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成败论英雄

标签:
奥运金牌理性杂谈 |
分类: 随笔 |
----理性对待奥运金牌的得失
伦敦奥运会开锣,我国奥运健儿旗开得胜,两天就得六金牌,暂列奖牌榜首位。许多人因而欢呼雀跃,我国运动员得金牌,扬威奥运,当然是值得国人高兴与骄傲。但是,竞技运动毕竟是残酷的,因为每一项运动,冠军只有一个,体操和其他艺术类运动,可能会有并列冠军,总而言之,最后得奖者是极少数。在竞赛过程中,形势错综复杂,有许多不确定因素,战情扣人心弦,这也是竞技运动的魅力所在。因此,每届奥运会都会牵动亿万人的心。我国运动员夺得冠军,掌声、赞美声不绝于耳,然而,如果运动员有失误,人们认定该拿的冠军让别人拿走了,立刻招来骂声一片。这种几乎是传统的习惯让我们的运动员在参加世界比赛的时候,背负了不少无形的精神压力。记得当年北京奥运,刘翔因为脚伤退赛,立刻招来无数的责骂声,有位网友甚至说他(刘翔)“丢尽了中国人的脸!”我认为,这种责骂实在是太苛刻了。俗语说:“站着说话不腰疼!”,人家脚伤了,走不动了,还要求人家硬拼吗?别人身上的肉,无论怎么样割,都不要紧,因为痛的不是你!脚残废了也是人家的事,所以你就能这么苛求吗?说得严重点,如果刘翔的脚废了,损失的不止是刘翔本人,而是国家的损失。同样是北京奥运会,美国射击选手把最后一发子弹打飞了,把已经基本收入囊中的金牌拱手让给了中国选手。试想,如果这是中国选手犯的错误,把就将到手的金牌拱手让与他国选手,恐怕这运动员会被网民的口水淹死啦,而且还可能被扣上“汉奸”的帽子。
胜败乃兵家常事,既有竞赛,就会有胜负,运动员拿到金牌,大家高兴,个人有面,国家有光;运动员拿不到金牌,遗憾和惋惜在所难免,但是必须有度,更不需要骂街。以前有一句口号,叫做“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有人说这是怕比不过人家,先来个阿Q精神自我安慰一番。我看,这个“阿Q精神”在必要的时候还是有点用处的。奥林匹克运动会除了追求更高、更快、更强之外,还是传播友谊的纽带,四年一次的盛会,拿到奖牌的运动员毕竟是少数,但是,各国运动员、工作人员通过这次盛会增进了理解,加强了友谊,交流了经验,恐怕这方面的意义还大于争金夺银。固然,奥运奖牌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具体表现之一,国家有财力,在运动员培训方面花了大本钱,人们重视运动员拿金牌也无可厚非。但是,切莫因此而坠入唯金牌论、以成败论英雄的怪圈。举重运动员吴金彪赛场失利,只拿到银牌,评论员三声痛惜,吴金彪痛哭向全国人民道歉,可见,唯金牌论对运动员的心理压力是如此的沉重!越是这样,就越是可能事与愿违,英国首相卡梅伦为了给最有夺金希望的男子双人跳水运动员鼓气,亲自到赛场助阵,希望他们为英国拿下本届奥运会第一金,结果反而增加了运动员的心理压力,在分数领先的情况下,第四跳就出了毛病,这枚金牌反而让中国选手装入囊中。我们既希望运动员多拿金牌,对拿了金牌的运动员给予鲜花和掌声,但是,对拿不到金牌、奖牌的运动员更要给予关心、宽容和理解,鼓励他们总结经验,走出失败的阴影,从头再来,而不是辱骂声和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