强持诵者的心理免疫力,从而有益于增强其生理的免疫力。因此,历史上记载的咒语能够治疗许多种病,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早期的经典中,如《四分律》卷二十七、《十诵律》卷四十六等,就提到咒语能治腹内虫病、治宿食不消、治毒、治齿。
以后,出现了不少专门以治病为主要内容的陀罗尼经,这些经典中不仅列出了所治病患的名称,还记录了具体咒语的内容,和持诵的方法。如《佛说咒时气病经》、《佛说咒目经》、《佛说咒齿经》、《佛说咒小儿经》、《佛说疗痔病经》、《除一切疾病陀罗尼经》、《能净一切眼疾陀罗尼经》、《佛说护诸童子陀罗尼咒经》等,这些经书里所记载的都是用咒法治疗时气病、眼病、齿病、小儿病、痔病等。
在其他经典中,也常记录一些专用于治病的咒语。《法苑珠林》卷第六十杂咒部第七汇集的咒语,可治疗妇产科病、热病、头痛、耳聋、牙痛、腹痛、宿食不消、中毒、癞病疮病、腋臭、疟病、业报病等。有:
佛说止女人患血至因陀罗尼咒
  佛说妇人产难陀罗尼咒
佛说除灾患诸邪恼毒咒
  咒蛇蝎毒陀罗尼
  疗百病诸毒陀罗尼咒
  观世音菩萨说灭罪得愿陀罗尼咒
  观世音菩萨说除卒得腹痛陀罗尼咒
  观世音菩萨说除中毒乃至已死陀罗尼咒
观世音菩萨说除种种癞病乃至伤破陀罗尼咒
疗腋臭鬼咒
  疗疟病鬼咒
  疗不得下食鬼咒等等。
咒禁治病的具体方法非常丰富,根据不同的经典、时代和传承,会有很大的差异。有自己持咒护身调治疾病的,有咒师持咒为他人治病的。咒语可以直接作用于身体,也可以通过被咒语加持过的物品而发生作用。如经过加持的丝线类,或挂在脖颈上,或系于腰间,或缠于手臂。再如经过加持的护身符。这些内容,早已成为一方习俗,而被视为平常之事。
此外,咒水治病,一直广为流传。《佛说神水咒疗一切病经》中称,对水井、池塘、江河、泉眼,持诵佛说的神水咒三遍,饮者百病皆除。据《北史》载,“沙门惠怜者,自云咒水饮人,能差诸病。病人就之者,日有千数。”而各高僧传所载咒水治病者,不胜枚举
药咒合用
咒禁非但不排斥药石,还常与药石结合起来治病。
《不空绢索咒经》、《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疗病合药经》、《曼殊室利菩萨咒藏中一字咒王经》、《大药叉女欢喜母并爱子成就法》、《啰嚩拏说救疗小儿疾病经》中,在用所授咒语救治各种疾病和苦难时,很多都需要咒语与药物相结合,或内服,或外敷,或佩戴,或浴洗,不一而足。这种结合,倒不完全是佛家的专利。但佛家是一集大成者。这种治病法所产生的疗效,到底是药石在起作用,还是咒语在起作用,还是共同作用产生了一加一等于或大于二的效果,其机理需要实证的研究。但对患者和医生来说,双管齐下,加上双保险,应是比较妥当的办法。
《金光明最胜王经》大辩才天女品第十五,即记载一与咒语配合使用的洗浴药方。药方共三十二药,每药末均附记梵文译音。经中大辩才天女说:
“世尊,我当为彼持经法师及余有情,于此经典乐听闻者,说其咒药洗浴之法。彼人所有恶星灾变与初生时星属相违,疫病之苦斗诤战阵,恶梦鬼神蛊毒厌魅咒术起尸,如是诸恶为障难者,悉令除灭。诸有智者,应作如是洗浴之法。当取香药三十二味,所谓:
菖蒲(跋者) 牛黄(瞿卢折娜) 苜蓿香(塞毕力迦) 麝香(莫迦婆伽) 雄黄(末奈眵罗)
