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负荆请罪”

标签:
秦国赵国廉颇蔺相如 |
分类: 故事 |
历史典故:“负荆请罪”
公元前279年,秦赵两国会盟于渑池(其实就是停战谈判),秦国君臣处处都想占便宜,让赵国丢脸。又是上大夫蔺相如与秦国君臣据理力争,斗智斗勇,捍卫了赵国的尊严,取得谈判成功。
由于蔺相如娄次立功,被赵王封为上卿(相当于宰相)。此事引起上将军廉颇的极大不满,认为如果没有他的军队做后盾,蔺相如怎么成得了事,蔺相如本是门客一个,就凭三寸不烂之舌,花言巧语,就与自己平起平坐。廉颇心理很不平衡,并扬言,在朝堂上不能说什么,但是若再路上碰到蔺相如,一定要当众羞辱他一番。蔺相如却吩咐属下,若在路上见到廉颇车队就避开,不与之碰面。对此,廉颇甚感得意,觉得自己很威风。时间长了,蔺相如的属下对此颇有怨言,认为蔺相如上卿太软弱,彼此同等官阶,何须怕他。蔺相如却对属下说,要从大局着想。如今强秦不敢来犯,只因赵国上下团结一心,如果我与上将军因私人恩怨而斗起来,秦国必然趁机来犯,国家就危险了。
廉颇得知此事后,恍然大悟,佩服蔺相如的豁达大度。于是赤膊自绑,拿着荆条到蔺相如府邸请罪,请求蔺相如用荆条抽打他。于是将相和好,成刎颈之交。此事成为千古美谈。于是有了负荆请罪这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