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一谈武(少林功夫最养生---易筋经10)

标签:
养生保健督脉任脉鱼际少林文化 |
分类: 武 |
第二章:少林易筋经十二势分解讲述
少林易筋经预备式
动作介绍: 身体正直站立,双脚开立,与肩同宽,脚尖外撇,双脚近似成九十度角。周身放松,凝神敛志。两臂自然下垂,自然贴于大腿外侧,下颔微收,眼观鼻、鼻观心。做三次呼吸,将气息调匀。
http://omahung.ek21.com/100.jpg
说明:这是练习易筋经的准备工作,以下动作如果单独练习,准备活动相同。练功前的调整是易筋经练功的基础,身体姿势决定了动作的正确与否。动作正确与否关系到气息和意识的运用,所以要重视功前调整。
练功前对身体各部的要求:
头颈:头正颈松是关键
上肢:松肩坠肘虚腋是关键
肩要放松,要自然垂下来,不要耸肩。耸肩不但使肌肉紧张,而且直接影响气机下沉,有碍于腹式呼吸的形成。坠肘是松肩的延续,松肩不仅是肩膀的放松,而且要顺势松到肘。整个肩臂放松了,坠肘就可以自然形成。虚腋的要求,即双臂不要贴在两胁上,应该分开。这也是为了使肢体更加舒展和舒适,如果双臂紧夹在一起,气血的周流必然会受到影响。
胸背:含胸拔背是关键
含胸有利于气机下沉,形成腹式呼吸,拔背有利于脊柱伸展,使督脉更为通畅。含胸的操作与下颌内收直接关联,收下颌时胸部自然就会往里收一些。练功所要求的含胸,胸部内收的程度很小,只要不故意挺胸就够了。含胸与拔背的操作是同时的,含胸的程度决定了拔背的程度。含胸过度就不是拔背面是驼背了。拔的意思是挺拔而不弯曲,故含胸拔背操作正确时,脊柱基本上竖直。脊柱在腰背部有一个生理弯曲,含胸拔背的结果是部分抵消这个生理弯曲,因此这时脊柱的竖直程度比日常要更大一些。且由于下颌微收,脊柱在颈部的生理弯曲也被抵消了一部分。故练功中脊柱从上到下都能充分伸展。
腰胯:伸腰沉胯是关键
伸腰是腰部要伸展开,挺直,不能塌腰。其作用主要是将腰部的脊柱伸直。注意伸腰不是挺肚子,腹部还是要略向内收。沉胯是胯部要向下坐,坐式练功要求臀部略向后突出,就是为了更好地沉胯。站式练功要求臀部如坐高凳,用意也在于此。伸腰沉胯除有利于伸开脊柱外,还使身体的重心能够落在下腹,即使是站式,也可将身体的重心下移,这就非常有利于气沉丹田。
下肢:轻松安稳是关键
在保持直立的前提下,两腿要尽量放松,双膝应微曲,曲的角度以不超出足尖为限。五趾微微抓地。双脚的脚型有内八字、外八字和平行式三种。少林易筋经采用外八字,外八字即脚尖外展式站立,这种姿势的灵活性最强。
除了姿势的调整,还要保持呼吸自然顺畅,才能使气机保持正常。本式开始先采用自然呼吸,等到熟练时,再进行逆腹式呼吸。预备势是为具体行功做准备的,所以吐故纳新一定要做到。具体操作如下:
1、舌抵上腭,微闭双唇,只用鼻来将清新空气徐徐吸入体内,一直吸入下腹,吸到不能在吸的时候,口中默念“哼”字,用口和鼻将气完全吐出,此步功夫是起到吐出上焦之浊气的作用。
2、同前操作,声音变为默念“哈”字。
3、同前操作,声音变为默念“嗨”字。
心神宁静、神情专注、排除杂念是学练易筋经必须达到的境界。因此练功中对神的要求较高,要放下思想负担,不能把日常的烦心事带到练功之中,在形正气定之中神态自然安舒,达到调神的目的,做到心情安静,排除杂念。
【练功功解】
在日常的生活中,人们很少去关注站立姿势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很多人在站立状态下不是把身体的重心放在两条腿上,而是一条腿承担身体重量重,另外一条腿承担身体重量轻,有些人将身体重量放在脚的前边,而另外一些人将身体重量放在脚后跟,甚至是脚的内外侧,这些都可以从鞋底或者鞋跟处的磨损程度上看出来,由于我们不是将身体重量正确的平衡均衡的分布在支撑身体体重的膝关节和脚上,从而导致我们身体在长时间错误的站立中而导致身体的畸形,从而影响到以脊柱为主的支撑关节的弹性和韧性,从而诱发一系列疾患,所以我们从一开始学习易筋经就要十分关注站立的姿势,并且在以后姿势和动作的练习中加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