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文学第四》原文及译文(67)
(2010-10-26 09:00:30)
标签:
世说新语杂谈 |
分类: 世说新语 |
67魏朝封晋文王为公,备礼九锡,文王固让不受。公卿将校当诣府敦喻。司空郑冲驰遣信就阮籍求文。籍时在袁孝尼家,宿醉扶起,书札为之,无所点定,乃写付使。时人以为神笔。
【注释】
晋文王:司马昭。是三国时魏国人,任大将军。魏帝曹髦(máo)被迫封他为晋公(公是五等爵位的第一等),加九锡,进位相同,他假装谦让,不肯接受。曹髦气愤地说:“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到魏元帝景元年间,又封他为晋公,加九锡,他又辞让,于是公卿将校皆诣府喻旨,他才受命。元帝咸熙年间进爵为王,死后谥为文王。到他的儿子司马炎称帝建立晋朝时。追尊他为文帝。九锡(cì):古代天子对有大功的诸候大臣加以九锡,即赏赐车马、衣物等九种礼物。王莽篡夺汉朝天下前,也是先加九锡,这是篡位前的一种做法。
公卿将校:指朝廷中高级文武官吏。公卿是魏朝中央职官,中央设置诸公和诸卿,如相国、太傅、太保为上公,太常、光禄勋、太仆、延尉等为九卿。将校是武职中的将军、校尉,如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城门校尉等。敦喻:恳切劝说,实际就是劝进。
阮籍(210~263),三国魏诗人。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与嵇康、刘伶等七人为友,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称“竹林七贤”。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其中以《咏怀》八十二首最为著名。阮籍透过不同的写作技巧如比兴、象征、寄托,藉古讽今,寄寓情怀,形成了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除诗歌之外,阮籍还长于散文和辞赋。今存散文九篇,其中最长及最有代表性的是《大人先生传》。另又存赋六篇,其中述志类有《清思赋》、《首阳山赋》;咏物类有《鸠赋》、《狝猴赋》。阮籍在政治上本有济世之志,曾登广武城,观楚、汉古战场,慨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当时明帝曹叡已亡,由曹爽、司马懿夹辅曹芳,二人明争暗斗,政局十分险恶。曹爽曾召阮籍为参军,他托病辞官归里。正始十年(249),曹爽被司马懿所杀,司马氏独专朝政。司马氏杀戮异己,被株连者很多。阮籍本来在政治上倾向于曹魏皇室,对司马氏集团怀有不满,但同时又感到世事已不可为,于是他采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态度,或者闭门读书,或者登山临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缄口不言。不过在有些情况下,阮籍迫于司马氏的淫威,也不得不应酬敷衍。他接受司马氏授予的官职,先后做过司马氏父子三人的从事中郎,当过散骑常侍、步兵校尉等,因此后人称之为“阮步兵”。他还被迫为司马昭自封晋公、备九锡写过“劝进文”。因此,司马氏对他采取容忍态度,对他放浪佯狂、违背礼法的各种行为不加追究,最后得以终其天年。阮籍作品今存赋 6篇、散文较完整的9篇、诗90余首。阮籍的诗歌代表了他的主要文学成就。其主要作品就是五言《咏怀诗》82首。
“司空”句:司马昭辞让九锡,公卿劝进,请阮籍写劝进文,阮籍大醉,忘了写,等到大家要去拜见司马昭时,他才扶醉写出。
札:古代写字用的小木片。
点定:修改。
【译文】