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一谈佛医学---译经家促进中印医药交流

标签:
蜜草光明盐刺蜜《本草纲目》安世高印度健康 |
分类: 医 |
http://xiaoxue.rongdeji.com/admin/UploadedFiles/81078053-59b9-4ae0-b1c1-ad8ea45b1b55rj050201.jpg
译经家安世高的贡献
相传,后汉译经家安世高精通医术,“睹色知病投药必济”,将印度医学与佛教同时引入中国,而成为后世译师的楷模。以下散记,可佐证佛教译师对医学传播的部分贡献。
东晋葛洪《肘后救卒方》记载“药子”一物,署明婆罗门胡名叫“船[踩-采+束]树子”,这是现存中医书中可以见到的最早的印度药物的记载。
隋朝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中载“以水杨枝洗口齿。”
《隋书•经籍志》载有《婆罗门诸仙方》、《婆罗门药方》、《西录婆罗门仙人方》、《西域名医所集要方》、《耆婆所述仙人方》、《龙树菩萨药方》、《龙树菩萨和香方》、《龙树菩萨养性法》等。
至唐朝孙思邈的《千金方》中就吸收了大量印度药物和医疗方法,如阿伽陀丸、耆婆万病丸、耆婆治恶病方、耆婆汤、耆婆大士补益长生不老方等。
王焘《外台秘要》中也有千金耆婆万病丸、耆婆汤等方,并记有治眼疾的“天竺经论眼”及金篦子术。后世《眼科全书》、《眼科大全》、《银海精微》等著作中,皆载有“拨下法”。
宋代所编纂的本草和明代李时珍所编的《本草纲目》中亦多参照佛典中的植物名。
《本草纲目》中,注明出产于印度的药物约有金刚石、光明盐(石盐)、青木香、胡椒、刺蜜(蜜草)、天竺桂(月挂)、沉香、熏陆香、苏合香、龙脑香、阿魏、象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