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禅桩功法身法调整揭秘之功法修炼的意义
(2009-06-24 14:42:54)
标签:
健身保健桩功功法承受力少林 |
分类: 武 |
中国嵩山少林寺始建于公元495年,在1500余年的历史传承中,少林禅、武、医传统知识和文化表达形式作为具有真实性、独特性和唯一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极强的国际号召力。
少林医药学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被尊为少林医宗。历代高僧大都禅、武、医兼通,效国利民,名闻于世。纵观千余年的少林医药学发展史,其产生于魏晋,成长于唐宋,学派形成于明,发展于清;它与少林功夫的发展息息相关;理法方药多遵中医理论,是中华医药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值得后世研探、发扬。少林寺自金代已设有“少林药局”机构,距今已有787年的历史。元好问说少林药局的难能可贵之处,不止于其不传之秘方,更在于其医德传承:“时节州土无不适其当,炮炙生熟无不极其性,德与侠固亦尽其技矣。”悲天悯人的道德情怀、精益求精的技术追求,使少林禅医最终赢得了世人的崇敬,并成为少林寺代代相传、千年不衰的宝贵精神财富。
少林医药学中最富有特色的是少林功夫中多姿多彩的少林功法,它不仅是少林功夫的基础,还影响到中医药学的针灸和推拿学,翻开中医推拿学统编教材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推拿主要的几个流派不同程度上都受到少林功法的影响,例如一指禅推拿流派讲究学习手法之初练习少林易筋经;内功推拿流派讲究少林内功等等。由于佛门戒律森严,功法秘不外传,一切动作,功理, 历来师徒之间口授单传,不立文字,所以常人难窥此功法奥妙,这种少林寺特有的练功术,既不同于一般的少林动功,也不同于一般的禅定静功,对姿势、气息、意识要求特别严格,刻苦锻炼能疏通经络,调整人体的气血,使之达到阴阳平衡,脏腑功能协调,从而起到祛病健身,益智延年,搏击实战的作用。余自幼习武,略有所成,弱冠之年幸得少林真传,为进一步造福后人,今天因篇幅原因仅简要阐述一下少林禅桩功法中的身法调整。
一、
1、“畅通经脉”以得“养生”
少林禅桩功讲究松中求养生。我们从中医的基础理论中,可以解释出站桩求得的“松”可以养生的机理。中医学认为,人身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经络是互相联系的通道,气血的运行依赖经络来实现,人有了病,则相关的经脉就必然不畅通。因此中医说“痛则不通,通则不痛”。那么,要治病,只要使这个经脉恢复畅通,对于病症会有积极影响。事实上,通过“养生桩”的这种放松,求得阻滞的经脉重新归于顺畅通达,进而给予病症以积极的影响。因此,养生桩事实上是通过求“松”,使经脉得以充分的舒展,为进一步使之正常运转奠定基础。练习禅桩功非常讲究意守丹田,此部位向来为养生家所重视。道家养生家认为丹田是练功的“根”,为“安炉立鼎”炼金丹的地方。《黄庭经》的“黄庭”二字即指此处,认为此处是“积精累气”之所。现代人体力学家认为此处是人体重心所在。丹田,少林一般指脐内向里斜下一寸三分(又称一寸半)处。即小腹之内,骨盆之中,膀胱之后,骶椎之前,气功家称此处为储藏真气的“夹室”。少林高僧认为此处是全身经络贯通的关键,思想集中于此处,着力灌之,日久能达到任督贯通,继而全身经脉皆通。其实,从现代医学来说此处也是人体许多重要脏器所在之地。尤其是生殖器官聚集的地方。