合昏树(尸利洒) 白芨(因达啰喝悉哆) 芎藭(阇莫迦) 枸杞根(苫弭) 松脂(室利薜瑟得迦)
桂皮(咄者) 香附子(目窣哆) 沉香(恶揭噜) 栴檀(栴檀娜) 零凌香(多揭罗)
丁子(索瞿者) 郁金(茶矩么) 婆律膏(揭罗娑) 苇香(捺剌柁) 竹黄(鹘路战娜)
细豆蔻(苏泣迷罗) 甘松(苦弭哆) 藿香(钵怛罗) 茅根香(嗢尸罗) 叱脂(萨洛计)
艾纳(世黎也) 安息香(窭具[打-丁+罗]) 芥子(萨利杀跛) 马芹(叶婆[仁-二+爾])
龙花须(那伽鸡萨罗) 白胶(萨折罗婆) 青木(矩瑟侘) 皆等分
大辩才天女,俗称辩财天。为主掌学问辩才、音乐与福德的女神,能除人之秽,予人财富、子孙、勇敢。辩财天原本是印度人所信仰的河神,后来辗转成为佛教的一位护法神。
咒药结合的其他例子,详见书末附表。
药与咒的结合,还体现在密宗的部分仪轨中。密教设坛修法作法时,或灌顶时,需要使用五种药。这五药,或将其埋于坛下的地中,或将其贮于瓶中,与真言一起发生作用。关于五药的种类,《慧琳音义》卷三十六引《金刚顶经瑜伽》说,五药梵名是:婆贺拶啰,婆贺祢缚,建咤迦哩,儗哩羯啰孥,勿哩答贺底。这五种药,因东土没有,就用本土的伏苓、朱砂、雄黄、人参、赤箭代替。《成就妙法莲华经王瑜伽观智仪轨》另说五药是赤箭、人参、伏苓、石昌蒲、天门冬。
太医署的咒禁科
咒禁二字中的禁字,意味深长。对世俗流传的“方术”治病法,智者大师告诫说:“术事浅近体多贡幻,非出家人所须,元不须学,学须急弃。若修四三昧,泡脆之身损增无定,借用治病,身安道存,亦应无嫌。若用邀名射利,喧动时俗者,则是魔幻魔伪,急弃急弃。”
对密宗而言,禁的意思是,凡真言持咒之法,禁止不受灌顶印可的人修学行法。如果不禁,无论对社会还是对个人,就要出各种问题。因此要“密”之,因此而“禁”之,故称作“禁”。密宗的咒师因此也被称为咒禁师。
唐朝著名医家孙思邈认为,汤药、针灸、禁咒、符印和导引是医疗五法。而禁咒“斯之一法,体是神秘,详其辞采,不近人情,故不可得推而晓也,但按法施行,功效出于意表,不有所辑,将恐另落,今编为两卷,凡二十二篇,名曰禁经。” 见《千金翼方》卷二十九。这一成果,成为唐宋以后学习禁咒的教本。受此影响,唐代太医署首次设咒禁科,与医科、针科、按摩科并列为医学四科。咒禁科设立咒禁博士和咒禁师,教授咒禁,使学生能用咒禁来拔除邪魅鬼祟以治疾病。唐内典卷四十“太医署”记载:“咒禁博士一人,从九品下。隋太医有咒禁博士一人,皇朝因之。又置咒禁师,咒禁工以佐之,教咒生也。咒禁博士掌教咒禁生,以咒禁祓除邪魅之为厉者。有道禁,出于山居方术之士。有禁咒,出于释氏。”

高僧佛图澄的故事
在高僧传中,僧人精通禁咒者,不胜枚举。著名者如佛图澄(232~348),善诵神咒,能役使鬼物;善医术,能治痼疾应时瘳损。《晋书》卷九十五“艺术传•佛图澄”记载:“勒(石勒)爱子斌暴病死,将殡,勒叹曰︰‘朕闻虢太子死,扁鹊能生之,今可得效乎?’乃令告澄(佛图澄)。澄取杨枝沾水,洒而咒之,就执斌手曰︰‘可起矣!’因此遂苏,有顷,平复。自是勒诸子多在澄寺中养之。”
目前,咒禁治病法已引起部分心理医疗学家的兴趣。研究发现,古老的东方咒术,与现代的西方心理治疗方法,在许多方面都不谋而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