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意的编辑,雷人的标题

(2013-04-15 15:05:24)
标签:

标题

汉字

出错

字义

杂谈

分类: 随笔

从一则雷人标题看汉字的奇妙组合大意的编辑,雷人的标题


4月13日的《广州日报》在报道塞尔维亚发生的枪击案时,有一行标题是“凶手有家暴史,其父幼年时饮弹自尽”(剪报图用红笔打圈处),一看真令人莫名其妙。其(凶手)父幼年时已经“饮弹自尽”,岂不是说,凶手之父幼年已经结婚生子?然后自尽?这可能吗?再说,幼年小孩不可能结婚生子,那么,凶手又从何而来?仔细看了报道内容,原来是说,凶手幼年时,其父已经吞枪自杀身亡。那么,这个标题就应该是:“凶手有家暴史,幼年时其父饮弹自尽”。这显然是编辑人员的疏忽大意,同样的几个字,排列顺序不同,其意义就谬之千里。因此,作为大报的编辑,在审稿和校对时,是大意不得的;特别是大标题,因为它十分显眼,出了错,很容易被人引为笑谈。

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汉字的确奇妙而有趣。同样的一组词句,排列不同,标点符号不同,就可以形成相反的意思。例如“牢不可破”这个词组,如果把前面两个字调个位,就变成“不牢可破”,意思就完全相反了。文革时期贴大标语是日常要做的事,当时我国同东欧某国关系很铁,如果你把“。。。。。。的友谊牢不可破”这样的标语贴成“不牢可破”那你就摊上大事咯!有时候,同样的字句,用在不同的地方,意思也相反,如:“打败”这两个字,例句一:“A国打败了B国”和例句二:“两国战争中,A国打败了。”同样是“打败了”三个字,放在不同地方,第一句是说A国赢,第二句是说A国输;本是反义词,可是,有时候却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如:“A国战败了B国。”和“A国战胜了B国。”用的词相反,表达的却是相同的意思。如果大家有兴趣,或许可以找出许多类似的例子。

也许是汉字是这样的奇妙,许多文人就喜欢玩文字游戏。有一个教书先生戏弄财主的故事常为人们津津乐道。说的是古时候,有个在财主家教书的秀才因为常常对自己在财主家的生活待遇表示不满,常发牢骚,于是财主决定下一年度不再聘请他。秀才于是写了一字据给财主,说如果下年度财主要继续聘请他,满足以下条件就可以了,条件是什么呢,字是这样写的:“无鸡鸭也好无鱼肉也好青菜多给不得少薪金一文不得。”财主一看,觉得这秀才怕失业,降低身价了,他理解为:“无鸡鸭也好,无鱼肉也好,青菜多给不得少,薪金一文不得。”于是财主与秀才续了约,并叫秀才在纸上签名画押,秀才也要求财主画押,双方不得反悔。第二年开始了,第一餐饭全是青菜,秀才于是告上县衙,财主理直气壮地应诉并拿出秀才所立的字据,要求县太爷判令秀才不折不扣地履行合约。县太爷问秀才有何辩解,秀才说:“老爷啊,是财主不履行合约,反诬我不履约。纸上明明写得很清楚,无鸡,鸭也好,无鱼,肉也好,青菜多给不得,少薪金一文不得。今年开头第一餐,财主就违约,鸡鸭鱼肉一点都没有,光是青菜,我请求青天大老爷为我做主!”县太爷于是判秀才胜诉。

汉字多一划少一笔,其字义就大相庭径,话说古时候有一家人,父子皆为官,非常自负,看不起邻家。有一年大年除夕,为了炫耀家势,在其家门口贴出对联称:“父进士子进士,父子同进士。婆夫人媳夫人,婆媳皆夫人。”其邻居看不惯他们父子盛气凌人的所作所为,因此,在夜里偷偷把对联改了一下,把“”子改成“”字,把“夫人”改成“失夫”,大年初一,人们只见到这户富贵人家面前贴上一副丧气的对联:“父进土子进土,父子皆进土。婆失夫媳失夫,婆媳皆失夫。”真是晦气透了。路人经过见了皆掩嘴偷笑,因为这家子平时总是仗势欺人,得罪人多,所以没有人把对联被改的事相告,直到他们自己发现时,笑料已经广为传播。从此以后,这家人做事也低调了一些,不敢太张扬。

汉字就是这样的奇妙,简直是可以翻掌为云,覆掌为雨。所以,中国的文人历来就喜欢咬文嚼字,舞文弄墨。当然,汉字的这种功能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用来抑恶扬善,弘扬正气;也可以被人用来颠倒黑白,耍无赖。就看你怎么用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