由外及内进行剖析,首先是腹肌,腹肌是牵动人体腰部及下肢力量的关键,它并对小腹内的脏腑起保护作用。其内部则是生殖腺聚集的部位。如精囊腺、前列腺、女性的卵巢等性分泌腺。科学家认为增强这些内分泌脏器的机能,是增强人体生命活力的重要措施之一。这些性机能的增强,可以保证人体产生自身所需要的性激素。这些激素是促进人体各器官生长、发育,并持久地维持其正常状态,延长寿命的极其重要的生命元素。这一点在少林众多功法中已经得到验证,例如少林吊档功就是利用器械对男性性腺进行刺激,从而达到强身的作用,功简效宏。
2、“内外兼修”以求“技击”
少林功夫在练功时都需要内外兼修,二者缺一不可。从炼内的角度讲,气血的调节、精气神的修炼、意念意识的培养,都要通过桩功来完成。从练外来讲,肌肉的力量与骨骼的承受力,以及内脏的抗打击能力等,也都需要通过桩功训练来完成。而少林禅桩功恰恰是能满足这两者要求的一个极好的桩法。对此,我们首先从炼内说起。要求首先做到心平气和(或者凝神静气)、气沉丹田、呼吸自然,在意念上都有意念放大、假想等大同小异的要求。在意念上的受到特殊锻炼,使人体的机能在搏击中能够得到充分或者超常的发挥。内气充盈,气聚于皮内膜外,人身仿佛一个充气的轮胎,所以抗打之力倍增而不伤身体。少林功夫的操练要求身体必须有相当强的承载能力,这种承载力的强弱除了与内脏和肌肉骨骼的承受能力有关外,还与咽喉、胸膜、腰肾、肛门、阴部等部位有关。如果在用力时,阴部不能上提,肛门不能紧缩,腰肾无力,胸膜不能横托胸腔脏器,那么这个人是绝对不可能有较大力量的。一个脱肛或疝气患者,一个久咳肺虚的病人,绝不可能有力量举起较重的物体。而少林禅桩则是一个对内对外都要进行负载承受力锻炼的极为科学的桩法。先从练外说起,在蹲马步桩时,两腿的负荷是很大的。两腿的肌肉需要承受较大的静载力,而静载力的练习在武功中是锻炼内脏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其机理是,当两腿下蹲呈90°时,负载上身的重量需要很大的力量,这时就需要咽喉自然自锁(只能用鼻自然呼吸),提肛缩阴,气沉丹田。也就是要从满足腿部承受力开始,而后锁闭两头(即咽喉、肛门与阴部),使上下两处的承受力得到锻炼。如果这两处的任何一处的承受力太弱,当咽喉自锁、提肛缩阴时,腹部肌肉会自然跟着收缩。随着腿部静支撑力的需要,肾上腺素的分泌将会大大增加。由于是静支撑力,所以呼吸既不是有氧运动的大呼大吸,也不是静养功的内腹式呼吸,而是既要配合咽喉与肛门的锁闭,又要气沉丹田均匀自然,既不用力憋气又不过于无助的呼吸方式。初练此桩三两分钟两腿就感到难以支撑,为满足上下锁闭,或保持桩形,不自觉地将气聚顶于胸部,不一会就使人感到憋闷难忍。此时练功者不是口中撒气,便得急忙收势,累得气喘嘘嘘,这说明初练者的整体的承受力相对较弱。此功法使身体各部肌肉和内脏就得到了全面的锻炼。认真练习此桩,任何部位的功能都将随着功力的增长而得到相应的改善。人体咽喉和肛门的锁闭能力将大大增强,胸部和腹部各器官的承受力和内分泌功能将会大大改善。
石墨与金刚石的组成元素是完全一样,但因为原子排列组合的方式不同,硬度却有着天壤之别。那么我们也可以通过改造身体的组合方式来改变自身抗击力的强弱,人体由许多的关节或韧带、肌肉而联结在一起的,这种松散联结的抗击力有限,而通过少林禅桩训练能够达到身体上的整体收缩,使身体做到“浑然一体”,因此打到身上的力量不是集中在被攻击的点上,而是由于身体的浑然一体使这种力转移到整体上来,这样就由局部受力变成了整体受力,整体所能承受的力量显然要远远大于局部受力,因此浑然一体的身体状态必然会具备杰出的抗击力。这就是抗击力修炼的不传之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