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感于专家闹笑话

(2012-08-20 21:10:18)
标签:

氯气

金属钠

笑话

杂谈

分类: 科普、生活小常识
有感于专家闹笑话(图片来自网络)

有感于专家闹笑话

最近,中央十台的健康节目中,有某营养专家称,炒菜早放盐可令氯化钠分解,让氯挥发掉,只剩下钠,引来人们一阵笑谈(818日《广州日报》第一纸“今日观点”版《食盐分解论,岂止是错了》)看了这篇文章,的确让人喷饭。我虽年过七旬,仍然记得读中学时的化学实验,金属钠是极其活泼的元素,见水爆炸,见空气自燃,只能保存于煤油中,老师把玉米粒那么小的钠放入水中,只见那金属钠在水中团团转,冒着白烟,突然火光一闪,“扑”的一声爆炸就不见了,原来它燃烧后溶于水中变成氢氧化钠了。氯气是有毒的,以前德国法西斯杀害犹太人就是把准备杀害的人赶进氯气室,用氯气毒死的。但是,氯气与金属钠的化合物氯化钠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食盐,食盐在人体中是以钠离子与氯离子同时存在,状态非常稳定。食盐在烹调的过程中也是非常稳定的,如果真的氯气会先行挥发,那么不但炒菜者要闻到氯气的臭味,而且锅中也要发生激烈的化学反应,金属钠燃烧爆炸,菜汤变成了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是腐蚀性极强的硷),这菜还能吃么?那么,食盐能分解吗?答案是肯定的,一是在高温高压下,这只能是机器设备才能完成的事;二是电解,中学化学实验能做到,把食盐水溶液电解后,可以得到氯气和氢气,食盐水溶液变成氢氧化钠溶液。但是,食盐不论在人体中还是在烹调的菜肴中,是绝对不会分解的,作为营养专家如果连这一点也搞不清楚的确是让人笑话的。

专家者,是指在某学科有专长的人,专家不可能是全才,如果我们要求专家什么都懂,那是不切实际的。我国已故的一位数学家据说因为研究数学太专注连苹果是什么味道都不知道,曾经被人传为美谈。记得小时候课本说过一位大科学家的故事,这位科学家家里养了一大一小两只猫,为了让猫们进出方便,他在墙上开了一大一两个洞。朋友觉得奇怪,问他为什么要开两个洞,他回答说:“大猫从大洞出入,小猫从小洞出入。”朋友笑着说:“你就开一个大洞,大猫小猫不就都可以出入了吗?”这位大科学家才恍然大悟,他光考虑物理机械的“对号”问题,用到日常生活中却变成了画蛇添足。显然,我们也不应该笑话这位大科学家,他只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而已。但是,作为有专长的学者,把初中学过的化学知识都交还给老师似乎也说不过去,在西方记者掀起的叶诗文“兴奋剂”风波中,有位教授不知H2O是水分子,还以为是什么营养液,现在,又有一位专家说食盐(NaCl)在烹调时能分解,可谓笑话连连。我以前的文章曾经提过,专家学点辩证法,少出馊主意。不管专家们高不高兴,我还是提议:专家学点辩证法,避免闹笑话。我们不妨以食盐为例,讲讲其中的辩证关系:氯和钠分别是化学性非常活泼的非金属与金属元素,单独存在的氯气可以使人中毒,单独的金属钠可以烧伤人体,但是,当它们两个结合以后,就变成人体所需的氯化钠(食盐)。可以通俗比喻成两个多动症的小孩,当他们单独活动的时候,他们各自的两只手到处搞破坏,但是,当他们的两双手互相紧握在一起的时候,他们就无法再用手去搞破坏了。氯化钠在人体中就像那两个多动症的小孩已经把手紧握在一起,不能分开,他们就腾不出多余的手来搞破坏了,一旦他们的手分开了,他们就必然要在你的身体中“大闹天宫”了,这就是辩证关系。这位营养专家大概以为氯气是有毒的,应该把它挥发掉,让人体直接吸收金属钠,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两种对人有害的元素(氯和钠),发生化学反应以后,可以产生人体所必需的食盐氯化钠(当然要适量),这就是辩证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