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南方古猿_二郎炳汉
南方古猿_二郎炳汉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8,185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美夺岛军演乃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2012-08-29 09:39:06)
标签:

日本

夺岛军演

栈道

陈仓

杂谈

分类: 时评

日美夺岛军演乃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日美夺岛军演乃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图1:钓鱼岛  图2:马里亚纳群岛(包括关岛、天宁岛等)(图片来自网络)

当日本与中、俄、韩三国就岛屿领土之争日趋激烈之际,美国与日本在美属关岛和天宁岛之间要进行“夺岛”的军事演习,假设日本岛屿被“敌国”占领,美国的海空军协助日本夺回“被占岛屿”。日本“自卫队”官员公开宣称“不针对特定的第三国”。但却放出风声,说若钓鱼岛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美国将帮日本“协防”钓鱼岛。我认为,日本此举不过是以公开假设“夺回钓鱼岛”虚晃一枪(明修栈道),暗中做好攻占俄罗斯的南千岛群岛(日本称之为“北方四岛”的军事准备(暗度陈仓)!

我们来看钓鱼群岛,它由十来个小岛(小山包)组成,总面积不超过六平方公里,最大到钓鱼岛没有淡水,气候条件恶劣,不宜人居住。它离我国大陆和冲绳岛(琉球群岛)都有三百海里以上,离我国台湾岛最近,只有一百海里左右。在中日两国有强烈争议的情况下,谁都不会轻易派兵去占领,更不要说去建设开发了。因为那个地方占领容易守住难,以前美军只是将它当成靶场,没有留下任何人可以居住的建筑物,“移交”给日本后,虽然日本宣称它“实际控制”,但是,只不过是日本人多登几回岛,而中国的保钓人士也登过岛,特别是中国的海监船和渔政船也经常去钓鱼岛海域巡逻,宣示主权,日方虽然前来阻止,然而也奈何不得。最有条件占领钓鱼岛并进行开发建设的应该是台湾当局,因为就在他鼻子底下,而且如果台湾派兵占领了钓鱼岛,美国想“协防”也无从下手。可惜,马英九不但不愿意这样做,而且还多次对日本人表白,他不会和大陆联手在钓鱼岛问题上与日本争夺。在台湾当局不愿意联手配合的情况下,中国政府是不可能派兵去占领钓鱼岛的,因为那个地方不是大手笔用兵的地方,如果日本人真的派兵占领钓鱼岛,而台湾当局又不作为的话,中国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把钓鱼岛宣布为我导弹射击靶场,看你日本人呆不呆得下去。日本人也不会不知道这一点,所以说他所谓“夺回钓鱼岛”之说,完全是虚晃一枪,是明明白白的明修栈道!

反观日本所谓的“北方四岛”(俄罗斯的南千岛群岛),总面积近五千平方公里,其地理形势更接近于关岛和天宁岛的形势,关岛与天宁岛等十几个岛屿组成马里亚纳群岛,单是天宁岛就有101平方公里。可见,其演习的真正目的是预演如何日美配合夺取南千岛群岛,可谓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啊!长期以来,人们所担心的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问题,现在已经不是日本极右翼的专利了,看看日本野田政府上台以来,表面上宣称不参拜供奉二战战犯的靖国神社,暗地里,他“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他的所作所为比以前自民党更加趋向军国主义道路,不但在政治上慢慢抛弃和平宪法,把防卫厅改为防卫省(国防部),而且在军事上力图恢复二战以前的兵力,最近的“秋月级”驱逐舰下水就是引用军国主义时期的舰名,建成亚洲最强的驱逐舰队;野田政府同时对中、俄、韩在岛屿之争中采取了前所未有的强硬态度,就是想通过夺取这些岛屿否定二战的结局,为复活军国主义鸣锣开道,以重温其“大东亚共荣圈”旧梦。他表面上是用美日军事同盟狐假虎威,在钓鱼岛问题上恐吓中国,而搞了这次“夺岛军演”,实际上是在暗地里积累夺岛登陆作战经验,为武力夺取南千岛群岛(日本所谓的北方四岛)作军事准备。

然而,“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日本政客们的图谋恐怕是在惹火烧身!他们想用“日美同盟”把美国绑住,让美国为他火中取栗,这是痴心妄想!在美国人眼中,日本不过是他们用原子弹征服的奴才,他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珍珠港的教训,他们只想把日本当做遏制中国的马前卒,而不会让日本真的坐大到美国无法控制的程度。从美国自身的利益出发,它不愿意与中国直接对抗,更不可能为日本火中取栗,它只乐意看到狐假虎威(日本,越南)或鼠假虎威(菲律宾),狐鼠在前面招摇,它这只“老虎”就躲在背后摇扇子,从而干扰中国的发展。从这次夺岛军演可以看出,日本只被允许派出60名士兵参与“夺岛登陆”,而参演的美军却有两三千,可见美国人的良苦用心。俄罗斯更不会被日本的假动作所迷惑,他们对日本的图谋保持着高度的警惕,除了派战舰巡逻南千岛群岛之外,还不时派轰炸机在日本海巡逻。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日本如果妄图抛弃和平宪法,重走军国主义老路,最终只能导致日本列岛的彻底毁灭!那将是:明修栈道栈道栈道崩塌,暗度陈仓陈仓遇伏。竹篮打水一场空!让我们拭目以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