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历史典故:“负荆请罪”

(2022-04-01 10:29:08)
标签:

秦国

赵国

廉颇

蔺相如

分类: 故事

历史典故:“负荆请罪”

历史典故:“负荆请罪”

 上篇博文说到廉颇,就联系到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演绎出“将相和”的故事。这还得由“和氏璧”谈起。据说很久以前楚国人卞和发现一块石头,认定石里有宝,于是拿去献给楚厉王,楚王令工匠鉴别,工匠认为只是普通石头,楚厉王以欺骗罪砍了他一只脚,厉王死后,卞和又把石头献给楚武王,结果还是同样遭遇,另一只脚也没了。楚文王继位后,听说卞和常常痛哭,便派人问他,因为欺骗国君而被砍脚,罪有应得,还哭什么?卞和却说,他不是因为失去双脚而伤心,而是为了没有人识宝而伤心。楚文王于是叫匠人认真琢磨,果然是一块精美的玉璧,于是将此玉璧命名为“和氏璧”。后来“和氏璧”离奇失踪多年后,到战国时代为赵惠文王所得。秦王得知后,就想夺取它,于是派了使者到赵国,声称愿以15座城池交换“和氏璧”。由于秦国实力强于赵国。赵王怕秦王是以15座城池为幌子,空手套白狼夺取“和氏璧”,不知如何应对。此时有内侍称家有门客蔺相如智勇双全,有办法应对。于是,赵王派蔺相如持玉璧赴秦,蔺相如果然不负所望,智勇双全与秦昭王斗智斗勇,终于“完璧归赵”,保住了“和氏璧”,于是蔺相如立即被重用,封为大夫。(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后,和氏璧最终还是落入秦王之手,被雕刻成“传国玉玺”)

公元前279年,秦赵两国会盟于渑池(其实就是停战谈判),秦国君臣处处都想占便宜,让赵国丢脸。又是上大夫蔺相如与秦国君臣据理力争,斗智斗勇,捍卫了赵国的尊严,取得谈判成功。

由于蔺相如娄次立功,被赵王封为上卿(相当于宰相)。此事引起上将军廉颇的极大不满,认为如果没有他的军队做后盾,蔺相如怎么成得了事,蔺相如本是门客一个,就凭三寸不烂之舌,花言巧语,就与自己平起平坐。廉颇心理很不平衡,并扬言,在朝堂上不能说什么,但是若再路上碰到蔺相如,一定要当众羞辱他一番。蔺相如却吩咐属下,若在路上见到廉颇车队就避开,不与之碰面。对此,廉颇甚感得意,觉得自己很威风。时间长了,蔺相如的属下对此颇有怨言,认为蔺相如上卿太软弱,彼此同等官阶,何须怕他。蔺相如却对属下说,要从大局着想。如今强秦不敢来犯,只因赵国上下团结一心,如果我与上将军因私人恩怨而斗起来,秦国必然趁机来犯,国家就危险了。

廉颇得知此事后,恍然大悟,佩服蔺相如的豁达大度。于是赤膊自绑,拿着荆条到蔺相如府邸请罪,请求蔺相如用荆条抽打他。于是将相和好,成刎颈之交。此事成为千古美谈。于是有了负荆请罪这典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